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这两段互相称颂的话语中也隐含着互相批评的玄机。首先,他们都申明彼此的出发点 是完全不同的,其次他们都只是把对方的研究成果视为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最初根基”或“初 步认识”。胡塞尔指出狄尔泰的作品包含着现象学的“天才预见”和“初步认识”,这也含 有胡塞尔认为狄尔泰在现象学上还没有真正登堂入室的意思。狄尔泰虽然承认“在认识论中 使用描述”,他“得益于胡塞尔甚多”,但同时强调,他的“认识论的基础”是“实在论的、 或批判地客观朝向的”,这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话是指出他的认识论与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 义认识论在哲学立场上完全不同。 首先起来表明他们之间哲学观点分歧的是胡塞尔。胡塞尔于1911年在《逻各斯》第 卷发表了“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一文。该文论证历史主义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这意味着由于科学观点的这种不断变化我们实际上将无权谈论作为客观有效统一体 的科学,而只能谈论作为文化构成的科学吗?显而易见,历史主义如果贯彻到底,将会变成 极端的怀疑主义的主观主义”。3 在这篇长文中,胡塞尔虽然没有直接点名评判狄尔泰,但是从其反驳的论证来说,是针 对狄尔泰的论点的。狄尔泰曾是历史学派中的一员,但他后来意识到历史学派的观点所可能 导致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并企图克服它们。为此,他引进“意识事实”和“描述心理学的 概念”。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补救办法无济于事。他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中加了一个 注,一方面缓和与狄尔泰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点明了他的“(先验论的)现象学”与狄尔 泰的“经验论的(描述心理学)”的原则区别: 狄尔泰在上述所引著作中也表示拒斥历史主义的怀疑论,然而我不能理解,他如何能 从对结构和世界观的类型的分析中得出决定性的反对怀疑论的理由。因为我在文中已经论 证,精神科学只要是经验的,那么它对客观的有效性既无法提供支持的理由,也无法提供反 对的理由。但是当以一种现象学的本质观点来取代这种朝向经验理解的经验论的观点时,情 况就变得不同了,而在他思想的内部也显示出这样的种运动。”4 胡塞尔认为,以狄尔泰说所的“意识事实”为基础,仍然不足于获得客观的有效性。而 要获得客观的有效性,就必须使经验性质的“意识事实”转变为先验的意识,即转变为“纯 粹现象”,而这是要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实现的。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从经验论的观点朝 向现象学的本质观点的转变。因此胡塞尔是要把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转变为“现象学的 心理学”。胡塞尔称赞狄尔泰的描述的心理学包含了现象学的一种天才预见和萌芽,也暗含 着对狄尔泰的历史主义和经验论的立场的批评 对于胡塞尔的批评,狄尔泰没有来得及发表回应文章就过世了。但从狄尔泰在那年写给 胡塞尔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同意胡塞尔的批评。狄尔泰写道:“我不是一个直觉哲学 1968),S.14 3E. Husserl, Philosophie als strenge Wissenschaf(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hg. von Wilhelm szilasi, Frankfurt am main1965,S.5l。 4同上,第53页。在这两段互相称颂的话语中也隐含着互相批评的玄机。首先,他们都申明彼此的出发点 是完全不同的,其次他们都只是把对方的研究成果视为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最初根基”或“初 步认识”。胡塞尔指出狄尔泰的作品包含着现象学的“天才预见”和“初步认识”,这也含 有胡塞尔认为狄尔泰在现象学上还没有真正登堂入室的意思。狄尔泰虽然承认“在认识论中 使用描述”,他“得益于胡塞尔甚多”,但同时强调,他的“认识论的基础”是“实在论的、 或批判地客观朝向的”,这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话是指出他的认识论与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 义认识论在哲学立场上完全不同。 首先起来表明他们之间哲学观点分歧的是胡塞尔。胡塞尔于 1911 年在《逻各斯》第一 卷发表了“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一文。该文论证历史主义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这意味着由于科学观点的这种不断变化,我们实际上将无权谈论作为客观有效统一体 的科学,而只能谈论作为文化构成的科学吗?显而易见,历史主义如果贯彻到底,将会变成 极端的怀疑主义的主观主义”。3 在这篇长文中,胡塞尔虽然没有直接点名评判狄尔泰,但是从其反驳的论证来说,是针 对狄尔泰的论点的。狄尔泰曾是历史学派中的一员,但他后来意识到历史学派的观点所可能 导致的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并企图克服它们。为此,他引进“意识事实”和“描述心理学的 概念”。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补救办法无济于事。他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中加了一个 注,一方面缓和与狄尔泰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点明了他的“(先验论的)现象学”与狄尔 泰的“经验论的(描述心理学)”的原则区别: “狄尔泰在上述所引著作中也表示拒斥历史主义的怀疑论,然而我不能理解,他如何能 从对结构和世界观的类型的分析中得出决定性的反对怀疑论的理由。因为我在文中已经论 证,精神科学只要是经验的,那么它对客观的有效性既无法提供支持的理由,也无法提供反 对的理由。但是当以一种现象学的本质观点来取代这种朝向经验理解的经验论的观点时,情 况就变得不同了,而在他思想的内部也显示出这样的一种运动。”4 胡塞尔认为,以狄尔泰说所的“意识事实”为基础,仍然不足于获得客观的有效性。而 要获得客观的有效性,就必须使经验性质的“意识事实”转变为先验的意识,即转变为“纯 粹现象”,而这是要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实现的。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从经验论的观点朝 向现象学的本质观点的转变。因此胡塞尔是要把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转变为“现象学的 心理学”。胡塞尔称赞狄尔泰的描述的心理学包含了现象学的一种天才预见和萌芽,也暗含 着对狄尔泰的历史主义和经验论的立场的批评。 对于胡塞尔的批评,狄尔泰没有来得及发表回应文章就过世了。但从狄尔泰在那年写给 胡塞尔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同意胡塞尔的批评。狄尔泰写道:“我不是一个直觉哲学 1968), S. 14。 3 E. Husserl,Philosophie als strenge Wissenschaft(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hg. von Wilhelm Szilasi,Frankfurt am Main 1965,S. 51。 4 同上,第 53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