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际政治科学(2012/1) 对中国的PE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中国学者的作品中都有霸权稳定 论的影子。由于中国处于一种与霸权相对的国际角色,大多数学者对其持 批判态度。也有中国学者继续对霸权稳定论的发展和在新时期下如何推动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进步进行了追踪式的研究。① 第四,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赖不仅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即便是 在整个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相互依赖的现实 不仅仅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结构性变化,还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安全关 系。余万里系统评估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对相互依赖理论在基本概念、 相互依赖与权力的关系、相互依赖与和平的关系等问题上的分歧。②不仅 如此,余万里、郎平和宋国友还在相互依赖理论的框架下对中美关系进行 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究竞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 美政治关系。③相互依赖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更加精致的贸易 和平理论,很多西方学者尝试在贸易关系与国际冲突之间寻求更加明确的 因果逻辑关系,而且普遍使用定量工具进行因果检验。在中国,邝艳湘一 直是集中研究贸易和平论的代表性学者,而且她是中国PE界少数能够使 用定量方法和博弈论进行该项研究的学者,从而使她的研究更加接近该领 域的国际主流。④ 第五,国际制度理论。国际制度是中国学者的热门研究领域,这在很 ①代表性的研究有樊勇明《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9期, 第20一23页:钟飞腾《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衫,《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 第109一122页。 ②余万里《相互依粮评述,《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第5261页:更加早期的文献 评述参见梅然《经济相互依赖与和平》,《欧洲》1998年第5期,第20一27页:苏长和《经济 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欧洲》1998年第4期,第34一39页。 ③余万里《中美相互依赖的结构:理论分析的框架,《国际论坛》2007年第2期,第52一 57页:郎平《贸易何以促进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1期,第24一 31页:宋国友《中美相互依赖及其战略限,《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5期,第5864页。 ④邝艳湘《经济相互依赖与国际和平》,《外交评论》2007年第1期,第65一72页:邝艳 湘、向洪金《贸易与国际冲突的因果检验》,《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2期,第1一26页:邝艳 淞《国际贸易和平研究的演化:理论与实证的研沙,《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第81一93页:邝艳湘《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 年第4期,第123一138页。 146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国际政治科学 (2012 /1) 对中国的 IPE 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中国学者的作品中都有霸权稳定 论的影子。由于中国处于一种与霸权相对的国际角色,大多数学者对其持 批判态度。也有中国学者继续对霸权稳定论的发展和在新时期下如何推动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进步进行了追踪式的研究。① 第四,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赖不仅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即便是 在整个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相互依赖的现实 不仅仅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结构性变化,还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安全关 系。余万里系统评估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对相互依赖理论在基本概念、 相互依赖与权力的关系、相互依赖与和平的关系等问题上的分歧。② 不仅 如此,余万里、郎平和宋国友还在相互依赖理论的框架下对中美关系进行 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 美政治关系。③ 相互依赖理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成为更加精致的贸易 和平理论,很多西方学者尝试在贸易关系与国际冲突之间寻求更加明确的 因果逻辑关系,而且普遍使用定量工具进行因果检验。在中国,邝艳湘一 直是集中研究贸易和平论的代表性学者,而且她是中国 IPE 界少数能够使 用定量方法和博弈论进行该项研究的学者,从而使她的研究更加接近该领 域的国际主流。④ 第五,国际制度理论。国际制度是中国学者的热门研究领域,这在很 146 ① ② ③ ④ 代表性的研究有樊勇明: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现代国际关系》2000 年第 9 期, 第 20—23 页; 钟飞腾: 《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 年第 4 期, 第 109—122 页。 余万里: 《相互依赖评述》,《欧洲研究》2003 年第 4 期,第 52—61 页; 更加早期的文献 评述参见梅然: 《经济相互依赖与和平》, 《欧洲》1998 年第 5 期,第 20—27 页; 苏长和: 《经济 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欧洲》1998 年第 4 期,第 34—39 页。 余万里: 《中美相互依赖的结构: 理论分析的框架》, 《国际论坛》2007 年第 2 期,第 52— 57 页; 郎平: 《贸易何以促进和平: 以中美关系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 年第 11 期,第 24— 31 页; 宋国友: 《中美相互依赖及其战略限度》,《现代国际关系》2007 年第 5 期,第 58—64 页。 邝艳湘: 《经济相互依赖与国际和平》,《外交评论》2007 年第 1 期,第 65—72 页; 邝艳 湘、向洪金: 《贸易与国际冲突的因果检验》,《国际政治科学》2009 年第2 期,第1—26 页; 邝艳 湘: 《国际贸易和平研究的演化: 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年第 5 期, 第 81—93 页; 邝艳湘: 《经济相互依赖、退出成本与国家间冲突升级》,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 年第 4 期,第 123—138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