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之成书及学派归属问题考辨 1.《易传》之成书问题考辨 《易传》作为一部解经之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易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如果说《易经》是一部以卦、爻辞为基础预测人事吉凶祸福,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卜 筮之书,那么,《易传》则是一部以解经为形式,在借鉴早期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的基础 上,继承《易经》卦、爻辞符号系统从而有了自已系统思想体系的哲学著作。对《易经》的成 书年代,传统观点认为是作于殷末周初,“易之兴也,其当般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 与纣之事邪?”(《易传·系辞下》)“文王拘而演周易”。对此我们不做过深的探究。对于 《易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自欧阳修提出“系辞非圣人之所作”后,《易传》的著作年代便成 为千古难决之谜,聚讼争论不已,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早于孔子说、春秋末期说、战 国中期说和战国晚期说,下面对以上观点做进一步的展开叙述 (1)《易传》的成书年代不晚于孔子说。持此观点者以郭沂为代表。郭沂在《(易传)成 书与性质若干观点平议》一文中利用排除法对《易传》作于战国后的几种观点逛行否定 后,得出了“《易传》的时代不可能晚于孔子”的结论。(2)春末期说。此说为传统现点 这一观点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司马迂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 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鉅”汉班固也说:“文王……作上 下篇孔氏为之《》、象》、《系醉》、《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汉书·艺文志》)3王充 也认为:“孔子作《彖》《象》、《系辞》。”(王充《论衡·谢短》)4班固、王充所持观点乃据司 马迁而来,自古及今持此观点者大有人在,其行文方式也大致雷同,成为中国古代最流行 影响最大的一种说法。但据研究者研究成果显示,《易传》中记载叙述的一些内容显然晚 于孔子时代,传经者只是为了论证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的权威性而把其著作权归之于 孔子而已。从司马迁的话语中,并不能得出《易传》为孔子所作的结论,而事实是,现存最 早明确说孔子作《易传》的文献不是司马迁等人,而是纬书《周易·乾凿度》:“孔子占《易》 得《旅》,息志停读,五十究《易》作《十翼》。”由于该书多被视为伪书,故其所言并不可据信 后人多不注意该书的存在,故把司马迁模棱两可的话当作了孔子作《易传》的依据。(3 《易传》非孔子所作。在宋以前,没有人怀疑《易传》为孔子所作。首先提出质疑的是宋欧 阳修。欧阳修认为,《易传》的思想内容颇有相抵牾之处,“孔子之文章,《易》《春秋》是已 (《易》字当系笔误),其言愈简其义愈深。吾不知圣人之作,繁衍丛脞之如此也。虽然辨其 非圣之言而已,其于易义,尚未有害也”(《易童子问》卷三)5。假如《易传》真为孔子所作, 那么其思想应前后一以贯之,不应有言外之辞。故欧阳修得出结论说,《系辞》、《文言》 《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也”(同上)5但欧阳修还是做了 保留,认为《彖》、《象》为孔子所作。到了清代,崔述在总结前人考证成果的基础上对孔子 作《易传》之说进行了全盘否定,指出不仅《系辞》而下非孔子所作,《象》、《彖》等也非孔子 所作,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观点。他的理由是:“孟子之于《春秋》也,尝屡言之,而无一言及 于孔子传《易》之事;孔孟相去甚近,孟子之表章孔子不遗余力,不应不知亦不应知之而不 言也。”(《洙泗考信录》卷三)当代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也持相同看法。(4)战国初期与 战国中期说。刘大钩先生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密的考证,将《易传》各篇文字与老庄、思孟 的传世著作相比勘,认定“《易大传》的基本部分是战国初期至战国中期写成”,“《易大传》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一 、《易传 》之成书及学派归属 问题考辨 《易传 》之 成书 问题 考辨 《易传 》作 为一部解经之作 , 无论 在 内容上还是 在形式上都与《易经 》有 了很 大 的不 同 。 如果说《易经 》是 一部 以卦 、 交辞为基础预测人事吉凶祸福 , 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的 卜 盆之 书 , 那么 ,《易传 》则是一部 以解经为形式 , 在借 鉴早 期儒家思 想 以及 道 家思 想 的基 础 上 , 继承《易经 》卦 、 交辞符号系统从 而有 了 自己 系统思想体系 的哲学著作 。 对《易经 》的成 书年代 , 传统观点认 为是作于殷末周初 , “ 易之兴也 , 其 当殷 之末世 、 周之 盛德邪 当文 王 与封之事邪 ,’《易传 · 系 辞下 》 “ 文 王 拘 而 演 周 易 ” 。 对 此 我们 不做过 深 的探 究 。 对 于 《易传 》的作者及成 书年代 , 自欧 阳修提 出 “ 系辞非圣人之所作 ”后 ,《易传 》的著作年代便成 为千古难 决之谜 , 聚讼 争论不 已 , 归纳起来有 以下几种观点 。 早于孔子说 、 春秋末期说 、 战 国 中期说和 战国晚期 说 , 下面对 以 上观点做进一步的展开叙述 。 《易传 》的成 书年代不 晚于孔子说 。 持此观点者 以 郭沂 为代表 。 郭沂在 易传 成 书与性质若干观点平议 〕一 文 中利 用排除法 对《易传 》作 于 战 国后 的几 种 观点进行 否 定 后 , 得 出了 “《易传 》的时代不可能 晚于孔子 ” 的结论 。 春秋末 期说 。 此说为传统 观点 。 这一 观点认 为《易传 》为孔子所作 。 司 马迁 在《史记 · 孔 子 世家 》中说 “ 孔 子 晚而喜《易 》 , 序《象 》 、《系 》 、《象 》 、《说卦 》 、《文言 》 。 读《易 》 , 韦 编三绝 。 ”川 汉 班 固也说 “ 文王 … …作上 下篇 , 孔 氏为之《象 》 、《象 》 、《系辞 》 、《文言 》 、《序 卦 》之 属 十篇 。 ” 汉 书 · 艺文志 王 充 也认 为 “ 孔子作《象 》 、《象 》 、《系辞 》 。 ” 王充《论衡 · 谢短 闭 班 固 、 王 充所 持观 点乃 据 司 马迁 而来 , 自古及今持此 观点者大有人在 , 其行 文 方式也 大致 雷 同 , 成 为 中国古代最 流行 影 响最大的一种说法 。 但据研究者研究成果显示 ,《易传 》中记 载叙述 的一 些 内容显 然 晚 于孔 子时代 , 传经 者只是为 了论证作为儒家经 典 的《易传 》的权 威 性 而把其 著作权归 之 于 孔子而 已 。 从 司马迁 的话语 中 , 并不能得 出《易 传 》为孔 子所 作 的结论 , 而事 实是 , 现存最 早 明确说孔子作《易传 》的文献不是 司马迁等人 , 而是纬书《周易 · 乾凿度 》 “ 孔子 占《易 》 , 得《旅 》 , 息志停读 , 五 十究《易 》作《十翼 》 。 ” 由于该 书多被视为伪 书 , 故其所 言并不可据信 。 后人多不注意该书的存在 , 故把 司马迁模 棱 两 可 的话 当作 了孔 子 作《易传 》的依据 。 《易传 》非孔子所作 。 在宋 以前 , 没有人怀疑《易传 》为孔 子 所作 。 首先 提 出质疑 的是 宋 欧 阳修 。 欧 阳修认 为 ,《易传 》的思想 内容颇 有 相 抵捂 之 处 , “ 孔 子 之 文 章 , 《易 》《春 秋 》是 已 易 》字 当系笔误 , 其言愈简其义愈深 。 吾不 知圣人之作 , 繁衍丛挫之如此也 。 虽然辨其 非圣之 言而 已 , 其 于易义 , 尚未有 害也 ” 易童子 问 》卷三 〕 。 假如《易传 》真为孔子所作 , 那 么其思 想应 前后 一 以 贯之 , 不 应 有 言外 之 辞 。 故 欧 阳修得 出结论 说 ,《系 辞 》 、《文 言 》 、 《说卦 》而下 “ 皆非圣人之作 , 而众说淆乱 , 亦非 一 人之 言也 。 ,’同上 〕但 欧 阳修还 是做 了 保 留 , 认 为《象 》 、《象 》为孔子所作 。 到 了清代 , 崔述 在 总结 前人考 证成果 的基 础 上对 孔子 作《易传 》之说进行 了全盘否定 , 指 出不仅《系辞 》而下 非孔 子所 作 ,《象 》 、《象 》等也非孔 子 所作 , 完全颠覆 了传统 的观点 。 他 的理 由是 “ 孟 子之 于《春 秋 》也 , 尝 屡 言之 , 而无 一 言及 于孔 子传《易 》之事 孔孟相去甚近 , 孟 子之表章孔子不遗余力 , 不应不知 , 亦不应知之而不 言也 。 ” 珠泅考信录 》卷三 〕当代著名学者冯友 兰先生也持相 同看法 。 〔 〕 战国初期 与 战国中期说 。 刘大钧先生通过深人 的研究和详密的考证 , 将《易传 》各篇文字与老庄 、 思孟 的传世著作相 比勘 , 认定 “《易大传 》的基本部分是 战 国初 期 至 战国 中期写 成 ” , “《易大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