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一一生殖健康 这些研究用流行病学方法来了解性暴力的发生率和相关性,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引起这些问题的 风险因素,多以问卷、焦点小组访谈以及个案法来收集资料,有些研究者采用了标准化量表进行 测量。关于性暴力发生情况的研究,由于研究者选取的目标群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不同,所 取得的结果也不同。而从公共部门,如卫生机构、庇护服务机构、信访部门、司法部门等获得的 数据,南于大批受害者隐瞒了自己的受害经历,因而也难以反映出问题的实际情况。 2、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风险因素的解释 特定环境中的文化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而影响的方式会因社会政治与经济特征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有着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因而在分析文化因 素的影响时必须保持谨慎。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有学者将它看作是家庭暴力的风险因素, 也有人认为是遏制家庭冲突及其他家庭问题的保护性因素。目前,在讨论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家 庭暴力风险因素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文化因素的讨论太过宽泛并且缺乏经验支 持:第二,研究者没有对现代社会中的社会法律经济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文化:和谐文化还是容忍暴力的文化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容忍暴力的文化,这就假定了所有针对妇女的暴力形式,甚 至是杀害,在文化上都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忽略了法律制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因此,这一说法 只是就轻微暴力而言具有一定正确性,但却不适用于严重暴力。既然法律已经对暴力行为作出了 定义和惩戒,就不能说暴力是被容许的,虽然文化可能会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一定影响。这 类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得到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国人还在多大程 度上保留着传统的文化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对施暴者和受暴者产生影响。 4、未来应进行的性暴力研究 性暴力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认为,今后的重点方向主要有:第一,导入科学视 角,如对不同形式性暴力的流行程度和年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风 险因素,从而为中国性暴力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第二,建立收集案件资料的权威数据系统以及 社区资料库,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性暴力受害的趋势和模式,探讨相应的对策。第三,统一研究概 念,至少是对其做出系统界定,从而避免因定义不同而导致的案件发生量和发生率统计结果出现 的偏差。第四,研究中缺失社会性别视角,导致研究深度与力度不足。此外,在今后研究中还应 对自创量表或翻译量表的有效性做出证明。 (二)预防与制止性暴力的建议 1、法律改革 由于家庭中的性暴力目前还未得到法律的规制,因此需要对家庭暴力的定罪作出更具体的规 定,同时应禁止所有形式的对妇女和儿童的性暴力,此外还要引入家庭暴力案件的强制和自愿报 告机制。其他方面的法律措施还包括,加强儿童及被害人保护服务,重新讨论逮捕和起诉政策, 推行法院委托处理罪犯的做法,成立家庭暴力专门法庭,要求进行家庭暴力凶杀和死亡审评,以 及设立家庭司法中心等。我国的刑事和民法应当进行改革使之包含对家庭暴力案件的禁止令、限 制令或保护令。 2、完善反暴力政策 只有一个全面、完整和明确的反暴力政策才能引导和保障反家庭暴力和性暴力工作的顺利进 行,这一政策应当包含以下原则: (1)暴力零容忍:要向公众明确传达任何一种暴力行为都不可被接受或容忍。 (2)定义性暴力:政策应对所有形式的性暴力作出明确定义,并加以禁止。 (3)性暴力是一项人权问题:每一个人都有权维护其身体和人格权利完整,并且保护自己不受 任何形式暴力的侵犯。 (4)采用公共卫生法处理性暴力问题:认识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取决于社会政策和规划,以及 -6-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生殖健康 - 6 - 这些研究用流行病学方法来了解性暴力的发生率和相关性,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引起这些问题的 风险因素,多以问卷、焦点小组访谈以及个案法来收集资料,有些研究者采用了标准化量表进行 测量。关于性暴力发生情况的研究,由于研究者选取的目标群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不同,所 取得的结果也不同。而从公共部门,如卫生机构、庇护服务机构、信访部门、司法部门等获得的 数据,南于大批受害者隐瞒了自己的受害经历,因而也难以反映出问题的实际情况。 2、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风险因素的解释 特定环境中的文化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而影响的方式会因社会政治与经济特征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有着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因而在分析文化因 素的影响时必须保持谨慎。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有学者将它看作是家庭暴力的风险因素, 也有人认为是遏制家庭冲突及其他家庭问题的保护性因素。目前,在讨论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家 庭暴力风险因素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文化因素的讨论太过宽泛并且缺乏经验支 持;第二,研究者没有对现代社会中的社会法律经济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文化:和谐文化还是容忍暴力的文化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容忍暴力的文化,这就假定了所有针对妇女的暴力形式,甚 至是杀害,在文化上都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忽略了法律制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因此,这一说法 只是就轻微暴力而言具有一定正确性,但却不适用于严重暴力。既然法律已经对暴力行为作出了 定义和惩戒,就不能说暴力是被容许的,虽然文化可能会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一定影响。这 类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得到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国人还在多大程 度上保留着传统的文化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对施暴者和受暴者产生影响。 4、未来应进行的性暴力研究 性暴力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认为,今后的重点方向主要有:第一,导入科学视 角,如对不同形式性暴力的流行程度和年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风 险因素,从而为中国性暴力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第二,建立收集案件资料的权威数据系统以及 社区资料库,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性暴力受害的趋势和模式,探讨相应的对策。第三,统一研究概 念,至少是对其做出系统界定,从而避免因定义不同而导致的案件发生量和发生率统计结果出现 的偏差。第四,研究中缺失社会性别视角,导致研究深度与力度不足。此外,在今后研究中还应 对自创量表或翻译量表的有效性做出证明。 (二)预防与制止性暴力的建议 1、法律改革 由于家庭中的性暴力目前还未得到法律的规制,因此需要对家庭暴力的定罪作出更具体的规 定,同时应禁止所有形式的对妇女和儿童的性暴力,此外还要引入家庭暴力案件的强制和自愿报 告机制。其他方面的法律措施还包括,加强儿童及被害人保护服务,重新讨论逮捕和起诉政策, 推行法院委托处理罪犯的做法,成立家庭暴力专门法庭,要求进行家庭暴力凶杀和死亡审评,以 及设立家庭司法中心等。我国的刑事和民法应当进行改革使之包含对家庭暴力案件的禁止令、限 制令或保护令。 2、完善反暴力政策 只有一个全面、完整和明确的反暴力政策才能引导和保障反家庭暴力和性暴力工作的顺利进 行,这一政策应当包含以下原则: (1)暴力零容忍:要向公众明确传达任何一种暴力行为都不可被接受或容忍。 (2)定义性暴力:政策应对所有形式的性暴力作出明确定义,并加以禁止。 (3)性暴力是一项人权问题:每一个人都有权维护其身体和人格权利完整,并且保护自己不受 任何形式暴力的侵犯。 (4)采用公共卫生法处理性暴力问题:认识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取决于社会政策和规划,以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