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诗词三首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 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 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2.老师板书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 3.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知诗人,解诗题) 1.过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吕岩有哪些了解?谁能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师范读 三、理解第一、二句诗。(抓字眼,明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原 野辽阔) 3.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 4.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 5.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 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 句很多: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指导朗读 4.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 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5.“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5、古诗词三首 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 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 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2.老师板书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 3.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知诗人,解诗题) 1.过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吕岩有哪些了解?谁能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3、 师范读。 三、理解第一、二句诗。(抓字眼,明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原 野辽阔) 3.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 4.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 5.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 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 句很多: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指导朗读。 4.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 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5.“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