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个案 (variation--finding comparisons)以及包围性的比较(encompassing comparisons)D 个体化的比较旨在发现独特性(singularities),并从这种独特性中进行概括。例如孟德斯鸠 在《论法的精神》中通过对一系列国家的比较,表明了英格兰政制的独特性:并概括了这种政 体类型的性质。普遍化的比较则旨在发现个案间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 差异发现的比较则是通过检视个案之间的系统性差异来建立一种差异原则,这种差异涉及 具有多种形式的某个现象的强度或特征。如在《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中,巴林顿·摩尔为 了探索在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进程中,土地贵族和农民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饰演的种 种角色,便概括了从农业社会推进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三种道路,建立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的差异原则②。包围性比较是在一个宏大结构或过程中选择若干位置(locations),解释这些位 置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并将其看作是它们与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的某种关系的结果。即它利 用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来解释微观层面的差异。在这一点上它与扩展个案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尽管这四种比较的目的都是进行概括,并进行理论上的发挥,但其概括层次是不同 的。个体化的比较和普遍化的比较试图得出抽象程度较高的概括,而差异发现的比较和包围性 的比较中的概括抽象层次则较低。总的来说。通过比较研究得到的概括较之从单个个案中得到 的概括往往更具有说服力;而理论在比较和概括中的角色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显示其优点的同时,比较方法也受到不少批评。斯考科波尔指出,研究者很难选择出完 全符合要求的个案,因为个案太少,变量太多,而且无法实施控制,所以有些个案的选择不得 不退而求其次;其次,研究者必须假定进行比较的这些个案之间相互独立,而事实上这是不太 可能的。缺乏对个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必然会减弱所得结论的力量③。此外,等值性 (equiv alence)的问题也是比较方法难以解决的。所谓等值性就是待比较个案在诸方面的界定上 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就其内容进行比较。但由于社会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意义系统的 相互独立性,无论研究者多么精心地选取个案,严格来说个案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斯考科 波尔比较了六个国家的农业阶层结构。虽然阶层(dass)这个单词存在于许多社会,但是阶层 体系、阶层数量、成为某个阶层一分子的意义,以及阶级类别或界限,在每个社会中都有所不 同,这使跨社会的社会阶层研究变得困难,其所得结论也难免大打折扣。 分析性概括以及由此生发的个案的选择、比较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处理了从 独特性走向概括的难题;但毋庸置疑,这条道路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可以说,个案研究在走出 个案本身的道路上面临着一个悖论:个案研究从诞生之初,概括性就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由 于社会科学体系化的努力,特别是定量方法的冲击,个案研究若要立足就必须解决这个难题。 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许社会学需要跳出个案研究的局限,另寻解决之道:在这 方面,扩展个案方法的提出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二)扩展个案方法 在格尔兹对自己方法论的说明中,以及蒂利对“包围性比较”的概括中,已经不难窥见扩 展个案方法(extended case method)思路的端倪一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和互动。但真正从方法 论的高度对其进行论述和实践的,则首推社会人类学中的曼彻斯特学派。他们不再关注“当地 1 Charles Tilly,Big Structures,Large Processes,Huge Comparisons.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84 Pp.87-146. ③ 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③ Theda Skocpol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Russia and China.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pp.38-39.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2www.cnki.(variatio n-finding compariso ns)以及包围性的比较 (encompassing comparisons)①。 个体化的比较旨在发现独特性 (sing ularitie s), 并从这种独特性中进行概括。例如孟德斯鸠 在 《论法的精神》 中通过对一系列国家的比较 , 表明了英格兰政制的独特性;并概括了这种政 体类型的性质。普遍化的比较则旨在发现个案间的共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 差异发现的比较则是通过检视个案之间的系统性差异来建立一种差异原则, 这种差异涉及 具有多种形式的某个现象的强度或特征。如在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中, 巴林顿 ·摩尔为 了探索在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进程中, 土地贵族和农民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饰演的种 种角色, 便概括了从农业社会推进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三种道路, 建立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的差异原则②。包围性比较是在一个宏大结构或过程中选择若干位置 (lo catio ns), 解释这些位 置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并将其看作是它们与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的某种关系的结果 。即它利 用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来解释微观层面的差异 。在这一点上它与扩展个案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可见 , 尽管这四种比较的目的都是进行概括, 并进行理论上的发挥 , 但其概括层次是不同 的。个体化的比较和普遍化的比较试图得出抽象程度较高的概括, 而差异发现的比较和包围性 的比较中的概括抽象层次则较低 。总的来说, 通过比较研究得到的概括较之从单个个案中得到 的概括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而理论在比较和概括中的角色也显得尤为重要 。 在显示其优点的同时 , 比较方法也受到不少批评。斯考科波尔指出 , 研究者很难选择出完 全符合要求的个案, 因为个案太少 , 变量太多 , 而且无法实施控制 , 所以有些个案的选择不得 不退而求其次;其次 , 研究者必须假定进行比较的这些个案之间相互独立 , 而事实上这是不太 可能的。缺乏对个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 , 必然会减弱所得结论的力量③。此外 , 等值性 (equiv alence)的问题也是比较方法难以解决的 。所谓等值性就是待比较个案在诸方面的界定上 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这样才能就其内容进行比较。但由于社会情境的复杂性, 以及意义系统的 相互独立性, 无论研究者多么精心地选取个案 , 严格来说个案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斯考科 波尔比较了六个国家的农业阶层结构 。虽然阶层 (class)这个单词存在于许多社会, 但是阶层 体系 、 阶层数量 、 成为某个阶层一分子的意义 , 以及阶级类别或界限 , 在每个社会中都有所不 同, 这使跨社会的社会阶层研究变得困难, 其所得结论也难免大打折扣。 分析性概括以及由此生发的个案的选择 、 比较方法的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处理了从 独特性走向概括的难题;但毋庸置疑 , 这条道路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可以说, 个案研究在走出 个案本身的道路上面临着一个悖论 :个案研究从诞生之初 , 概括性就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 。由 于社会科学体系化的努力 , 特别是定量方法的冲击, 个案研究若要立足就必须解决这个难题 。 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 也许社会学需要跳出个案研究的局限, 另寻解决之道 ;在这 方面 , 扩展个案方法的提出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二)扩展个案方法 在格尔兹对自己方法论的说明中 , 以及蒂利对 “包围性比较” 的概括中, 已经不难窥见扩 展个案方法 (ex tended case metho d)思路的端倪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和互动 。但真正从方法 论的高度对其进行论述和实践的 , 则首推社会人类学中的曼彻斯特学派 。他们不再关注 “ 当地 · 127 · 如何走出个案 ① ② ③ Charles Tilly , Bi g Structures, Large Processes, H uge Comparisons, Russell Sag e Fo undation , 1984, pp .87 —146. 巴林顿· 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 拓夫等译, 华夏出版社, 1987 年。 Theda Skocpol, S 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 Russia, and China . Cambridg e:Cambridg 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pp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