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朴志娜等〡国际游客对中国的地理想象构建与旅游动机 第33卷2018年第9期 最后,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与物理、心理设置相 概念。本研究发现韩国游客甚至从历史与地理环 互作用的无形概念,地理想象在国际游客前往中国 境的思考,形成中韩两个空间(O-D)的互换与链 旅游的出行动机上发挥了实际影响。游客对旅游 接,想象出个人或集体的地理空间。“一带一路”倡 目的地的“想象”方面,目前的学术讨论非常有限, 议下,人们在空间上的迁移,以及远距离流动所带 尚未验证出对目的地的想象如何影响到他们的实 来的国际合作与文化包容,非常值得关注。这方面 际出行动机,而本研究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依据。 的旅游研究也需要从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角 综上所述,地理想象是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系 度,补充与扩展现有的研究成果,且探索前期阶段 统,多重因素发挥着不同影响,也受许多渠道和宣 的迁移现象等。未来研究可以把地理想象概念扩 传方式的影响。本研究所选取的客源地韩国和目 展到城-乡、区域或国际边界、东方-西方、中国-亚 的地中国,由于两国具有悠久而紧密的历史文化、 非和欧洲之间的链接与网络研究。 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因而韩国游客对中国的地 理想象也非常丰富且复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Mill R C.Morrison A M.The Tourism System (the 7 Edition) 4.2局限和展望 [M].New York:Kendall Hunt Publishing,2012:1-14. [2] Lundberg D E.Why tourists travel []Cornell Hotel and 本文运用了在旅游地理学较新的概念研究了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71,11(4):75-81. 韩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地理想象构建过程, [3] Dann G.Tourist motivation an appraisal[].Annals of Tourism 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此为未来研究提出发 Research,1981,8(2):187-219. 展方向与展望: [41 Wang Chunyang,Qu Hailin.Empirical study on relationships of 第一,样本的选择存在局限。本研究基于来华 travel motivation,destination imageand tourist expectation [] Tourism Tribune,.2013,28(6):26-37.[王纯阳,屈海林.旅游动 韩国游客,对于模型验证还可以选择不同客源国为 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旅游学刊,2013,28(6):27- 分析数据,以确保对中国地理想象构建的不同特 37J 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只解释中韩两国的特 [5 Williams A V,Zelinsky W.On some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殊关系,而未来研究需要针对其他客源地与目的地 tourist flows[].Economic Geography,1970,46(4):549-567. 关系上进行多次验证与讨论。而且,本文为了发现 [6]Hughes G.Tourism and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J]. 地理想象对出行动机的因果机制,选择了来过中国 Leisure Studies,1992,11(1):31-42. Pan Guangzhe.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China's 旅游的韩国游客,但未访问过中国的潜在游客对中 Modern Transitional Period (1895-1925)in Study of New 国的地理想象还会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考 Cultural History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M].Shanghai: 虑补充研究数据。 Shanghai Chinese Classcis Publishing,2009:1-34.[潘光哲.新文 第二,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的局限。人们的想 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代“转型时代”的“地理想象 象领域会存在一些定量量表难以衡量的影响因素, (1895-192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34.] [8]Lin Longfei,Yi Ke.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bound 因此,未来研究将要运用游客深度访谈或分组讨论 tourism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Beijing 等开放性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游客地理想象的构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4,36(3:25-31.[林龙飞.易 建与其对出行动机的深层心理动因。G-M模型是 可.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动态关系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一个具有灵活性的理论框架,基于不同旅游类型、 院学报,2014,36(3):25-31 目的地与客源地关系,以及游客特征等多重异质环 [9] Trauer B,Ryan C.Destination image,romance and place 境可能会有不断完善。未来研究可从社会学、历史 experience:An application of intimacy theory in tourism [J]. 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481-491. 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探讨其他客源国与目 [10]Logan L.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Frederic Remington: 的地国家之间的两国关系、地理想象与旅游流动之 The invention of the cowboy West [J].Journal of Historical 间的关系。 Geography,1992,18(1):75-90. 最后,地理想象概念在旅游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1]Wright J K.Terrae incognitae:The place of the imagination in 性启示。地理想象与目的地形象概念之间具有共 geography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47,37(1):1-15. 通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区 [12]Mills C W.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M].New York:Oxford 分,与计划的、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的旅游目的地不 University Press,2000:23-24. 同,人们地理想象中的地理空间却是较模糊的边界 [13]Harvey D.Between space and time:Reflections on the ·46·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朴 志 娜 等 | 国 际 游 客 对 中 国 的 地 理 想 象 构 建 与 旅 游 动 机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最后,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与物理、心理设置相 互作用的无形概念,地理想象在国际游客前往中国 旅游的出行动机上发挥了实际影响。游客对旅游 目的地的“想象”方面,目前的学术讨论非常有限, 尚未验证出对目的地的想象如何影响到他们的实 际出行动机,而本研究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依据。 综上所述,地理想象是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系 统,多重因素发挥着不同影响,也受许多渠道和宣 传方式的影响。本研究所选取的客源地韩国和目 的地中国,由于两国具有悠久而紧密的历史文化、 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因而韩国游客对中国的地 理想象也非常丰富且复杂。 4.2 局限和展望 本文运用了在旅游地理学较新的概念研究了 韩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地理想象构建过程, 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此为未来研究提出发 展方向与展望: 第一,样本的选择存在局限。本研究基于来华 韩国游客,对于模型验证还可以选择不同客源国为 分析数据,以确保对中国地理想象构建的不同特 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只解释中韩两国的特 殊关系,而未来研究需要针对其他客源地与目的地 关系上进行多次验证与讨论。而且,本文为了发现 地理想象对出行动机的因果机制,选择了来过中国 旅游的韩国游客,但未访问过中国的潜在游客对中 国的地理想象还会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考 虑补充研究数据。 第二,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的局限。人们的想 象领域会存在一些定量量表难以衡量的影响因素, 因此,未来研究将要运用游客深度访谈或分组讨论 等开放性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游客地理想象的构 建与其对出行动机的深层心理动因。G-M模型是 一个具有灵活性的理论框架,基于不同旅游类型、 目的地与客源地关系,以及游客特征等多重异质环 境可能会有不断完善。未来研究可从社会学、历史 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探讨其他客源国与目 的地国家之间的两国关系、地理想象与旅游流动之 间的关系。 最后,地理想象概念在旅游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性启示。地理想象与目的地形象概念之间具有共 通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区 分,与计划的、开发的、管理与控制的旅游目的地不 同,人们地理想象中的地理空间却是较模糊的边界 概念。本研究发现韩国游客甚至从历史与地理环 境的思考,形成中韩两个空间(O-D)的互换与链 接,想象出个人或集体的地理空间。“一带一路”倡 议下,人们在空间上的迁移,以及远距离流动所带 来的国际合作与文化包容,非常值得关注。这方面 的旅游研究也需要从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角 度,补充与扩展现有的研究成果,且探索前期阶段 的迁移现象等。未来研究可以把地理想象概念扩 展到城-乡、区域或国际边界、东方-西方、中国-亚 非和欧洲之间的链接与网络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Mill R C, Morrison A M. The Tourism System (the 7th Edition) [M]. New York: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2012: 1-14. [2] Lundberg D E. Why tourists travel [J].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71, 11(4): 75-81. [3] Dann G. Tourist motivation an appraisa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1, 8(2): 187-219. [4] Wang Chunyang, Qu Hailin. Empirical study on relationships of travel motivation, destination imageand tourist expectation [J]. Tourism Tribune, 2013, 28(6): 26-37. [王纯阳,屈海林.旅游动 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J]. 旅游学刊, 2013, 28(6): 27- 37.] [5] Williams A V, Zelinsky W. On some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tourist flows[J]. Economic Geography, 1970, 46(4): 549-567. [6] Hughes G. Tourism and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J]. Leisure Studies, 1992, 11(1): 31-42. [7] Pan Guangzhe.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China’s Modern Transitional Period (1895- 1925) in Study of New Cultural History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M]. Shanghai: Shanghai Chinese Classcis Publishing, 2009: 1-34. [潘光哲.新文 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代“转型时代”的“地理想象 (1895-1925)[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1-34.] [8] Lin Longfei, Yi K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4, 36(3): 25-31. [林龙飞, 易 可.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动态关系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院学报, 2014, 36(3): 25-31.] [9] Trauer B, Ryan C. Destination image, romance and place experience: An application of intimacy theory in tourism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5, 26(4): 481-491. [10] Logan L.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of Frederic Remington: The invention of the cowboy West [J].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1992, 18(1): 75-90. [11] Wright J K. Terrae incognitae: The place of the imagination in geography [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47, 37(1): 1-15. [12] Mills C W.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3-24. [13] Harvey D. Between space and time: Reflections on the ⋅⋅ 4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