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230亿美元,韩国则 高达237亿美元。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 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泰国金融机构出现厂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韩国数家大型企业资 不抵债宣告破产,日本几家金融机构倒闭,印度尼西亚更是信用危机加剧。以上这些经济因 素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汇市和股市,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 泰国外债1992年为200亿美元,1997年货币贬值前已达860亿美元,韩国外债更是超过1 5D0亿美元。④汇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 家和地区的汇率未作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因此, 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 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 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 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 始发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一经济危机,是一场最具有全球化特色的危机。这场危机改变 了沿袭已久的经济危机的传统模式。 其一,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发展中国家,然后波及发达国家。这一事实改变 了以往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发达国家进而波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危机的扩散模式。在危机发 生后的一年中,西方7国中日本和德国受到了较大的牵连,引发其经济的衰退。这说明,在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国际循环中发生在“外围”资本运动障碍可以反馈至“中心”,并 对资本循环的整体运动产生影响。 其二,金融动荡引发经济整体衰退。以往经济危机一般先由产业危机开始,进而引 发金融动荡。而东南亚金融一经济危机改变了以往经济危机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东南亚 金融危机爆发前,该地区经济基本面向好,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有突发性、连带性的特点 近年来,学术界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的分析、论述已经十分充分。但对这 场危机的全球化背景似还需要做一些深入的考察与分析 我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并在该地区造成严重的持续性的影响的深层原因 是:该地区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和该地区经济的依附性。东南亚部分国家在80年代后的经 济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面向全球经济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基础上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强 大的出口加工能力并以其外向型经济从资本国际循环中受益。但是,出口加工业迅速发展的 同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的产业链并没有相应的扩展与延伸,使经济发展缺乏国 内市场的支持而后劲乏力。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的出口产业处于全球经济的垂直分工体系 的底部,大量集中了劳动密集型和半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全球经济中这类产业不易于技术 的吸收与积淀,导致东南亚地区产业升级迟缓,成为全球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一遇全球经 济的结构性调整,便首当其冲成为经济风险的牺牲品。总之,东南亚金融一经济危机在深层 背景上是一场产业的结构性危机,并证明了依附性经济的缺陷与危害。 东南亚金融一经济危机对同处于亚洲地区的,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不言而喻 的重要警示与启示作用。除去人们已经讨论很多的加强金融企业的抗御风险的能力和加强政 府监管等措施以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 整和完善 第一,正确处理“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的关系,保持在全球化与开放条 件下的国民经济的合理、均衡的结构。东南亚的危机给了“东亚模式”以严重的挫折,现在 虽不能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已经失败,但确应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中 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对大国经济的特点,应予充分的考虑。大国经济应对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 年,泰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 230 亿美元,韩国则 高达 237 亿美元。②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 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泰国金融机构出现厂严重的现金周转问题,韩国数家大型企业资 不抵债宣告破产,日本几家金融机构倒闭,印度尼西亚更是信用危机加剧。以上这些经济因 素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汇市和股市,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 泰国外债 1992 年为 200 亿美元,1997 年货币贬值前已达 860 亿美元,韩国外债更是超过 1 5D0 亿美元。④汇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有较大升值的情况下,东南亚国 家和地区的汇率未作调整,从而出现高估的现象,加剧了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锐减。因此, 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势在必行。而货币贬值又导致了偿还外债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通货 膨胀压力加剧,从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地开 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 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思考与启示 始发于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是一场最具有全球化特色的危机。这场危机改变 了沿袭已久的经济危机的传统模式。 其一,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发展中国家,然后波及发达国家。这一事实改变 了以往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发达国家进而波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危机的扩散模式。在危机发 生后的一年中,西方 7 国中日本和德国受到了较大的牵连,引发其经济的衰退。这说明,在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国际循环中发生在“外围”资本运动障碍可以反馈至“中心”,并 对资本循环的整体运动产生影响。 其二,金融动荡引发经济整体衰退。以往经济危机一般先由产业危机开始,进而引 发金融动荡。而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改变了以往经济危机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东南亚 金融危机爆发前,该地区经济基本面向好,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有突发性、连带性的特点。 近年来,学术界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的分析、论述已经十分充分。但对这 场危机的全球化背景似还需要做一些深入的考察与分析。 我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并在该地区造成严重的持续性的影响的深层原因 是:该地区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和该地区经济的依附性。东南亚部分国家在 80 年代后的经 济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面向全球经济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基础上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强 大的出口加工能力并以其外向型经济从资本国际循环中受益。但是,出口加工业迅速发展的 同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的产业链并没有相应的扩展与延伸,使经济发展缺乏国 内市场的支持而后劲乏力。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的出口产业处于全球经济的垂直分工体系 的底部,大量集中了劳动密集型和半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在全球经济中这类产业不易于技术 的吸收与积淀,导致东南亚地区产业升级迟缓,成为全球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一遇全球经 济的结构性调整,便首当其冲成为经济风险的牺牲品。总之,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在深层 背景上是一场产业的结构性危机,并证明了依附性经济的缺陷与危害。 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对同处于亚洲地区的,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不言而喻 的重要警示与启示作用。除去人们已经讨论很多的加强金融企业的抗御风险的能力和加强政 府监管等措施以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调 整和完善。 第一,正确处理“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的关系,保持在全球化与开放条 件下的国民经济的合理、均衡的结构。东南亚的危机给了“东亚模式”以严重的挫折,现在 虽不能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已经失败,但确应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中 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对大国经济的特点,应予充分的考虑。大国经济应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