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46 工程科学学报,第42卷,第5期 能与原始零件不同.部件的再制造主要通过适当 (4)工艺规划.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由 地对增减材工艺进行排序来实现.通过扫描获取 于层与层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工序往往需要资 的现有部件的几何信息,根据生成的工艺计划连 深工程师人为修正.为了提高成形效率与精度,需 续增加减少材料. 要开发更加智能、可靠的自动模型切分与工艺规 Ranjan等B8-提出了“生产能力指数”概念, 划系统 用于比较通过增材制造的不同零件设计.Lutter- (5)可靠的实时检测手段与反馈调节系统.为 Gunther等ao分析了混合制造技术的成本和资源 了精准控制增减材工艺中工件的几何形状,需要 投入,建立了混合增材工艺的成本模型,该模型能 对熔池与沉积层进行实时的成分与外形检测,以 够分析给定部件的制造成本结构以及混合制造机 确定减材精加工需要去除的材料量.检测设备将 床操作的资源投入 信号反馈给NC系统后,需要准确、实时调节电源 可以发现,现有的增减材工艺规划研究主要 功率,送料速度等工艺参数.考虑到热力场模拟需 侧重于模型分层策略的改进、零件可加工性的评 要消耗的资源较大,增减材混合制造需要大量实 估与增减材工艺工序设计方面,但是从工业应用 验来建立类似于GTAW的经验数据库 的角度来看,增减材混合制造更需要一套实时的 增减材混合制造结合了两种工艺的优点,是 检测反馈调节系统,以及配套的完整的闭环控制 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先进制造技术.相信随着以 系统.闭环控制的关键是加工之后的检测步骤,但 上技术难题的解决,这门新兴技术会成为多行业、 如何将渗透测量技术不受影响地整合到混合机床 多领域中生产和修复复杂零件的重要技术 中是一大难点.此外,工艺参数之间复杂的关联性 也增加了闭环控制的难度 参考文献 2结束语与展望 [1] Saunders S.Free 3D systems whitepaper discusses scalable,digital molding process and figure 43D printing[EB/OL].3DR Holdings 增减材混合制造解决了增材制造中部分异形 (2018-09-27)2020-03-23].https:l/3 dprint..com/225981/digita- 零件难以加工的问题,相比传统的工艺流程大幅 molding-whitepaper/ 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增材制造的成形精度与表面 [2] Ritt S.Trends in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fast and big 质量,并且还降低了凝固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 [EB/OL].WTWH Media (2013-12-09)[2020-03-231.https://www. 在模具、医疗、航空航天、国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 makepartsfast.com/trends-metal-additive-manufacturing-fast-big/ 用前景.这门新兴的技术虽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 [3] Chang Y C,Pinilla J M,Kao J H,et al.Automated layer 景,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大规模应 decomposition for additive/subtractive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 用.增减材混合制造未来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 1999 International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Symposium 题如下: Austin,.1999:111 (1)机床冷却系统.残留在沉积层的冷却液蒸 [4]Du W,Bai Q,Zhang B.A novel method for additive/subtractive 发会形成孔隙,影响沉积层的层间结合和力学性 hybrid manufacturing of metallic parts.Procedia Manuf,2016,5: 1018 能:而加工后自然冷却会影响制造的效率.增减材 [5] Zhang H O,Huang C,Li R S,et al.A super short-process green 混合制造仍然需要可靠的冷却系统应对增材制造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micro 与机加工过程产生的热量 casting forging and mill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parts.China (2)机床保护.增材制造所用粉末颗粒直径 Mech Eng,2018,29(21):2553 小,如果机床密封不到位,粉末会污染引导系统干 (张海鸥,黄丞,李润声,等.高端金属零件微铸锻铣复合超短流 扰其平稳运动,而且会影响机床中的定位编码器 程绿色制造方法及其能耗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18,29(21): 当处理高反射率材料(如铝,铜)时,激光束的反射 2553) 可能导致防护装置或其他敏感元件特定区域熔 [6] Akula S,Karunakaran K P.Hybrid adaptive layer manufacturing: 化,需要保护装置 an intelligent art of direct metal rapid tooling process.Robor (3)增材制造部分仍需建立行业标准.传统数 Comput-Integr Manuf,2006,22(2):113 控加工行业中,主轴、刀具接口、控制系统等,都 [7] Karunakaran K P,Suryakumar S,Pushpa V,et al.Retrofitment of 建立在统一标准之上,但增减材制造领域目前缺乏 a CNC machine for hybrid layered manufacturing.IntJ Adv Manuf 统一行业标准,这样的标准建立需要漫长的时间 Technol..2009.45(7):690能与原始零件不同. 部件的再制造主要通过适当 地对增减材工艺进行排序来实现. 通过扫描获取 的现有部件的几何信息,根据生成的工艺计划连 续增加/减少材料. Ranjan 等[38−39] 提出了“生产能力指数”概念, 用于比较通过增材制造的不同零件设计. Lutter￾Günther 等[40] 分析了混合制造技术的成本和资源 投入,建立了混合增材工艺的成本模型,该模型能 够分析给定部件的制造成本结构以及混合制造机 床操作的资源投入. 可以发现,现有的增减材工艺规划研究主要 侧重于模型分层策略的改进、零件可加工性的评 估与增减材工艺工序设计方面,但是从工业应用 的角度来看,增减材混合制造更需要一套实时的 检测反馈调节系统,以及配套的完整的闭环控制 系统. 闭环控制的关键是加工之后的检测步骤,但 如何将渗透测量技术不受影响地整合到混合机床 中是一大难点. 此外,工艺参数之间复杂的关联性 也增加了闭环控制的难度. 2    结束语与展望 增减材混合制造解决了增材制造中部分异形 零件难以加工的问题,相比传统的工艺流程大幅 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增材制造的成形精度与表面 质量,并且还降低了凝固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 在模具、医疗、航空航天、国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 这门新兴的技术虽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 景,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大规模应 用. 增减材混合制造未来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 题如下: (1)机床冷却系统. 残留在沉积层的冷却液蒸 发会形成孔隙,影响沉积层的层间结合和力学性 能;而加工后自然冷却会影响制造的效率. 增减材 混合制造仍然需要可靠的冷却系统应对增材制造 与机加工过程产生的热量. (2)机床保护. 增材制造所用粉末颗粒直径 小,如果机床密封不到位,粉末会污染引导系统干 扰其平稳运动,而且会影响机床中的定位编码器. 当处理高反射率材料(如铝,铜)时,激光束的反射 可能导致防护装置或其他敏感元件特定区域熔 化,需要保护装置. (3)增材制造部分仍需建立行业标准. 传统数 控加工行业中,主轴、刀具接口、控制系统等,都 建立在统一标准之上,但增减材制造领域目前缺乏 统一行业标准,这样的标准建立需要漫长的时间. (4)工艺规划. 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由 于层与层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工序往往需要资 深工程师人为修正. 为了提高成形效率与精度,需 要开发更加智能、可靠的自动模型切分与工艺规 划系统. (5)可靠的实时检测手段与反馈调节系统. 为 了精准控制增减材工艺中工件的几何形状,需要 对熔池与沉积层进行实时的成分与外形检测,以 确定减材精加工需要去除的材料量. 检测设备将 信号反馈给 NC 系统后,需要准确、实时调节电源 功率,送料速度等工艺参数. 考虑到热力场模拟需 要消耗的资源较大,增减材混合制造需要大量实 验来建立类似于 GTAW 的经验数据库. 增减材混合制造结合了两种工艺的优点,是 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先进制造技术. 相信随着以 上技术难题的解决,这门新兴技术会成为多行业、 多领域中生产和修复复杂零件的重要技术. 参    考    文    献 Saunders S. Free 3D systems whitepaper discusses scalable, digital molding process and figure 43D printing[EB/OL]. 3DR Holdings (2018-09-27)[2020-03-23]. https://3dprint.com/225981/digital￾molding-whitepaper/ [1] Ritt  S.  Trends  in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ast  and  big [EB/OL]. WTWH Media (2013-12-09)[2020-03-23]. https://www. makepartsfast.com/trends-metal-additive-manufacturing-fast-big/ [2] Chang  Y  C,  Pinilla  J  M,  Kao  J  H,  et  al.  Automated  layer decomposition for additive/subtractive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 1999 International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Symposium. Austin, 1999: 111 [3] Du W, Bai Q, Zhang B. A novel method for additive/subtractive hybrid manufacturing of metallic parts. Procedia Manuf, 2016, 5: 1018 [4] Zhang H O, Huang C, Li R S, et al. A super short-process g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micro casting  forging  and  mill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parts. China Mech Eng, 2018, 29(21): 2553 (张海鸥, 黄丞, 李润声, 等. 高端金属零件微铸锻铣复合超短流 程绿色制造方法及其能耗分析. 中国机械工程, 2018, 29(21): 2553) [5] Akula S, Karunakaran K P. Hybrid adaptive layer manufacturing: an  intelligent  art  of  direct  metal  rapid  tooling  process. Robot Comput-Integr Manuf, 2006, 22(2): 113 [6] Karunakaran K P, Suryakumar S, Pushpa V, et al. Retrofitment of a CNC machine for hybrid layered manufacturing. Int J Adv Manuf Technol, 2009, 45(7): 690 [7] · 546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2 卷,第 5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