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URI (V) 11 -4.6 6.4 UR2 (V) 5 4.6 9.6 UR3 (V) 5 -15.3 10 由表格中数据,计算可得 (1)1: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1”=14.7+(-6.2)=8.5mA, U1s、U2s共同作用时,I1=8.5mA (2)2: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2+2”=9.7+9.1=18.8mA, U1s、U2s共同作用时,I2=18.8mA (3)3: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3+3”=5+(-15.3)=-10.3mA, U1s、U2s共同作用时,1=-10.3mA (4)UR1: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UR1'+UR1=11+(-4.6)=6.4V, U1s、U2s共同作用时,UR1=6.4V (5)U2: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UR2'+UR2”=5+4.6=9.6V, U1s、U2s共同作用时,UR2=9.6V (6)UR3: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UR3'+UR3”=5+(-15.3)=-10.3V, U1s、U2s共同作用时,UR3=-10.3V 可以看出,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的支路电流及元件上的电压等于U1s、U2s共同作用时 电流、电压。 十、实验结论: 由实验测试中: (1)验证了叠加定理。 (2)进一步熟悉了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压、电流的方法。电压测试要保证测试棒并联 在被测端,电流测试要保证测试棒串联进测试电路。 (3)在电路图中要标定电流参考方向,进行数据记录时,当实际电流方向及电压极性 与参考方向不同时,所记录的数据是负值。 十一、思考题 (1)答:将需要置零的电压源去掉,用短路线代替即可。不能将电压源直接短路。 (2)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定理不成立。 十二、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三、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UR1(V) 11 -4.6 6.4 UR2(V) 5 4.6 9.6 UR3(V) 5 -15.3 10 由表格中数据,计算可得 (1)I1: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I1’+ I1’’=14.7+(-6.2)=8.5mA, U1S、U2S共同作用时,I1=8.5mA (2)I2: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I2’+ I2’’=9.7+9.1=18.8mA, U1S、U2S共同作用时,I2=18.8mA (3)I3: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I3’+ I3’’=5+(-15.3)= -10.3mA, U1S、U2S共同作用时,I3=-10.3mA (4)UR1: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UR1’+ UR1’’=11+(-4.6)=6.4V, U1S、U2S共同作用时,UR1=6.4V (5)UR2: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UR2’+ UR2’’=5+4.6=9.6V, U1S、U2S共同作用时,UR2=9.6V (6)UR3:U1S、U2S分别单独作用时,UR3’+ UR3’’=5+(-15.3)= -10.3V, U1S、U2S共同作用时,UR3=-10.3V 可以看出,U1S、U2S 分别单独作用时的支路电流及元件上的电压等于 U1S、U2S 共同作用时 电流、电压。 十、实验结论: 由实验测试中: (1)验证了叠加定理。 (2)进一步熟悉了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压、电流的方法。电压测试要保证测试棒并联 在被测端,电流测试要保证测试棒串联进测试电路。 (3)在电路图中要标定电流参考方向,进行数据记录时,当实际电流方向及电压极性 与参考方向不同时,所记录的数据是负值。 十一、思考题 (1) 答:将需要置零的电压源去掉,用短路线代替即可。不能将电压源直接短路。 (2)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定理不成立。 十二、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三、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