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考虑地基、基础、墩台及上部结构整体作用 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地基、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且相互影响的,地基的任何变形都 必定引起基础、敏台和上部结构的变形:不同类型的基础会景影响上部结构的受力和工作:上部结构 的力学特征也必然对基础的类型与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条件提出相应的要求,地基和基础的不 均匀沉降对于超静定的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因为较小的基础沉降差就能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内 力。同时恰当的上部结构、墩台结构型式也具有调整地基基础受力条件,改善位移情况的能力。因 此,基础工程应紧密结合上部结构、墩台特性和要求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 点,把整个结构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整体作用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全面分析建筑物盏 体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可行性、安全和经济性:把强度、变形和稳定紧密地与现场条件、施工条件 结合起来,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三、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 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是当前国际上一种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一 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可靠性分析设计又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可靠性含义就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 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系统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是失效概率。这种以统计 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即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开始逐步全面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1984年颁 布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68-84)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 描述的设计表达式代替原来的用总安全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一批结构设 计规范都作了相应的修订,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也采 用了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1999年6月建设部批准颁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2001年11月建设部又颁发了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然而,我国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除个别的已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如1995年7月颁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外,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均还未采用极限状 态设计,这就产生了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荷载计算,材料强度,结构安全度等不协调的 情况。 由于地基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其性质十分复杂,不仅不同地点的 土性可以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点,同一土层的士,其性质也随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地基土具有比 任何人工材料大得多的变异性,它的复杂性质不仅难以人为控制,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它也很不容 易。在进行地基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取样、代表性样品选择、试验、成果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都 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增加测试数据的变异性,从而影响到最终分析结果。地基土因位置 不同起的固有可变性,样品侧值与真实土性值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数量所造成误差等,就构 成了地基土材料特性变异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异性比一般人工材料的变异性大。因此,地基可靠性 分析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性参数统计分析的精度。如何恰当地对地基土性参数进行概率 统计分析,是基础工程最重要的问题 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与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相比还具有物理和几何方面的特点。 地基是一个半无限体,与板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完全不同。在结构工程中,可靠性研究的第一步 先解决单构件的可靠度问题,目前列入规范的亦仅仅是这一步,至于结构体系的系统可靠度分析还 处在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用于设计标准的程度。地基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无论 是地基稳定和强度问题或者是变形问题,求解的都是整个地基的综合响应。地基的可靠性研究无法 二、考虑地基、基础、墩台及上部结构整体作用 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地基、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且相互影响的,地基的任何变形都 必定引起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的变形;不同类型的基础会影响上部结构的受力和工作;上部结构 的力学特征也必然对基础的类型与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条件提出相应的要求,地基和基础的不 均匀沉降对于超静定的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因为较小的基础沉降差就能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内 力。同时恰当的上部结构、墩台结构型式也具有调整地基基础受力条件,改善位移情况的能力。因 此,基础工程应紧密结合上部结构、墩台特性和要求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 点,把整个结构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整体作用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全面分析建筑物整 体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可行性、安全和经济性;把强度、变形和稳定紧密地与现场条件、施工条件 结合起来,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三、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 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是当前国际上一种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一次 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可靠性分析设计又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可靠性含义就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 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系统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是失效概率。这种以统计 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即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开始逐步全面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1984年颁 布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 描述的设计表达式代替原来的用总安全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一批结构设 计规范都作了相应的修订,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也采 用了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1999年6月建设部批准颁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2001年11月建设部又颁发了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然而,我国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除个别的已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如1995年7月颁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外,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均还未采用极限状 态设计,这就产生了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荷载计算,材料强度,结构安全度等不协调的 情况。 由于地基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其性质十分复杂,不仅不同地点的 土性可以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点,同一土层的土,其性质也随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地基土具有比 任何人工材料大得多的变异性,它的复杂性质不仅难以人为控制,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它也很不容 易。在进行地基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取样、代表性样品选择、试验、成果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都 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增加测试数据的变异性,从而影响到最终分析结果。地基土因位置 不同引起的固有可变性,样品测值与真实土性值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数量所造成误差等,就构 成了地基土材料特性变异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异性比一般人工材料的变异性大。因此,地基可靠性 分析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性参数统计分析的精度。如何恰当地对地基土性参数进行概率 统计分析,是基础工程最重要的问题。 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与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相比还具有物理和几何方面的特点。 地基是一个半无限体,与板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完全不同。在结构工程中,可靠性研究的第一步 先解决单构件的可靠度问题,目前列入规范的亦仅仅是这一步,至于结构体系的系统可靠度分析还 处在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用于设计标准的程度。地基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无论 是地基稳定和强度问题或者是变形问题,求解的都是整个地基的综合响应。地基的可靠性研究无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