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丈官叔有m5%6·总1期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学”走到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之学”后,学科举的多种西方文字的记载和韩国、越南历史上的 科划分越来越细,有些传统学问被分割到几个不同科举文献,十分丰富。因此,中国、日本、韩国、越南 的学科中去。类似于国学的性质,科举学是一门综合和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科举。由于 性的学问,无法与现代学科一对应。它提倡打破学问题重要,且硏究对象、硏究文献、硏究人员和硏究 科壁垒,突破学科边界,从宏观的视角,注重科举硏成果具有国际性,决定了科举学将会日益国际化 究的一般理论,进行科举硏究的顶层建设。虽然众多 国际学术视野下的科举学研究,应树立一种 硏究科举的学者分布于不同的学科,但他们在研究“大科举观”,不仅考虑到中国的科举,而且将硏究 同一对象,使用共同的专业术语,有着共同的学术语视野放宽到整个古代东亚世界,面对一种新的科举 言,因而逐渐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研究科举学的专学视界,用“学”的眼光和意识来看待和思考科举 家可称之为“科举学家”。有一种说法,统合知识的科举学的研究对象不局限于中国的科举,需要我们 能力胜于单一的天才建立科举学,将从更高的层面将韩国、越南历史上的科举视为一个整体,以系统 上系统地研究科举制。善用整合知识的力量,汇聚和的观点来看问题。探讨科举制度中的有些问题,只 分享众人的智慧,将四面八方的科举硏究统合到一靠中国的资料无法圆满地解决问题,而以域外史料 块,自然会开辟新的局面、出现新的气象。 与中国史料相互补充,往往能互为印证,解释一些 与一般科举硏究论著有所不同,科举学不仅将疑难问题。 科举当作一个专题来研究,而且将其当作一门学问 科举学是从总体上对科举进行专门的综合研 来研究,力图做些整合与贯通的工作。废科举10年究的学问,是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纵横交 来,众多中外学者从各个断代、各个学科硏究科举,错的、比较的科举硏究。研究科举学的目的是从科 就像从不同的侧面观察或雕琢科举,而科举学提倡举中总结文化教育传播的社会机制,并从中提取规 用“学”的眼光来审视科举,就有如从空中鸟瞰科律性的认识,同时丰富我国的考试科学宝库。研究 举,视角与传统的科举硏究大不一样,自然可以看科举学还可以通过对考试历史的研究,总结人才选 到许多新的东西。科举是一个整体,本来是没有那拔的科学方法,提高选拔的效度 么多界域和屏障的,现代硏究人为地将其拆解开来 总之,科举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一个 是为了研究的专门与方便;同时,这种“拆解”也可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专学,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学 能造成理解中的隔膜与偏差。科举学的提岀,便是科。科举学力图整合多学科的科举硏究,总结科举 寻求跨学科的沟通,为突破学科畛域寻找出路。 制的千秋功过,探讨废科举的深远影响,为深刻认 除了跨学科、多学科的科举硏究以外,科举学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提供一种独 还提倡“跨界”硏究,也就是越岀学术界来硏究科特的视角,为现实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因 举。因为当今考试管理界、文博界、政府人事管理部此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门都与科举有关,对科举硏究都有一定的兴趣,所 参考文献 以每年一届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也吸纳一些考试管理实际部门、文博界或文物收藏1张之洞张之洞全集(奏议·卷六十一M·石家庄:河北 界的人士来参加。第四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科举学 人民出版社,1998:1597 2]刘海峰.“科举学”刍议[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硏讨会便是由考试管理部门主办,第二届、第十届 1992(4):89 则是由文博界主办的 3][美陂林.实验心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0 同时,科举学还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科举研究 4][清]墨庄氏,字林精萃,艺林山房,道光二十六年(1846),凡 例,2页 也日益走向国际化。除中国以外,古代东亚世界还有51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第5册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日本实行过近两百年的科举制,并有韩国、越南两 社,1997:81-8 个相对独立的科举考试系统在长期运行。19世纪以 6]佚名.中外时务策问类编大成·目录[M].求是斋 1903:1-28 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 制度,进而对世界各国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关于 ?1994-201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76 2015/6·总154期 <<< 学”走到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之学”后,学 科划分越来越细,有些传统学问被分割到几个不同 的学科中去。类似于国学的性质,科举学是一门综合 性的学问,无法与现代学科一一对应。它提倡打破学 科壁垒,突破学科边界,从宏观的视角,注重科举研 究的一般理论,进行科举研究的顶层建设。虽然众多 研究科举的学者分布于不同的学科,但他们在研究 同一对象,使用共同的专业术语,有着共同的学术语 言,因而逐渐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研究科举学的专 家可称之为“科举学家”。有一种说法,统合知识的 能力胜于单一的天才。建立科举学,将从更高的层面 上系统地研究科举制。善用整合知识的力量,汇聚和 分享众人的智慧,将四面八方的科举研究统合到一 块,自然会开辟新的局面、出现新的气象。 与一般科举研究论著有所不同,科举学不仅将 科举当作一个专题来研究,而且将其当作一门学问 来研究,力图做些整合与贯通的工作。废科举110年 来,众多中外学者从各个断代、各个学科研究科举, 就像从不同的侧面观察或雕琢科举,而科举学提倡 用“学”的眼光来审视科举,就有如从空中鸟瞰科 举,视角与传统的科举研究大不一样,自然可以看 到许多新的东西。科举是一个整体,本来是没有那 么多界域和屏障的,现代研究人为地将其拆解开来 是为了研究的专门与方便;同时,这种“拆解”也可 能造成理解中的隔膜与偏差。科举学的提出,便是 寻求跨学科的沟通,为突破学科畛域寻找出路。 除了跨学科、多学科的科举研究以外,科举学 还提倡“跨界”研究,也就是越出学术界来研究科 举。因为当今考试管理界、文博界、政府人事管理部 门都与科举有关,对科举研究都有一定的兴趣,所 以每年一届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也吸纳一些考试管理实际部门、文博界或文物收藏 界的人士来参加。第四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科举学 研讨会便是由考试管理部门主办,第二届、第十届 则是由文博界主办的。 同时,科举学还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科举研究 也日益走向国际化。除中国以外,古代东亚世界还有 日本实行过近两百年的科举制,并有韩国、越南两 个相对独立的科举考试系统在长期运行。19世纪以 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 制度,进而对世界各国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关于 科举的多种西方文字的记载和韩国、越南历史上的 科举文献,十分丰富。因此,中国、日本、韩国、越南 和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科举。由于 问题重要,且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研究人员和研究 成果具有国际性,决定了科举学将会日益国际化。 国际学术视野下的科举学研究,应树立一种 “大科举观”,不仅考虑到中国的科举,而且将研究 视野放宽到整个古代东亚世界,面对一种新的科举 学视界,用“学”的眼光和意识来看待和思考科举。 科举学的研究对象不局限于中国的科举,需要我们 将韩国、越南历史上的科举视为一个整体,以系统 的观点来看问题。探讨科举制度中的有些问题,只 靠中国的资料无法圆满地解决问题,而以域外史料 与中国史料相互补充,往往能互为印证,解释一些 疑难问题。 科举学是从总体上对科举进行专门的综合研 究的学问,是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纵横交 错的、比较的科举研究。研究科举学的目的是从科 举中总结文化教育传播的社会机制,并从中提取规 律性的认识,同时丰富我国的考试科学宝库。研究 科举学还可以通过对考试历史的研究,总结人才选 拔的科学方法,提高选拔的效度。 总之,科举学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一个 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专学,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学 科。科举学力图整合多学科的科举研究,总结科举 制的千秋功过,探讨废科举的深远影响,为深刻认 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提供一种独 特的视角,为现实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因 此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之洞.张之洞全集(奏议·卷六十一)[M].石家庄:河北 人民出版社,1998:1597. [2] 刘海峰.“科举学”刍议[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2(4):89. [3] [美]波林.实验心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0. [4] [清]墨庄氏.字林精萃.艺林山房,道光二十六年(1846),凡 例,2页. [5] 钱大昕.嘉定钱大昕全集(第5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社,1997:81-82. [6] 佚名 .中外时务策问类编大成·目录[M].求是斋, 1903:1-28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