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玄在此强调时代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以此理论详喷喙辞》里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 细剖析了《诗》的发展演变。也许郑玄对诗的论析《左传》所载季札观乐而发表的评论也较集中地体 还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但他注意并特为拈出时代现了“观诗知政”的观点;还有孔子著名的“兴观群 影响作用于文学创作这一规律,不能不说是直承孟怨”说,其“观”和“怨”所包蕴的内涵都跟文学作品 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反映社会现实与批评社会政治紧密相关。这些可 启示而来 以说都是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 可以说,自孟子后,经历代文士们于创作实践《春秋》作”的理论渊源 及诗文批评过程中一步步的推进,以强调时代与创 作紧密相关为核心内容的“以诗证史,以史论诗”观 参考文献] 点,遂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治学论学方法之一种1]孔子论语路[M]/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标点本) 了。直到清末王国维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21毛享毛诗正义诗大序M14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标 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5的 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14 著名论断,将时代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上升了 [3]斑固汉书文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层,即由此抽绎总结出时代历史对一些特定文体的4]毛亨毛诗正义诗谱序M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标 形成、发展,并走向繁盛的促生之功。所有这些理 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8 论成就溯其源皆可谓滥觞于孟子“王者之迹熄而51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 《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2001:57 当然,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 《春秋》作”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孟子之前,《周易 (责任编辑:李登叶) 上接第31页)象辞说:“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就是说,量变就引起质变。“度”是一种范围,在这 如此,他就可以保持着他的“既济”。《系辞》说 个范围之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乱者,有其治也 总的来说,《易传》虽然对于中国辩证法的发展 是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它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 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它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认识到客观辩证法的某些 能如此的人,所表现的态度就是“谦”。《谦卦·方面,但是它不是用这些知识去推动事物的发展, 彖辞》说:“天道亏盈而益谦,此道变盈而流谦,人道而是利用它阻止事物的发展 恶盈而好谦。 许多西方学者有一种错觉认为中国古代没有 因为《易传》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没有认识,它所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思想。而《易传》所包含的丰富 认识的变动只是循环的。“往来不穷”也只是循环。的辩证法思想足以否定这种错觉。的确,中国古代 《易传》认为在对立面对立中,主要不是矛盾,而是不仅有哲学,而且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中国 他们的调和。《乾卦喙辞》说:“保和太和,乃利古代哲学与同时期的西方哲学相比是毫不逊色的 贞。”它认为乾坤能保持宇宙的协和。这个“和”与 参考文献 普通的和不同,所以叫“太和 []吴倬.马克思哲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由此可见,《易传》是主张调和矛盾的。它企图 防止矛盾的激化,认为“激”就是太过、失中,而“失[2]高享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 中”必致于凶 [3]朱伯.易学哲学史(第二卷)[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一个重要的范畴就 社,1995 是“度”,“度就是事物存在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4]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这个事物就不是这个事物,而要转化为别的事物。 (责任编辑:宋子秋)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玄在此强调时代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 ,以此理论详 细剖析了《诗》的发展演变。也许郑玄对诗的论析 还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 ,但他注意并特为拈出时代 影响作用于文学创作这一规律 ,不能不说是直承孟 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诗》亡然后《春秋》作”的 启示而来。 可以说 ,自孟子后 ,经历代文士们于创作实践 及诗文批评过程中一步步的推进 ,以强调时代与创 作紧密相关为核心内容的“以诗证史 ,以史论诗”观 点 ,遂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治学论学方法之一种 了。直到清末王国维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 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5 ]的 著名论断 ,将时代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上升了一 层 ,即由此抽绎总结出时代历史对一些特定文体的 形成、发展 ,并走向繁盛的促生之功。所有这些理 论成就 ,溯其源皆可谓滥觞于孟子“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 诗》亡然后《春秋》作”。 当然 ,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诗》亡然后 《春秋》作”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孟子之前《, 周易 ·贲·彖辞》里有“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的说法 ; 《左传》所载季札观乐而发表的评论也较集中地体 现了“观诗知政”的观点 ;还有孔子著名的“兴观群 怨”说 ,其“观”和“怨”所包蕴的内涵都跟文学作品 反映社会现实与批评社会政治紧密相关。这些可 以说都是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诗》亡然后 《春秋》作”的理论渊源。 [参 考 文 献] [1 ] 孔子. 论语·子路[M]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 (标点本)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 ] 毛亨. 毛诗正义. 诗大序[M]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 (标 点本)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8 - 14. [3 ] 斑固. 汉书·先文志[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 286 - 293. [4 ] 毛亨. 毛诗正义·诗谱序[M]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 (标 点本)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 - 8. [5 ] 王国维.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01 :57. (责任编辑 :李登叶) (上接第 31 页) 象辞说“: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能 如此 ,他就可以保持着他的“既济”。《系辞》说“: 危 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 ,保其存者 ;乱者 ,有其治也。 是以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 ,是 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能如此的人 ,所表现的态度就是“谦”。《谦卦· 彖辞》说“: 天道亏盈而益谦 ,此道变盈而流谦 ,人道 恶盈而好谦。” 因为《易传》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没有认识 ,它所 认识的变动只是循环的。“往来不穷”也只是循环。 《易传》认为在对立面对立中 ,主要不是矛盾 ,而是 他们的调和。《乾卦·彖辞》说 :“保和太和 ,乃利 贞。”它认为乾坤能保持宇宙的协和。这个“和”与 普通的和不同 ,所以叫“太和”。 由此可见《, 易传》是主张调和矛盾的。它企图 防止矛盾的激化 ,认为“激”就是太过、失中 ,而“失 中”必致于凶。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有一个重要的范畴就 是“度”“, 度”就是事物存在的界限 ,超过这个界限 , 这个事物就不是这个事物 ,而要转化为别的事物。 就是说 ,量变就引起质变。“度”是一种范围 ,在这 个范围之内 ,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总的来说《, 易传》虽然对于中国辩证法的发展 有一定的贡献 ,但是它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 它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认识到客观辩证法的某些 方面 ,但是它不是用这些知识去推动事物的发展 , 而是利用它阻止事物的发展。 许多西方学者有一种错觉 :认为中国古代没有 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思想。而《易传》所包含的丰富 的辩证法思想足以否定这种错觉。的确 ,中国古代 不仅有哲学 ,而且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中国 古代哲学与同时期的西方哲学相比是毫不逊色的。 [参 考 文 献] [1 ] 吴倬. 马克思哲学导论[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 2002. [2 ]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M]. 济南 :齐鲁书社 ,1979. [3 ] 朱伯. 易学哲学史 (第二卷) [M]. 北京 :北京华夏出版 社 ,1995. [4 ]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责任编辑 :宋子秋) 87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