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期,从1787-1842年,是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时期,纺织工业、冶炼技术的创新起了 主要作用。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其上升期是以钢铁和铁路技术的创新为基础 的,熊彼特称为蒸汽和钢铁时代。第三个长周期,从1898-1946年,是电气、化学和汽车 工业时代。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对后来的长波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直接引发了当代长 波学派的一个重要流派一一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 三、论述题 1.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为背景,对菲利浦斯曲线作一评价 答:传统经济理论指导下发展经济的一般特征是:高经济增长率、髙通胀率和低失业率。 在这种理论的分析中,宏观经济三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时实现, 菲利浦斯曲线所显示的内容作了最典型的论证。菲利浦斯曲线论证的结果告诉我们:通货膨 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互为替代的反方向关系”,也就是说,通胀率越低, 失业率就越高,经济增长就越慢。要同时达到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的」 个指标,菲利浦斯曲线是无法论证的。菲利浦斯曲线之所以认为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是 因为通胀可以刺激社会需求,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加追加购买力,从而可以提高就业率。传 统经济理论进一步认为,各国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曲线,在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搞“替换”, 或者用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或者用较高失业率来换取物价水平的下跌。同时, 根据这条曲线可以算出,各国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应该有多高的失业率,或者为了达到“充分 就业”,应该有多高的通胀率。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经济基本上按照传 统经济发展模式运行,经济发展基本正常。 传统经济理论很快被西方国家相继发生的经济滞胀局面所打破,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 家的经济实践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证明菲利浦斯曲线失灵。经济滞胀指:一方面 经济发展停滞,生产增长缓慢,并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提高,这两种 经济现象相互融合,交织并发。低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成为经济滞胀一般 特征。在经济滞胀时期,各国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上更处于困难之中。要解决经济停滞,就 得采用通胀的办法,包括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利率,人为地扩大市场,这 样势必加剧通胀;反之,要治理通胀,就得采取紧缩政策,包括压缩政府开支,减少货币发 行量,提高利率,抽紧信贷等,这又势必加剧经济停滞。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是在“滞”和“胀”的交织并发的困境中运行。 “新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并存。这种经济 发展的模式不同于菲利浦斯曲线所设计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国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 低的失业率就必须付出高通胀的代价。它也不同于更为糟糕的经济滞胀模式,一国要解决经 济停滞,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只能采用通胀的方法,其结果势必进一步加剧通胀的发展。 新经济“一髙二低”的局面已完全打破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提 出了现实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进入以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 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应当认为,新经济时代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西欧各国和 日本在这一时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经济的影响。 2.试述经济周期长波论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是以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它是当代长波学 派中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流派,包括克·弗利曼的劳动就业长波论,格·门施的长波变形 模式论,以及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把基础技术创 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最根本原因- 6 - 周期,从 1787—1842 年,是产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时期,纺织工业、冶炼技术的创新起了 主要作用。第二个长周期,从 1842—1897 年,其上升期是以钢铁和铁路技术的创新为基础 的,熊彼特称为蒸汽和钢铁时代。第三个长周期,从 1898—1946 年,是电气、化学和汽车 工业时代。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对后来的长波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直接引发了当代长 波学派的一个重要流派——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 三、论述题 1.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为背景,对菲利浦斯曲线作一评价。 答:传统经济理论指导下发展经济的一般特征是:高经济增长率、高通胀率和低失业率。 在这种理论的分析中,宏观经济三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时实现, 菲利浦斯曲线所显示的内容作了最典型的论证。菲利浦斯曲线论证的结果告诉我们:通货膨 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互为替代的反方向关系”,也就是说,通胀率越低, 失业率就越高,经济增长就越慢。要同时达到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的三 个指标,菲利浦斯曲线是无法论证的。菲利浦斯曲线之所以认为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是 因为通胀可以刺激社会需求,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加追加购买力,从而可以提高就业率。传 统经济理论进一步认为,各国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曲线,在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搞“替换”, 或者用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或者用较高失业率来换取物价水平的下跌。同时, 根据这条曲线可以算出,各国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应该有多高的失业率,或者为了达到“充分 就业”,应该有多高的通胀率。战后初期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西方国家经济基本上按照传 统经济发展模式运行,经济发展基本正常。 传统经济理论很快被西方国家相继发生的经济滞胀局面所打破,20 世纪 70 年代发达国 家的经济实践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证明菲利浦斯曲线失灵。经济滞胀指:一方面 经济发展停滞,生产增长缓慢,并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提高,这两种 经济现象相互融合,交织并发。低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成为经济滞胀一般 特征。在经济滞胀时期,各国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上更处于困难之中。要解决经济停滞,就 得采用通胀的办法,包括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利率,人为地扩大市场,这 样势必加剧通胀;反之,要治理通胀,就得采取紧缩政策,包括压缩政府开支,减少货币发 行量,提高利率,抽紧信贷等,这又势必加剧经济停滞。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初的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是在“滞”和“胀”的交织并发的困境中运行。 “新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并存。这种经济 发展的模式不同于菲利浦斯曲线所设计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国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 低的失业率就必须付出高通胀的代价。它也不同于更为糟糕的经济滞胀模式,一国要解决经 济停滞,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只能采用通胀的方法,其结果势必进一步加剧通胀的发展。 新经济“一高二低”的局面已完全打破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提 出了现实的挑战。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开始进入以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 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应当认为,新经济时代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西欧各国和 日本在这一时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经济的影响。 2.试述经济周期长波论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是以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它是当代长波学 派中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流派,包括克·弗利曼的劳动就业长波论,格·门施的长波变形 模式论,以及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把基础技术创 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最根本原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