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我们今天讲的是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内容很丰富,佛学和理学加起来好几百年的哲 学思想。上次我们讲了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处于一个分裂的时代,前后有四百年的哲学思想 在这四百年的前期,玄学是当时的主流,当时的知识分子围绕着自然和名教的问题进行了各 种讨论,这些讨论产生了很多派别。郭象的玄学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结合了儒道思想,后来 佛学也传入进来。佛学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末年刚传入时佛教并无什么影响,中国人 把佛教当成一种巫教。当玄学兴起后,把自然和名教的问题变成有和无的问题,本体和现象 的问题,这时候就觉得玄学的本体思想和佛教的空宗的理论似乎非常投机,就主动接受了印 度的大乘佛学。佛教先有原始佛教,后来有了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大乘分空有两宗,魏晋 南北朝时期传入的就是大乘空宗,空宗的根本理论就是四大皆空,把世界看成虚无,因为把 一切都看成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没有实体的自性,本体为空,不真即空,这样,佛教 传入后,玄学就终结了,变成一个佛教的世界了。佛教传入中国,和中国原有的思想有冲突 有融合。南朝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说北方无文化,所以那时南学与北学不同。佛学也分为 南朝的佛学和北朝的佛学,南朝的佛学是和玄学相结合的一种佛学,是从事一种高级理论的 探讨,北方的则多是一种民间信仰,即因果报应等,再加上北方的鲜卑族没什么高深理论, 所以南学和北学的区别在于各自偏重于理论或宗教的修行。偏重于理论的,用佛教的话说, 就是讲究智慧,称为慧学:而北方偏重修行,称为禅定,定学。定是实践,慧是理论。总之, 此时的佛教仍主要是受印度佛教的影响,还是原始佛教的样子。 隋唐统一中国后,就面临佛学中国化的问题,中国人能够消化外来的东西,隋唐佛学就 是中国化的佛学,把佛学中国化的就是天台宗的天台大师智顗根据中国人对佛教的需求,了 解中国人的习惯和感情,不要空宗,印度讲空宗,中国讲性宗,印度的空宗否定一切,连佛 性都否定了,天台宗则把南朝和北朝的佛学统一起来,定慧双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天台 的经典是《法华经》,但并不照《法华经》讲,而是经过升华产生一种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 很多东西都是《法华经》里所没有的,它的基本理论很多,有两个重要观念:一个是圆融 谛,谛是真理,把三个真理圆融起来即成一个真理。什么是最适合中国的?空、假、中三个 字,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没有自性,不是不存在,既是空的,就是假的,不真的。而印度 佛教认为从本质上就是空的,是真空,从现象来说是假的,是真空假有,假的即是真空,同 时这个假的不妨碍现象的存在,这与中国人的思维不合。那么把真空和假有结合起来,即是 中道,把真空假有改成真空妙有,这个叫做圆融三谛,印度只有空假,而智顗加个中字,不 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活的存在,即使是真空,它还是个妙有。这就改变了印度的空假的虚无 思想。中国人讲中道,那么把三个真理圆融为一体,就把整个世界都归于一心,一心三千, 三千大世界,全在我一人心中。自己一念之中可以达到大彻大悟。人既要有智慧,又要又禅 定。佛教要去除人的贪嗔痴三毒,就要有慧与定,止观法门,什么都不想,心如止水,心静。 达到圆融三谛和一心三观。智顗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而且他是按照中国的思想来看佛教 这叫判教。判教就是把整个佛教包括大乘小乘部派原始佛教排个顺序,判教理论根据不同的 人有不同的说法。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四种不同的时候实行不同的教法 还有一个叫华严宗,之所以叫华严宗是因为它以华严经为经典,华严宗的人物有法藏 武则天时期人物,常给武则天讲佛经。法藏给武则天讲佛经用金狮子作比喻,深得武则天佩 服,这就是《金狮子章》。华严宗与天台宗有不同之处。玄学讨论的是哲学问题,自然和名 教,在哲学上讨论的则是有和无的问题,即本体和现象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佛 家的本体是空、不自性,现象是假有。佛教并不把本体现象分开,而是说非有非无,亦有亦第十讲 我们今天讲的是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内容很丰富,佛学和理学加起来好几百年的哲 学思想。上次我们讲了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处于一个分裂的时代,前后有四百年的哲学思想。 在这四百年的前期,玄学是当时的主流,当时的知识分子围绕着自然和名教的问题进行了各 种讨论,这些讨论产生了很多派别。郭象的玄学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结合了儒道思想,后来 佛学也传入进来。佛学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末年刚传入时佛教并无什么影响,中国人 把佛教当成一种巫教。当玄学兴起后,把自然和名教的问题变成有和无的问题,本体和现象 的问题,这时候就觉得玄学的本体思想和佛教的空宗的理论似乎非常投机,就主动接受了印 度的大乘佛学。佛教先有原始佛教,后来有了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大乘分空有两宗,魏晋 南北朝时期传入的就是大乘空宗,空宗的根本理论就是四大皆空,把世界看成虚无,因为把 一切都看成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没有实体的自性,本体为空,不真即空,这样,佛教 传入后,玄学就终结了,变成一个佛教的世界了。佛教传入中国,和中国原有的思想有冲突 有融合。南朝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说北方无文化,所以那时南学与北学不同。佛学也分为 南朝的佛学和北朝的佛学,南朝的佛学是和玄学相结合的一种佛学,是从事一种高级理论的 探讨,北方的则多是一种民间信仰,即因果报应等,再加上北方的鲜卑族没什么高深理论, 所以南学和北学的区别在于各自偏重于理论或宗教的修行。偏重于理论的,用佛教的话说, 就是讲究智慧,称为慧学;而北方偏重修行,称为禅定,定学。定是实践,慧是理论。总之, 此时的佛教仍主要是受印度佛教的影响,还是原始佛教的样子。 隋唐统一中国后,就面临佛学中国化的问题,中国人能够消化外来的东西,隋唐佛学就 是中国化的佛学,把佛学中国化的就是天台宗的天台大师智顗根据中国人对佛教的需求,了 解中国人的习惯和感情,不要空宗,印度讲空宗,中国讲性宗,印度的空宗否定一切,连佛 性都否定了,天台宗则把南朝和北朝的佛学统一起来,定慧双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天台 的经典是《法华经》,但并不照《法华经》讲,而是经过升华产生一种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 很多东西都是《法华经》里所没有的,它的基本理论很多,有两个重要观念:一个是圆融三 谛,谛是真理,把三个真理圆融起来即成一个真理。什么是最适合中国的?空、假、中三个 字,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没有自性,不是不存在,既是空的,就是假的,不真的。而印度 佛教认为从本质上就是空的,是真空,从现象来说是假的,是真空假有,假的即是真空,同 时这个假的不妨碍现象的存在,这与中国人的思维不合。那么把真空和假有结合起来,即是 中道,把真空假有改成真空妙有,这个叫做圆融三谛,印度只有空假,而智顗加个中字,不 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活的存在,即使是真空,它还是个妙有。这就改变了印度的空假的虚无 思想。中国人讲中道,那么把三个真理圆融为一体,就把整个世界都归于一心,一心三千, 三千大世界,全在我一人心中。自己一念之中可以达到大彻大悟。人既要有智慧,又要又禅 定。佛教要去除人的贪嗔痴三毒,就要有慧与定,止观法门,什么都不想,心如止水,心静。 达到圆融三谛和一心三观。智顗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而且他是按照中国的思想来看佛教, 这叫判教。判教就是把整个佛教包括大乘小乘部派原始佛教排个顺序,判教理论根据不同的 人有不同的说法。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 圆四教。四种不同的时候实行不同的教法。 还有一个叫华严宗,之所以叫华严宗是因为它以华严经为经典,华严宗的人物有法藏, 武则天时期人物,常给武则天讲佛经。法藏给武则天讲佛经用金狮子作比喻,深得武则天佩 服,这就是《金狮子章》。华严宗与天台宗有不同之处。玄学讨论的是哲学问题,自然和名 教,在哲学上讨论的则是有和无的问题,即本体和现象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佛 家的本体是空、不自性,现象是假有。佛教并不把本体现象分开,而是说非有非无,亦有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