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言 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关于次级债危机的长篇大论比比皆是,由于它的规模巨大且 影响深远,关于它的研究一定还会源源不绝,陆续有来。但是主要的结论我们现在 应该都有了:市场很容易产生泡沫,不受监管的杠杆作用会带来系统性的风险,缺 乏透明度会削弱市场信心,当金融市场崩盘时政府及时介入是关键。17世纪的“郁 金香狂热”就给我们上了这一课。 这些危机发生了,但是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可预测,而是因为它们没被预测。经 济学家及其追随者对于他们当时所持的观点过于自信:市场是有效率的,金融创新 将风险转嫁到最有能力承受它的人身上,政府的干预是无效而有害的。他们忘了有 很多其他因素会使形势的走向完全不同。狂妄使人产生盲点。虽然我一直以来都反 对金融全球化,但我也沾染了这样的习气。我和经济学界的大多数同仁一样,不假 思索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发达国家监管审慎,央行政策得力,能够有效地防止金 融恐慌和金融危机,而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制度复制到发展中国家。我的观 点和大家的大同小异。 充满了疑问 当处于全球金融体系边缘的国家,例如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危机吞没时,我们 认为错在这些国家,因为它们达不到这个系统的严格要求。而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 体系中心国时,我们认为错在体系,我们要修改这个体系。据此推测,2008年的 金融海啸会将我们带入一个要求改革的呼声冲天的新时代。这场风暴使华尔街大伤 元气,让美国及其他主要工业国威风扫地,并让我们怀疑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 否能持续下去,或者是说是否能以最近25年的形式存在下去。 究竟什么能预防这场金融危机?问题出在哪里?将贷款不择手段地借出去的金 融机构?挥金如土的借款人?信贷评级机构弄虚作假?金融机构借贷比率过高?全 球储蓄过剩?美联储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美国政府不应该对房利美和房贷美进行担 保?美国财政部对贝尔斯登和友邦保险施以援手,对雷曼兄弟却拒施援手,这种做 法正确吗?贪念在作怪?道德危机?监管不力?监管过度?有关这些问题的剧烈争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