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高度关注全面深化改革15 个深刻总结,因此也将成为引导改革前行的重要思想资源。实践中的问题,在倒逼改革的同时,也必然 倒逼理论,呼唤哲学的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的哲学是否能够保持对时代“问题”的敏锐和深刻,是 否能够保持面对实践的勇气和智慧。 事实上,仅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而言,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已经积累了很多。而一些 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的困扰,则往往与哲学思维供给的不足有关 例如:究竟应该怎样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说不清楚”的困扰。诚然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以前的经验教训时曾说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 搞清楚”。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思考以后,邓小平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界 定。4这个界定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又一次飞跃,形成了新的结论。改革实践带来的变化 证实了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界定的深远意义。然而尽管如此,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觉得“说不清楚”。问 题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脑子里想要的那个“清楚”的东西究竞应该是什么样子,尚缺少哲学层次上的 省察和共识。“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本质是指决定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普遍性因素;现象是在具体过程中由本质所决定并显现本质面目的那些外部特征。一方面,本质与事物 的存在是始终同一的,因此是稳定的;另一方面,现象产生于事物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则是可变 的。邓小平的界定认为,社会主义必然的、普遍的、核心的特征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5,这才是“本质”;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各种形式和特征,则应理 解成是派生的、多样的、具体可变的“现象”。只有抓住了社会主义普遍必然的核心标志,才能既立场 坚定、方向明确,又敢于解放思想、放手改革。如果缺少这样的理论思维高度,自己的理念仍然停留于 过去的片面经验水平上,把已往或眼下认为“重要”的具体形式和做法统统当作本质,则会觉得邓小 平的本质界定“讲得太少”而“不够清楚”了。 与之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怎样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观察和思考的 一个前提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总体上究竞是一种同时态的两极对立关系,还是一种历时态的 演进关系?关于这个前提,马克思早有完整的论述,指出两者总体上是人类历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必然 阶段。尽管如此,现实中几十年的“两大阵营对抗”和“冷战”历史,却造成了人们习惯以“非此即 彼”和“全面对立”眼光看待“资”“社”关系,仅仅注意它们在同时态下相互排斥和对抗的一面。 资本主义的维护者们,当然要拒斥历史否定带来的历史变革的必然性,而乐于千方百计地用自己眼下还 具有的某些优势,来证明资本主义“不朽”,这毫不奇怪。值得思考的是,一些社会主义者竟然也不由 自主地迫而随之,忘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来自于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忘记了社会主义应有的优 势正是吸收了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却把“一切与资本主义对着干”当成是超越 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这无疑就是一个误区了。如有人不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界定,其中一个疑 点就是:资本主义也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此点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殊不知,脱 离了对象的具体历史阶段性,不知道资本主义是在封建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产物,社会主义 只能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所达到的水平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这种缺少历史感的“不同 和“超越”意识,必然把某些既有的简单模式凝固化、普遍化,为解放思想设置许多不必要的禁区和 樊篱,无法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广阔的思想理论空间。这当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是科学 社会主义应有的思维方式。 显然,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感和本质思维,才能透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透 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才能从根本上看清 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现实中还有大量与之相类似的问题,有待于从理论上包括思想方法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哲 学高度关 注全 面深化 改革 15 个深刻总结 ,因此也将成为引导改革前行的重要思想资源。实践 中的问题 ,在倒逼改革的同时 ,也必然 倒逼理论 ,呼唤哲学的发展。关 键在 于,我们 的哲学是 否能够保持对 时代 “问题 ” 的敏锐和深刻,是 否能够保持面对实践的勇气和智慧 。 事实上 ,仅就改革开放 30多年来 的实践而言 ,我们面对的 “重大问题 ” 已经积 累了很多。而一些 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的困扰 ,则往往与哲学思维供给的不足有关。 例如 :究竟应该怎样把握社会主义 的本质?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 “说不 清楚 ” 的困扰 。诚然 , 上世纪 80年代 ,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以前的经验教训时 曾说过 :对什么是社会 主义 ,我们并 “没有 搞清楚 ”。 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思考 以后 ,邓小 平又有针对 性地提 出了关 于社会 主义本质 的界 定。l4这个界定标志着对社会主义 的认识发生 了又一次飞跃 ,形成 了新的结论 。改革实践带来 的变化 , 证实了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界定 的深远意义 。然而尽管如此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觉得 “说不清楚 ”。问 题就在于 ,人们对 自己脑子里想要的那个 “清楚 ” 的东西究竟应该是什 么样子 ,尚缺少哲学层次上 的 省察和共识。“本质”是相对于 “现象” 而言 的。本质是指决定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 普遍性因素 ;现象是在具体过程中由本质所决定并显现本质面 目的那些外部特征。一方面 ,本质与事物 的存在是始终 同一 的,因此是稳定 的;另一方面 ,现象产生于事物与环境条件 的相互作用 ,则是可变 的。邓小平的界定认为 ,社会主义必然 的、普遍 的、核心的特征就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Ⅲ5J,这才是 “本质”;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各种形式 和特征 ,则应理 解成是派生的、多样的 、具体可变 的 “现象 ”。只有抓住 了社会主义普遍必然 的核心标志 ,才能既立场 坚定 、方 向明确 ,又敢于解放思想 、放手改革。如果缺少这样 的理论思维高度 ,自己的理念仍然停 留于 过去的片面经验水平上 ,把已往或眼下认为 “重要” 的具体形式 和做法统统当作本质 ,则会觉得邓小 平 的本质界定 “讲得太少”而 “不够清楚 ”了。 与之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 ,怎样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观察和思考的 一 个前提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总体上究竟是一种同时态的两极对立关系 ,还是一种历时态的 演进关系?关于这个前提 ,马克思早有完整的论述 ,指出两者总体上是人类历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必然 阶段。尽管如此 ,现实 中几十年的 “两大阵营对抗” 和 “冷战”历史 ,却造成 了人们习惯 以 “非此 即 彼” 和 “全面对立” 眼光看待 “资” “社”关 系 ,仅仅注意它们在 同时态下相互排斥和对抗 的一面。 资本主义的维护者们 ,当然要拒斥历史否定带来的历史变革的必然性 ,而乐于千方百计地用 自己眼下还 具有的某些优势 ,来证明资本 主义 “不朽”,这毫不奇怪 。值得思考的是 ,一些社会 主义者竟然也不 由 自主地追而随之 ,忘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来 自于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忘记 了社会主义应有的优 势正是吸收 了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却把 “一切与资本主义对着干” 当成是超越 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 。这无疑就是一个误区了。如有人不理解邓小平 的社会主义本质界定 ,其中一个疑 点就是 :资本主义也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就此点而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什么不 同?殊不知 ,脱 离了对象 的具体历史阶段性 ,不知道资本主义是在封建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产物 ,社会主义 只能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所达到的水平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这种缺少历史感的 “不同” 和 “超越”意识 ,必然把某些既有 的简单模式凝 固化 、普遍化 ,为解放思想设置许 多不必要 的禁 区和 樊篱 ,无法为创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广阔的思想理论空间。这 当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也不是科学 社会主义应有 的思维方式。 显然 ,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感和本质思维 ,才能透彻理解社会 主义的 “本质”;只有透 彻理解社会主义的 “本质”,才能讲清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来龙去脉 ,同时也才能从根本上看清 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现实中还有大量与之相类似的问题 ,有待于从理论上包括思想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