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器延伸了人的器官,社会化大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在科学技术文明领先的国家 中,农业、林业的工作量仅占总工作量的5%-10%,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 家仅为2%-3%。因此,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比重大大下降,原本从事农业的人 口转向工业,再加上人口的过快增长,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镇规模急剧扩大, 人居环境体系结构层次就出现了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向心移动模式。 20世纪60年代至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镇化的 进程正处于上升时期。人居环境体系结构层次总体趋势是村、小城镇、中等城市、 大城市、城市群、城市带等。在发达国家,这一阶段却出现了新趋向。由于人口 的高度密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用地紧张的矛盾不断加剧,城镇化的速度已大 大减缓,甚至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减少、小城镇人口增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郊 区人口增加的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城市化有以下4个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0世纪50年代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至80 年代上升到39.6%,增加10.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就意味着城市 人口超过乡村人口。从另一个角度讲,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到2020年两者之比将为3.5:1。就我国而言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 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系列政策,都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我国80年 代城市数目为200座,90年代达到500座。城市人口总数占人口总数的12% 20%。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 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 城市规模也不断地庞大。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带等。国际著 名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1989年发表的《大都市带》一书中认为,目前世界上 有6个大都市带中,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江、浙、沪, 含1个直辖市、11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63个县,总面积6.2万平方公里。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按我国规定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20-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为大城市;100-400万为特大城市;400 万人口以上为超级城市;800万人口以上为巨城市。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农村或小城镇转移 再城市化:指政府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髙科技产业和 第三产业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再回城居住。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的现象,称为生计城市化。我国农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集中,通过投资的渠道, 使户口转入城市,就是一种生计城市化现象。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 程时间缩短,由此产生的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化代价巨大。L. Mumford提 出的西方城市发展史上的“四大爆炸”(人口爆炸、近郊区爆炸、快速干道爆炸 游憩爆炸)已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几个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地区、 京、津、唐地区出现并蔓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城市与 乡村的聚居环境呈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势态。农村土地被城市占用,农 民失去生产资料,户口转入城市,成为新的“弱势群体”。 我省农业土地资源“三少”,人均耕地少,髙质量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器延伸了人的器官,社会化大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在科学技术文明领先的国家 中,农业、林业的工作量仅占总工作量的 5%-10%,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 家仅为 2%-3%。因此,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比重大大下降,原本从事农业的人 口转向工业,再加上人口的过快增长,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镇规模急剧扩大。 人居环境体系结构层次就出现了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向心移动模式。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镇化的 进程正处于上升时期。人居环境体系结构层次总体趋势是村、小城镇、中等城市、 大城市、城市群、城市带等。在发达国家,这一阶段却出现了新趋向。由于人口 的高度密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用地紧张的矛盾不断加剧,城镇化的速度已大 大减缓,甚至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减少、小城镇人口增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郊 区人口增加的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城市化有以下 4 个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城市化水平为 29.2%,至 80 年代上升到 39.6%,增加 10.4%预计 2010 年将达到 51.8%。就意味着城市 人口超过乡村人口。从另一个角度讲,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到 2020 年两者之比将为 3.5:1。就我国而言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 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系列政策,都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我国 80 年 代城市数目为 200 座,90 年代达到 500 座。城市人口总数占人口总数的 12% -20%。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 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 城市规模也不断地庞大。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带等。国际著 名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 1989 年发表的《大都市带》一书中认为, 目前世界上 有 6 个大都市带中,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江、浙、沪, 含 1 个直辖市、11 个地级市,12 个县级市,63 个县,总面积 6.2 万平方公里。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按我国规定 20 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20-50 万人口为中等城市;50-100 万人口为大城市;100-400 万为特大城市;400 万人口以上为超级城市;800 万人口以上为巨城市。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农村或小城镇转移 再城市化:指政府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 第三产业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再回城居住。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的现象,称为生计城市化。我国农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集中,通过投资的渠道, 使户口转入城市,就是一种生计城市化现象。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 程时间缩短,由此产生的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化代价巨大。L.Mumford 提 出的西方城市发展史上的“四大爆炸”(人口爆炸、近郊区爆炸、快速干道爆炸、 游憩爆炸)已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几个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地区、 京、津、唐地区出现并蔓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城市与 乡村的聚居环境呈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势态。农村土地被城市占用,农 民失去生产资料,户口转入城市,成为新的“弱势群体”。 我省农业土地资源“三少”,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