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人”应该做什么,而开始记录当地人实际上在做什么。同时考虑那些发生在时空之中的真实的 事件、斗争和戏剧性场面。他们展现了规范性描述和日常实践之间的矛盾,并在追溯这些矛盾 时,不仅考虑内在的冲突,同时把宏观的权力结构、国家、世界历史背景等因素考虑在内①。 传统的个案研究通常将他们的研究结论局限在他们研究的日常世界的范围内,无力或者无 心顾及广泛的历史模式和宏观结构;扩展个案方法则追求自田野“扩展出去”,它将反思科学运 用于民族志,旨在从独特中抽取一般,从微观走向宏观。但是,在研究的立足点上,扩展个案 方法表现出和传统个案研究的根本区别。传统个案研究虽然不排斥对外在宏观因素的考察,但 却是站在微观个案的基础上理解宏观因素对微观生活的影响,可以称之为一种建立宏观社会学 之微观基础的努力。布洛维赋予扩展个案方法的创见,在于立足点的方向转移一从个别个案 转移到宏观权力。它将社会处境当作经验考察的对象,从有关国家、经济、法律秩序等已有的 一般性概念和法则开始,去理解那些微观处境如何被宏大的结构所形塑,其逻辑是说明一般性 的社会力量如何形塑和产生特定环境中的结果,用布洛维的话来说,它试图建立微观社会学的 宏观基础②。 在重建和发展扩展个案方法方面,布洛维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社会学第一人。布洛维通过自 己在赞比亚做的一项经验研究,具体说明了扩展个案方法的应用③。他于1968年到1972年在赞 比亚进行了为时四年的田野工作。当时赞比亚刚获得独立,全国绝大部分人口是文盲,对白人 经理和专家的依赖很严重。新政府致力于消灭白人的优先权。开展“去种族化运动”,即所谓 “赞比亚化”。按照政府的描述,这一努力是非常成功的。布洛维企图研究跨国公司面对后殖民 政权的应对政策和策略。他选择了赞比亚铜带省的两家公司:Anglo American Corporation和 Roan Selection Trust。这两家公司在殖民时代就已经存在,其政策和经营方式深植于殖民秩序。 其以铜业服务局人事顾问的身份开始了研究, 布洛维分别从上下两种视角研究了这个问题。在上层视角中,他选择年轻的人事官员进行 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非洲矿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这些官员目睹了“赞比亚化”的暴风雨。 布洛维每周与他们见面一次,讨论问卷调查和赞比亚化的进展:接着他以赞比亚大学研究生的 身份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并招募一些大学生参加研究后殖民时期的工作组织。在下层内部视角 中,布洛维则从大多数无技术和半熟练工人的立足点出发探求“赞比亚化”。 研究表明,尽管殖民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殖民统治秩序并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变化。政府虽 然宣称“赞比亚化”获得了很大成绩,但经济领域白人统治者占主导的状况实际上没有太大改 观。白人公司的应对满足了政府“赞比亚化”的目标(黑人在管理阶层的数量上升,并且经济 保持原来的发展水平),同时又按自己的利益实际上保留了对有色人种的歧视。白人公司的这一 成功是通过两种策略实现的:第一,覆盖“赞比亚化”(blanket Zambianization)。这是指人事部 门的“赞比亚化”。一方面快速实现了“赞比亚化”,另一方面又除去了“赞比亚化”对于白人 雇员的威胁和压力。第二,“遮蔽‘赞比亚化'”(shadow Zambianization)。指的是矿长职务的 D Max Gluckman.Analysis of a Social Situation in Modern Zululand.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Press 1958.Jaap Van Velsen,The Extended Case Method and Situational Analy sis.In A.Epstein (ed.)The Craft of Urban Anthropology.London Tavistock.1967. ②参见卢晖临《社区研究:源起、问题与新生》.载《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 3 Michael Burawoy.The Colour of Class on the Copper Mines,From African Advancement to Zambianization.M anchesters:M 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72.另外,可参考Michael Buraw oy,The Extended Case Method.Sociological Theory,vol.16 no.1,1998.pp.4-33. -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ki.人” 应该做什么 , 而开始记录当地人实际上在做什么 。同时考虑那些发生在时空之中的真实的 事件 、 斗争和戏剧性场面 。他们展现了规范性描述和日常实践之间的矛盾 , 并在追溯这些矛盾 时, 不仅考虑内在的冲突 , 同时把宏观的权力结构、 国家 、 世界历史背景等因素考虑在内①。 传统的个案研究通常将他们的研究结论局限在他们研究的日常世界的范围内, 无力或者无 心顾及广泛的历史模式和宏观结构 ;扩展个案方法则追求自田野 “扩展出去” , 它将反思科学运 用于民族志 , 旨在从独特中抽取一般, 从微观走向宏观 。但是 , 在研究的立足点上, 扩展个案 方法表现出和传统个案研究的根本区别。传统个案研究虽然不排斥对外在宏观因素的考察 , 但 却是站在微观个案的基础上理解宏观因素对微观生活的影响, 可以称之为一种建立宏观社会学 之微观基础的努力。布洛维赋予扩展个案方法的创见 , 在于立足点的方向转移 ———从个别个案 转移到宏观权力 。它将社会处境当作经验考察的对象 , 从有关国家、 经济 、 法律秩序等已有的 一般性概念和法则开始, 去理解那些微观处境如何被宏大的结构所形塑 , 其逻辑是说明一般性 的社会力量如何形塑和产生特定环境中的结果 , 用布洛维的话来说 , 它试图建立微观社会学的 宏观基础②。 在重建和发展扩展个案方法方面, 布洛维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社会学第一人。布洛维通过自 己在赞比亚做的一项经验研究 , 具体说明了扩展个案方法的应用③。他于 1968 年到 1972 年在赞 比亚进行了为时四年的田野工作 。当时赞比亚刚获得独立 , 全国绝大部分人口是文盲 , 对白人 经理和专家的依赖很严重。新政府致力于消灭白人的优先权, 开展 “去种族化运动” , 即所谓 “赞比亚化” 。按照政府的描述 , 这一努力是非常成功的 。布洛维企图研究跨国公司面对后殖民 政权的应对政策和策略。他选择了赞比亚铜带省的两家公司:Anglo American Corporatio n 和 Roan Selectio n T rust 。这两家公司在殖民时代就已经存在, 其政策和经营方式深植于殖民秩序 。 其以铜业服务局人事顾问的身份开始了研究 。 布洛维分别从上下两种视角研究了这个问题。在上层视角中, 他选择年轻的人事官员进行 问卷调查 , 调查内容是非洲矿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这些官员目睹了 “赞比亚化” 的暴风雨 。 布洛维每周与他们见面一次, 讨论问卷调查和赞比亚化的进展;接着他以赞比亚大学研究生的 身份进行了两年的研究, 并招募一些大学生参加研究后殖民时期的工作组织。在下层内部视角 中, 布洛维则从大多数无技术和半熟练工人的立足点出发探求 “赞比亚化” 。 研究表明, 尽管殖民时代一去不复返 , 但殖民统治秩序并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政府虽 然宣称 “赞比亚化” 获得了很大成绩 , 但经济领域白人统治者占主导的状况实际上没有太大改 观。白人公司的应对满足了政府 “赞比亚化” 的目标 (黑人在管理阶层的数量上升, 并且经济 保持原来的发展水平), 同时又按自己的利益实际上保留了对有色人种的歧视。白人公司的这一 成功是通过两种策略实现的:第一 , 覆盖 “赞比亚化” (blanket Zambianization)。这是指人事部 门的 “赞比亚化” 。一方面快速实现了 “赞比亚化” , 另一方面又除去了 “ 赞比亚化” 对于白人 雇员的威胁和压力。第二 , “遮蔽 `赞比亚化' ” (shadow Zambianizatio n)。指的是矿长职务的 · 128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1 期 ① ② ③ Max Gluckman , Analysis of a S ocial Situation in Modern Zululand , Manchester:Ma ncheste r Univ ersity of Press, 1958 .Jaap Van Velsen , The Extended Case Me tho d and Situational Analy sis.I n A .Epstein (ed .), The Cra f t of Urban Anthropology .Londo n:Tavistock , 1967 . 参见卢晖临 《社区研究:源起、 问题与新生》 , 载 《开放时代》 2005 年第 4 期。 Michael Buraw oy , The Colour of Class on the Copper Mines, From A frican Advancement to Zambianization .Manchester:M ancheste r University Pr ess, 1972 .另外, 可参考 Michael Buraw oy , The Extended Case Me thod .Sociological Theory , vo l.16, no .1 , 1998 , pp .4 —3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