正在加载图片...
Globalization Paradox 全球化的悖论 论毫无疑问地要持续很长时间。 从大处着眼,这些都只触及了些旁枝末节的问题,更为根本的是金融全球化已 经失去了往日的可信度和吸引力。很长一段时间内,制定政策的决策人都不会相信 金融创新对全人类有巨大贡献,也不会相信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最为有效,更不会相 信政府可以袖手旁观让金融机构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买单。下一阶段的全球化需要 新的理论根据。我们对这套新理论的考虑越缜密,各国经济就越能健康发展。 全球金融体系并不是唯一一个不再令人信服的领域。无独有偶,在2008年7 月,正当次级债风暴风潮暗涌之际,要给国际贸易降低壁垒的全球性谈判也触礁 了。这轮在世界贸易组织支持下进行的“多哈会谈”从2001年开始,持续进行了 多年。谈判桌旁,大家言语尖刻,互相指责。很多反全球化的组织认为,这些会谈 象征着跨国集团对劳动力、贫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环境的剥削。对会谈的攻击不断, 一些简单的原因使得会谈无疾而终。由印度和中国带领的发展中国家觉得美国及欧 盟国家开出的条件不够优厚,不愿意为此取消它们的工业和农业关税壁垒。世界贸 易组织一直在努力重开会谈,但是说到如何能提高自身地位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 展时,它也是黔驴技穷。 国际贸易体系跟金融体系还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被削弱的贸易关系并不会 引起一次又一次的突发性危机。如果有关国家觉得贸易规则过于局限或者不再适合 他们的需要,他们会想办法绕过这些规则。这些做法的后果不那么明显,要经过一 段很长的时间才会偏离多边主义及无差别对待的准则。 发展中国家经常投诉整个体系对他们不公,因为规则都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无 政府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工会、改革论者等各色人等不时地会以反全球化作为他 们的奋斗目标,他们反全球化的原因显而易见。但新鲜的是,近几年来,富裕国家 对这些规则也有所不满。跟美国反映出来的新趋势一样,多个世界大国内都出现了 对经济全球化支持度大辐下降的现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华尔街日 报》共同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认为全球化有利于美国经济的人口比例已经从 2007年6月的42%跌到2008年3月的25%。更令人吃惊的是,越来越多在社会 上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家也对全球化有益无害论提出了质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经济学教科书作者,已故的保罗·萨缪尔森(Paul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