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篇,《小雅》七十四篇,共计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三十一篇, 《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关于《风》、《雅》、《颂》 的区别,历来看法,颇有分歧,较为重要的约有以下三说:《诗大序》以为 由于诗篇内容的不同°;《诗辨妄》以为由于诗篇作者的不同;《诗说》 以为由于诗篇音调的不同°。但据现存的《风》、《雅》、《颂》加以考校, 都有难通之点,所以这个问题仍是经学史上没有解决的课题。 《诗经》的创作时代,大致从西周至春秋,少数据说成书于克商以前的 先周时期。《诗经》中所反映之地域,以《国风》考之,《秦》、《王》 《豳》,约当今之陕西省和河南、甘肃两省的一部分;《唐》,约当今之山 西省;《魏》,约当今之山西、河南两省的接境处;《邶》、《鄘》、《卫》 《郑》、《陈》、《桧》,约当今之河北省的西南部和河南省;《齐》、《曹》、 和《颂》中之《鲁》,正当今之山东省;《周南》、《召南》中的《汝坟》 《汉广》、《江有汜》诸篇,约当今之河南省的南部和湖北省的北部。所以, 《诗》中诸诗,可以说是反映古代中原地区的作品;其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 最南当在长江以北。《国风》是列国的民歌,占《诗经》的一半以上。由于 多是采自民间,富于人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人民生活、劳动和斗争情状, 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也较为流畅,篇章紧凑,语言明快,节奏感 强,铿锵有声,文学价值极高。《雅》,是周族地区的乐歌,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发展过程、农业生产情况、江南流域的开拓和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横征 暴敛,人民倍受剥削的生活,其中亦有由于周室衰微,奴隶主贵族哀叹日暮 途穷之作等,史料价值颇高。《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歌颂奴隶主贵族 的宗功祖德,粉饰太平,语言简古,诘屈聱牙,思想和内容都较僵化,与《尚 书》和铜器铭文类似,但富于史料价值。 今文《诗》,汉初即有三派,所设博士中分成三家:一曰《鲁诗》,为 鲁人申培所传;一曰《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一曰《韩诗》,为燕人 韩婴所传。另外一部未立于学官的古文《诗》称《毛诗》,在民间私相传授 后来,三家诗全亡佚,《毛诗》反而独得流传至今。现在收存于《十三经》 中的《毛诗》,就是古文诗《毛传》本 研治《诗经》的重要参考书有:陈启源的《毛诗稽古编》。此书多驳宋 人之说,读之可以知其大略。朱熹的《诗经集传》、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 释》和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为毛、郑之学。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 ①《诗大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 由废兴也。改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 也。”(见《毛诗正义》卷一) ②宋朝郑樵《诗辨妄》说:“《风》者出于土气,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而其言 浅近重复,故谓之《风》。《雅》者出朝廷士大夫:其言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隶、妇 人、女子所能言者,故曰《雅》、《颂》者,初无讽诵,惟以铺张勋德而已:其辞严,其声有节,不敢琐 言艺言,以示有所尊,故曰《颂》。”(转引自周予同:《群经概论》第36页) ③清朝惠周惕《诗说》说:“《风》、《雅》、《颂》以音别也。……按《乐记》师乙曰:“广大而静, 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季札观乐,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 而不贰,怨而不言。’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平,曲而有宜体。’据此,则大小二《雅》,当 以音乐别之,不以政之大小论也。”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计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三十一篇, 《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关于《风》、《雅》、《颂》 的区别,历来看法,颇有分歧,较为重要的约有以下三说:《诗大序》以为 由于诗篇内容的不同①;《诗辨妄》以为由于诗篇作者的不同②;《诗说》 以为由于诗篇音调的不同③。但据现存的《风》、《雅》、《颂》加以考校, 都有难通之点,所以这个问题仍是经学史上没有解决的课题。 《诗经》的创作时代,大致从西周至春秋,少数据说成书于克商以前的 先周时期。《诗经》中所反映之地域,以《国风》考之,《秦》、《王》、 《豳》,约当今之陕西省和河南、甘肃两省的一部分;《唐》,约当今之山 西省;《魏》,约当今之山西、河南两省的接境处;《邶》、《鄘》、《卫》、 《郑》、《陈》、《桧》,约当今之河北省的西南部和河南省;《齐》、《曹》、 和《颂》中之《鲁》,正当今之山东省;《周南》、《召南》中的《汝坟》、 《汉广》、《江有汜》诸篇,约当今之河南省的南部和湖北省的北部。所以, 《诗》中诸诗,可以说是反映古代中原地区的作品;其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 最南当在长江以北。《国风》是列国的民歌,占《诗经》的一半以上。由于 多是采自民间,富于人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人民生活、劳动和斗争情状, 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也较为流畅,篇章紧凑,语言明快,节奏感 强,铿锵有声,文学价值极高。《雅》,是周族地区的乐歌,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发展过程、农业生产情况、江南流域的开拓和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横征 暴敛,人民倍受剥削的生活,其中亦有由于周室衰微,奴隶主贵族哀叹日暮 途穷之作等,史料价值颇高。《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歌颂奴隶主贵族 的宗功祖德,粉饰太平,语言简古,诘屈聱牙,思想和内容都较僵化,与《尚 书》和铜器铭文类似,但富于史料价值。 今文《诗》,汉初即有三派,所设博士中分成三家:一曰《鲁诗》,为 鲁人申培所传;一曰《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一曰《韩诗》,为燕人 韩婴所传。另外一部未立于学官的古文《诗》称《毛诗》,在民间私相传授。 后来,三家诗全亡佚,《毛诗》反而独得流传至今。现在收存于《十三经》 中的《毛诗》,就是古文诗《毛传》本。 研治《诗经》的重要参考书有:陈启源的《毛诗稽古编》。此书多驳宋 人之说,读之可以知其大略。朱熹的《诗经集传》、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 释》和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为毛、郑之学。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 ① 《诗大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 以戒,故曰风。……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 由废兴也。改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 也。”(见《毛诗正义》卷一) ② 宋朝郑樵《诗辨妄》说:“《风》者出于土气,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而其言 浅近重复,故谓之《风》。《雅》者出朝廷士大夫;其言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隶、妇 人、女子所能言者,故曰《雅》、《颂》者,初无讽诵,惟以铺张勋德而已;其辞严,其声有节,不敢琐 言艺言,以示有所尊,故曰《颂》。”(转引自周予同:《群经概论》第 36 页) ③ 清朝惠周惕《诗说》说:“《风》、《雅》、《颂》以音别也。……按《乐记》师乙曰:‘广大而静, 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季札观乐,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 而不贰,怨而不言。’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平,曲而有宜体。’据此,则大小二《雅》,当 以音乐别之,不以政之大小论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