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长沙理工大学:《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导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275.4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 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桥梁上部结构为桥跨结构,而下部 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及其基础。基础工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地基与基础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地基 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根据地层变化情况、上部结构的 要求、荷载特点和施工技术水平,可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基和基础。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如果 天然地层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这种 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通常将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简单 的基础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施工较复杂时称为深基 础。基础埋置在土层内深度虽较浅,但在水下部分较深,如深水中桥墩基础,称为深水基础,在设 计和施工中有些问题需要作为深基础考虑。桥梁及各种人工构造物常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当需 设置深基础时常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而我国公路桥梁应用最多的深基础是桩基础。目前我国公 路建筑物基础大多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少部分用钢结构。在石料丰富的地区,就地取 材,也常用石砌基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抢修、建临时便桥)采用木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正常使用起 着根本的作用。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如有缺陷,较难发现,也较难弥补和修复,而这些缺陷往往 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安全。基础工程的进度,经常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基础工 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建筑物造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或深水中修建基 础更是如此。因此,对基础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第二节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资料及计算荷载的确定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方案、计算中有关参数的选用,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上部 结构型式、荷载特性、材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等因素全面考虑。施工方案和方法也应该结合设计要 求、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施工季节、气候和水文等情况来研究确定。因此,应在 事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料。本节对桥梁基础工程所需资料 及计算荷载确定原则作简要介绍。 一、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的资料 桥梁的地基与基础在设计及施工开始之前,除了应掌握有关全桥的资料,包括上部结构形式、跨 径、荷载、墩台结构等及国家颁发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外,还应注意地质、水文资料的搜集 和分析,重视土质和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试验。主要应掌握的地质、水文、地形等资料如表1-1所列, 其中各项资料内容范围可根据桥梁工程规模、重要性及建桥地点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的具体情况和 设计阶段确定取舍。资料取得的方法和具体规定可参阅工程地质、土质学与土力学及桥涵水文等有 关教材和手册。 基础工程有关设计和施工需要的地质、水文、地形及现场各种调查资料 表1-1 资料种类 料主受内 资料用途 1,桥位平面图(或桥址地 (1】桥位地开 (1)桥位的选择、下部结构位置的研究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概 述 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 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桥梁上部结构为桥跨结构,而下部 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及其基础。基础工程包括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地基与基础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地基 与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形也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根据地层变化情况、上部结构的 要求、荷载特点和施工技术水平,可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基和基础。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如果 天然地层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这种 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通常将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简单 的基础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施工较复杂时称为深基 础。基础埋置在土层内深度虽较浅,但在水下部分较深,如深水中桥墩基础,称为深水基础,在设 计和施工中有些问题需要作为深基础考虑。桥梁及各种人工构造物常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当需 设置深基础时常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而我国公路桥梁应用最多的深基础是桩基础。目前我国公 路建筑物基础大多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少部分用钢结构。在石料丰富的地区,就地取 材,也常用石砌基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抢修、建临时便桥)采用木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正常使用起 着根本的作用。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如有缺陷,较难发现,也较难弥补和修复,而这些缺陷往往 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安全。基础工程的进度,经常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基础工 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建筑物造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或深水中修建基 础更是如此。因此,对基础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第二节 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资料及计算荷载的确定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方案、计算中有关参数的选用,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上部 结构型式、荷载特性、材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等因素全面考虑。施工方案和方法也应该结合设计要 求、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施工季节、气候和水文等情况来研究确定。因此,应在 事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料。本节对桥梁基础工程所需资料 及计算荷载确定原则作简要介绍。 一、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的资料 桥梁的地基与基础在设计及施工开始之前,除了应掌握有关全桥的资料,包括上部结构形式、跨 径、荷载、墩台结构等及国家颁发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外,还应注意地质、水文资料的搜集 和分析,重视土质和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试验。主要应掌握的地质、水文、地形等资料如表1-1所列, 其中各项资料内容范围可根据桥梁工程规模、重要性及建桥地点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的具体情况和 设计阶段确定取舍。资料取得的方法和具体规定可参阅工程地质、土质学与土力学及桥涵水文等有 关教材和手册。 基础工程有关设计和施工需要的地质、水文、地形及现场各种调查资料 表1-1 资料种类 资料主要内容 资  料  用  途 1.桥位平面图(或桥址地 (1)桥位地形 (1)桥位的选择、下部结构位置的研究

形国) (2)桥位附近地貌、地物 (2②)施工现场的布置 (3】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 (3)地质概况的轴助资料 ()桥位与两味路线平面关系 (4)河岸冲剧及水流方向改变的估计 (5)桥位与河道平面关系 《5)嫩台、基础硝护构造物的布置 (1】桥位地岳世迷查资料句话河床的层分 层土(岩)类及岩性,层面标高,钻钒位道及 (1)桥位、下部结构位苦的选定 2。桥待工积地质为测提 钻孔柱状图 (2)地基持力层的远定 及工程地质纵耐而图 (2)地质、地史资料的说明 【3)嫩台高度、结构型式的选定 (3)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及精殊地貌的调查出 ()嫩台、基础防护构造物的布置 酒料 1}析和堂标他某的已状 】钻孔备料 (2)覆盖层及地基士(岩)层状生成分布情 (2】地基持力层及基甜深度的究 3。地基土质调查试验报 (3)分层士(省)层状生成分布情况 3)地基各土层强度及有关计算参数的选 的确 《)基础下沉量的计算 ()桥位近河道纵断面图 (1)确定根据冲厦求基的埋置深瘦 4,河流水文调查报告 (2)有关流速、流量、水位调查资料 2)桥第身水平作用力计算 (3)合种冲深度的计算资料 (3】施工季节、施工方法的研究 ()逆筋等级、漂浮物、流冰调查资料 (1)渔定抗吾设况度 5,其他调查资料 (1】地语录 (2)抗季设计方法和杭语措饰的隆定 (1)地震 (2)震害调吉 《3)地基土振动液化和岸装滑移的分析研 (2)建筑材料 (1】就地可采取。供应的建筑材料种类、数 量机格质量远篱 〔1》下部结构采用材种类的定 (②)当地工业加工能力、运编条件有关资 2)就地供应材相的 (3)工程用水遇查 (3)气象 ()当地气象台有关气温变化、降水量、风 )气温变化的 2 度的确定 等记录资 (2)实地调查采访记录 3)风压的确 (4)施工季节和方法的确定 (4)附近桥梁的调查 (1】附近桥梁结构型式.设计书、图纸现 (1)掌据架桥地点地质、地基土情况 (2)地质、地基土(岩)性质 (2)基础理百深度的参考 (3】河道变动,冲商泥情况 [3)冲和改道情况的参考 ()施工调查资料 (4)营运情况及嫩台变形情况 1)施工方法及施工适直季节的定 3)工程材料、设备供应、运输方案的拟 4)工程动力及恤时设备的规划 (⑤)工临时结构的级划 二、计算荷载的确定 在桥梁墩台上的永久荷载(恒载)包括结构物的自重、土重及土的自重产生的侧向压力、水的浮 力、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超静定结构中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基础变位而产生的影响力:基本可 变荷载(活载)有汽车荷载、汽车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人群荷载、平板挂车或 履带车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其他可变荷载有风力、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

形图) (2)桥位附近地貌、地物 (3)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 (4)桥位与两端路线平面关系 (5)桥位与河道平面关系 (2)施工现场的布置 (3)地质概况的辅助资料 (4)河岸冲刷及水流方向改变的估计 (5)墩台、基础防护构造物的布置 2.桥位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及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1)桥位地质勘测调查资料包括河床地层分 层土(岩)类及岩性,层面标高,钻孔位置及 钻孔柱状图 (2)地质、地史资料的说明 (3)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及特殊地貌的调查勘 测资料 (1)桥位、下部结构位置的选定 (2)地基持力层的选定 (3)墩台高度、结构型式的选定 (5)墩台、基础防护构造物的布置 3.地基土质调查试验报告 (1)钻孔资料 (2)覆盖层及地基土(岩)层状生成分布情 况 (3)分层土(岩)层状生成分布情况 (4)荷载试验报告 (5)地下水位调查 (1)分析和掌握地基的层状 (2)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埋置深度的研究与 确定 (3)地基各土层强度及有关计算参数的选 定 (4)基础类型和构造的确定 (5)基础下沉量的计算 4.河流水文调查报告 (1)桥位附近河道纵横断面图 (2)有关流速、流量、水位调查资料 (3)各种冲刷深度的计算资料 (4)通航等级、漂浮物、流冰调查资料 (1)确定根据冲刷要求基础的埋置深度 (2)桥墩身水平作用力计算 (3)施工季节、施工方法的研究 5.其他调查资料 (1)地震 (2)建筑材料 (3)气象 (4)附近桥梁的调查 (5)施工调查资料 (1)地震记录 (2)震害调查 (1)确定抗震设计强度 (2)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措施的确定 (3)地基土振动液化和岸坡滑移的分析研 究 (1)就地可采取、供应的建筑材料种类、数 量、规格、质量、运距等 (2)当地工业加工能力、运输条件有关资料 (3)工程用水调查 (1)下部结构采用材料种类的确定 (2)就地供应材料的计算和计划安排 (1)当地气象台有关气温变化、降水量、风 向风力等记录资料 (2)实地调查采访记录 (1)气温变化的确定 (2)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3)风压的确定 (4)施工季节和方法的确定 (1)附近桥梁结构型式、设计书、图纸、现 状 (2)地质、地基土(岩)性质 (3)河道变动、冲刷、淤泥情况 (4)营运情况及墩台变形情况 (1)掌握架桥地点地质、地基土情况 (2)基础埋置深度的参考 (3)河道冲刷和改道情况的参考 (1)施工方法及施工适宜季节的确定 (2)工程用地的布置 (3)工程材料、设备供应、运输方案的拟 定 (4)工程动力及临时设备的规划 (5)施工临时结构的规划 二、计算荷载的确定 在桥梁墩台上的永久荷载(恒载)包括结构物的自重、土重及土的自重产生的侧向压力、水的浮 力、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超静定结构中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基础变位而产生的影响力;基本可 变荷载(活载)有汽车荷载、汽车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人群荷载、平板挂车或 履带车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其他可变荷载有风力、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

力,在超静定结构中尚需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偶然荷载有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施工荷载和地 震力。这些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按照各种荷载的特性及出现的机率不同,在设计计算时,应根 据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荷载进行组合,荷载组合的种类,在桥梁通用规范里有具体规定。 按照各种荷载特性及出现的机率不同,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组合,一般有以 下几种: 组合【由恒载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一种或几种活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相组合,如该组 合中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水的浮力引起的影响力时,习惯上也称为主要组合: 组合Ⅱ由恒载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活载中的一种或几种(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及其他可变 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相组合: 组合Ⅲ由平板挂车或履带车与结构自重、预应力、土重及土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 组合Ⅳ由活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恒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偶然荷载中的船 只或漂流物撞击力相组合: 组合V施工阶段验算荷载组合,包括可能出现的施工荷载如结构重、脚手架、材料机具、人 群、风力和拱桥单向推力等: 组合Ⅵ由地震力与结构重、预应力、土重及土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组合Ⅱ、、V、V、I习惯上也称为附加组合。 为保证地基与基础满足在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方面的要求,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各种条件和结 构特性,按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验算。所谓“”最不利荷载组合“,就是指组合起来 的荷载,应产生相应的最大力学效能,例如用容许应力法设计时产生的最大应力:滑动稳定验算时 产生最小滑动安全系数等。因此不同的验算内容将由不同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控制设计,应分别考 虑 一般说来,不经过计算是较难判断哪一种荷载组合最为不利,必须用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可能的 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后,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由于活载(车辆荷载)的排列位置在纵横方向 都是可变的,它将影响着各支座传递给墩台及基础的支座反力的分配数值,以及台后由车辆荷载引 起的土侧压力大小等,因此车辆荷载的排列位置往往对确定最不利荷载组合起着支配作用,对于不 同验算项目(强度、偏心距及稳定性等),可能各有其相应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应分别进行验算。 此外,许多可变荷载其作用方向在水平投影面上常可以分解为纵桥向和横桥向,因此一般也需按 此两个方向进行地基与基础的计算,并考虑其最不利荷载组合,比较出最不利者来控制设计。桥梁 的地基与基础大多数情况下为纵桥向控制设计,但对于有较大横桥向水平力(风力、船只撞击力和 水压力等)作用时,也需进行横桥向计算,可能为横桥向控制设计。 第三节基础工程设计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一、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原则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安全、经济和可行的地基及基础,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和正 常使用。因此,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原则是: 1.基础底面的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2.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 3.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 4.基础本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力,在超静定结构中尚需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偶然荷载有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施工荷载和地 震力。这些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按照各种荷载的特性及出现的机率不同,在设计计算时,应根 据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荷载进行组合,荷载组合的种类,在桥梁通用规范里有具体规定。 按照各种荷载特性及出现的机率不同,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组合,一般有以 下几种: 组合Ⅰ 由恒载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一种或几种活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相组合,如该组 合中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水的浮力引起的影响力时,习惯上也称为主要组合; 组合Ⅱ 由恒载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活载中的一种或几种(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及其他可变 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相组合; 组合Ⅲ 由平板挂车或履带车与结构自重、预应力、土重及土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 组合Ⅳ 由活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恒载的一种或几种与偶然荷载中的船 只或漂流物撞击力相组合; 组合Ⅴ 施工阶段验算荷载组合,包括可能出现的施工荷载如结构重、脚手架、材料机具、人 群、风力和拱桥单向推力等; 组合Ⅵ 由地震力与结构重、预应力、土重及土侧压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组合Ⅱ、Ⅲ、Ⅳ、Ⅴ、Ⅵ习惯上也称为附加组合。 为保证地基与基础满足在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方面的要求,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各种条件和结 构特性,按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验算。所谓"最不利荷载组合",就是指组合起来 的荷载,应产生相应的最大力学效能,例如用容许应力法设计时产生的最大应力;滑动稳定验算时 产生最小滑动安全系数等。因此不同的验算内容将由不同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控制设计,应分别考 虑。 一般说来,不经过计算是较难判断哪一种荷载组合最为不利,必须用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可能的 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后,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由于活载(车辆荷载)的排列位置在纵横方向 都是可变的,它将影响着各支座传递给墩台及基础的支座反力的分配数值,以及台后由车辆荷载引 起的土侧压力大小等,因此车辆荷载的排列位置往往对确定最不利荷载组合起着支配作用,对于不 同验算项目(强度、偏心距及稳定性等),可能各有其相应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应分别进行验算。 此外,许多可变荷载其作用方向在水平投影面上常可以分解为纵桥向和横桥向,因此一般也需按 此两个方向进行地基与基础的计算,并考虑其最不利荷载组合,比较出最不利者来控制设计。桥梁 的地基与基础大多数情况下为纵桥向控制设计,但对于有较大横桥向水平力(风力、船只撞击力和 水压力等)作用时,也需进行横桥向计算,可能为横桥向控制设计。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一、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原则 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安全、经济和可行的地基及基础,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和正 常使用。因此,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原则是: 1.基础底面的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2.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 3.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 4.基础本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二、考虑地基、基础、墩台及上部结构整体作用 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地基、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且相互影响的,地基的任何变形都 必定引起基础、敏台和上部结构的变形:不同类型的基础会景影响上部结构的受力和工作:上部结构 的力学特征也必然对基础的类型与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条件提出相应的要求,地基和基础的不 均匀沉降对于超静定的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因为较小的基础沉降差就能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内 力。同时恰当的上部结构、墩台结构型式也具有调整地基基础受力条件,改善位移情况的能力。因 此,基础工程应紧密结合上部结构、墩台特性和要求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 点,把整个结构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整体作用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全面分析建筑物盏 体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可行性、安全和经济性:把强度、变形和稳定紧密地与现场条件、施工条件 结合起来,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三、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 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是当前国际上一种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一 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可靠性分析设计又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可靠性含义就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 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系统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是失效概率。这种以统计 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即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开始逐步全面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1984年颁 布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68-84)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 描述的设计表达式代替原来的用总安全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一批结构设 计规范都作了相应的修订,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也采 用了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1999年6月建设部批准颁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2001年11月建设部又颁发了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然而,我国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除个别的已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如1995年7月颁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外,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均还未采用极限状 态设计,这就产生了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荷载计算,材料强度,结构安全度等不协调的 情况。 由于地基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其性质十分复杂,不仅不同地点的 土性可以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点,同一土层的士,其性质也随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地基土具有比 任何人工材料大得多的变异性,它的复杂性质不仅难以人为控制,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它也很不容 易。在进行地基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取样、代表性样品选择、试验、成果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都 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增加测试数据的变异性,从而影响到最终分析结果。地基土因位置 不同起的固有可变性,样品侧值与真实土性值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数量所造成误差等,就构 成了地基土材料特性变异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异性比一般人工材料的变异性大。因此,地基可靠性 分析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性参数统计分析的精度。如何恰当地对地基土性参数进行概率 统计分析,是基础工程最重要的问题 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与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相比还具有物理和几何方面的特点。 地基是一个半无限体,与板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完全不同。在结构工程中,可靠性研究的第一步 先解决单构件的可靠度问题,目前列入规范的亦仅仅是这一步,至于结构体系的系统可靠度分析还 处在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用于设计标准的程度。地基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无论 是地基稳定和强度问题或者是变形问题,求解的都是整个地基的综合响应。地基的可靠性研究无法

二、考虑地基、基础、墩台及上部结构整体作用 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地基、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且相互影响的,地基的任何变形都 必定引起基础、墩台和上部结构的变形;不同类型的基础会影响上部结构的受力和工作;上部结构 的力学特征也必然对基础的类型与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条件提出相应的要求,地基和基础的不 均匀沉降对于超静定的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因为较小的基础沉降差就能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内 力。同时恰当的上部结构、墩台结构型式也具有调整地基基础受力条件,改善位移情况的能力。因 此,基础工程应紧密结合上部结构、墩台特性和要求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地基的特 点,把整个结构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整体作用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全面分析建筑物整 体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可行性、安全和经济性;把强度、变形和稳定紧密地与现场条件、施工条件 结合起来,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三、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 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是当前国际上一种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一次 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可靠性分析设计又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可靠性含义就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 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系统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是失效概率。这种以统计 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即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开始逐步全面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1984年颁 布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 描述的设计表达式代替原来的用总安全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根据统一标准的规定,一批结构设 计规范都作了相应的修订,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也采 用了以分项系数描述的设计表达式。1999年6月建设部批准颁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2001年11月建设部又颁发了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然而,我国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除个别的已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如1995年7月颁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外,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均还未采用极限状 态设计,这就产生了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荷载计算,材料强度,结构安全度等不协调的 情况。 由于地基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其性质十分复杂,不仅不同地点的 土性可以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点,同一土层的土,其性质也随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地基土具有比 任何人工材料大得多的变异性,它的复杂性质不仅难以人为控制,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它也很不容 易。在进行地基可靠性研究的过程中,取样、代表性样品选择、试验、成果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都 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增加测试数据的变异性,从而影响到最终分析结果。地基土因位置 不同引起的固有可变性,样品测值与真实土性值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数量所造成误差等,就构 成了地基土材料特性变异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异性比一般人工材料的变异性大。因此,地基可靠性 分析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性参数统计分析的精度。如何恰当地对地基土性参数进行概率 统计分析,是基础工程最重要的问题。 基础工程极限状态设计与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相比还具有物理和几何方面的特点。 地基是一个半无限体,与板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完全不同。在结构工程中,可靠性研究的第一步 先解决单构件的可靠度问题,目前列入规范的亦仅仅是这一步,至于结构体系的系统可靠度分析还 处在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用于设计标准的程度。地基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无论 是地基稳定和强度问题或者是变形问题,求解的都是整个地基的综合响应。地基的可靠性研究无法

区分构件与体系,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半无限体的连续介质,或至少是一个大范围连续体。显然, 这样的验算不论是从计算模型还是涉及的参数方面都比单构件的可靠性分析复杂的多。 在结构设计时,所验算的截面尺寸与材料试样尺寸之比并不很大。但在地基问题中却不然,地基 受力影响范围的体积与土样体积之比非常大。这就引起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尺寸的试件如何代 表实际工程的性状,二是由于地基的范围大,决定地基性状的因素不仅是一点土的特性,而是取决 于一定空间范围内平均土层特性,这是结构工程与基础工程在可靠度分析方面的最基本的区别所 在。 我国基础工程可靠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研究涉及的课题范 围较广,有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己达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基础工程的可靠度 研究落后于上部结构可靠度的研究,而且要将基础工程可靠度研究成果纳入设计规范,进入实用阶 段,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国外有些国家已建立了地基按半经验半概率的分项系数极限状态标准。 在我国,随着结构设计使用了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在地基设计中采用极限状态设计工作也已提到议 事日程上了。 第四节基础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基础工程与其他技术学科一样,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各文明古国 数千年前的建筑活动中,就有很多关于基础工程的工艺技术成就,但由于当时受社会生产力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很缓慢,仅停留在经验积累的感性认识阶段。国外在18世纪应 业革命以后,城建、水利、道路建筑规模的扩大促使人们对基础工程的重视与研究,对有关问题开 始寻求理论上的解答。此阶段在作为本学科的理论基础的土力学方面,如土压力理论、土的渗透理 论等有局部的突破,基础工程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新的发展,如19世纪中叶利用气压沉箱 法修建深水基础。本世纪20年代,基础工程有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专著问世,1936年召开第一届 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取得不断的发展。本世纪50 年代起,现代科学新成就的渗入,使基础工程技术与理论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充实,成为一门较 成熟的独立的现代学科。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基础工程方面,也早就表现出高超的 技艺和创造才能,。例如,远在1300多年前隋朝时所修建的赵州安济石拱桥,不仅在建筑结构上有 独特的技艺,而且在地基基出的处理上也非常合理,该桥桥台座落在较浅的密实粗砂土层上,沉降 很小,现反算其基底压力约为500kPa~600kPa,与现行的各设计规范中所采用的该土层容许承载力 的数值(550kPa)极为接近。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漫长,且近百余年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再加上当时国内统治阶级的 腐败,本学科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长期陷于停滞状况,落后于同时代的工业发达国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社会主义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事业飞速发展,促进了本 学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国外近年来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发展也较快,一些国家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将高强度预 应力混凝土应用于基础工程,基础结构向薄壁、空心、大直径发展,采用的管柱直径达6m,沉井直 径达80(水深60m)并以大口径磨削机对基岩进行处理,在水深流速教大处采用水上自升式平台进 行沉桩(管柱)施工等。 基础工程既是一项古老的工程技术又是一门年轻的应用科学,发展至今在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及 测试工作中都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的问题,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大型和重型建筑物的发 展将对基础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可着重开展以下工作:开展地基的强度、 变形特性的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开展各类基础型式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

区分构件与体系,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半无限体的连续介质,或至少是一个大范围连续体。显然, 这样的验算不论是从计算模型还是涉及的参数方面都比单构件的可靠性分析复杂的多。 在结构设计时,所验算的截面尺寸与材料试样尺寸之比并不很大。但在地基问题中却不然,地基 受力影响范围的体积与土样体积之比非常大。这就引起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尺寸的试件如何代 表实际工程的性状,二是由于地基的范围大,决定地基性状的因素不仅是一点土的特性,而是取决 于一定空间范围内平均土层特性,这是结构工程与基础工程在可靠度分析方面的最基本的区别所 在。 我国基础工程可靠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研究涉及的课题范 围较广,有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基础工程的可靠度 研究落后于上部结构可靠度的研究,而且要将基础工程可靠度研究成果纳入设计规范,进入实用阶 段,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国外有些国家已建立了地基按半经验半概率的分项系数极限状态标准。 在我国,随着结构设计使用了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在地基设计中采用极限状态设计工作也已提到议 事日程上了。 第四节 基础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基础工程与其他技术学科一样,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各文明古国 数千年前的建筑活动中,就有很多关于基础工程的工艺技术成就,但由于当时受社会生产力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很缓慢,仅停留在经验积累的感性认识阶段。国外在18世纪产 业革命以后,城建、水利、道路建筑规模的扩大促使人们对基础工程的重视与研究,对有关问题开 始寻求理论上的解答。此阶段在作为本学科的理论基础的土力学方面,如土压力理论、土的渗透理 论等有局部的突破,基础工程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新的发展,如19世纪中叶利用气压沉箱 法修建深水基础。本世纪20年代,基础工程有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专著问世,1936年召开第一届 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取得不断的发展。本世纪50 年代起,现代科学新成就的渗入,使基础工程技术与理论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充实,成为一门较 成熟的独立的现代学科。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基础工程方面,也早就表现出高超的 技艺和创造才能,。例如,远在1300多年前隋朝时所修建的赵州安济石拱桥,不仅在建筑结构上有 独特的技艺,而且在地基基础的处理上也非常合理,该桥桥台座落在较浅的密实粗砂土层上,沉降 很小,现反算其基底压力约为500kPa~600kPa,与现行的各设计规范中所采用的该土层容许承载力 的数值(550kPa)极为接近。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漫长,且近百余年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再加上当时国内统治阶级的 腐败,本学科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长期陷于停滞状况,落后于同时代的工业发达国家。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社会主义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事业飞速发展,促进了本 学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国外近年来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发展也较快,一些国家采用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将高强度预 应力混凝土应用于基础工程,基础结构向薄壁、空心、大直径发展,采用的管柱直径达6m,沉井直 径达80m(水深60m)并以大口径磨削机对基岩进行处理,在水深流速较大处采用水上自升式平台进 行沉桩(管柱)施工等。 基础工程既是一项古老的工程技术又是一门年轻的应用科学,发展至今在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及 测试工作中都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的问题,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大型和重型建筑物的发 展将对基础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可着重开展以下工作:开展地基的强度、 变形特性的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开展各类基础型式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