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15 No.5 杨尚宝等:LD转炉终点控制模型 495· 3.0. 图3是模型用于动态控制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碳钢的命中率较低,而低碳钢的 命中率较高。而且,中碳钢的计算值偏高,而低碳钢的计算值偏低。所以,为了达到较好 的命中率,应实行吹炼模式的标准化。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吹炼模式采用不同的模型系 数,或根据不同的吹炼模式对模型进行分别修正。 3.3升温模型的应用与讨论 当采用式(9)进行温度控制时,则终点温度的命中率(%):静态为48;动态为27。 60 60 30F 304 0 。。 -30 -30 ±10℃ ±10℃ a.低碳钥 b.中碳钢 -60 -30 0 30 60 -60 -30 名 (T。-T)/℃ (T.-T)/℃ 图4升温量△T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关系(动态控制) Fig.4 Relation between calculated temperature increment and observed temperature increment by dynamic control 由此可见,终点温度的命中率是较低的。这与转炉现场的操作条件和检测条件有关。 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命中率,本研究考虑了废钢比的影响。根据马钢50转炉 生产操作数据,我们对△T。与SCR(废钢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得到如下公 式: △T:=-240+1853·SCR (10) 式中:△T:一实际温度与计算温度的差值,即:△T。=T-T。 式(10)与理论铁水温度的设定有关。所以,要提高模型的命中率,准确测量铁水温度 是必要的。 若在式(9)的基础上,采用式(10)对模型进行修正,则模型的命中率将由原来的48% 提高到58%(若取±15℃为命中范围,则命中率可达73%)。 由动静态终点温度命中率还可以看出、本温度模型用于动态控制时,其命中率反而不 如静态高,这与现场的检测条件有关。在分析实际操作数据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如,有的炉次的终点温度在吹氧而未加任何冷却剂的前提下,却比一倒或二倒时的温度还 低。相反的情况也有。 图4所示,为动态命中率的情况。这与脱碳模型的情况是不同的(参见图3)。由图4 可见,除了建立合适有效的模型以外,还必须认真地考虑LD转炉的实际操作数据,如:巧 杨 尚宝等 转炉终点控制模型 · · 。 图 是模型 用 于 动态控制 的情况 。 从 中可 以 看出 中碳钢 的命 中率较低 , 而低碳钢 的 命中率较高 。 而且 , 中碳 钢 的计算值偏高 , 而低碳钢 的计算 值偏 低 。 所 以 , 为 了 达到 较好 的命 中率 , 应实行吹炼模式 的标准化 。 这 就需 要 针 对 不 同的 吹炼模式采 用 不 同 的模型 系 数 , 或根据不 同的 吹炼模式对模型进行分别修正 。 升温模型的应用 与讨论 当采 用式 进行温度控制 时 , 则终 点温度 的 命 中率 静态 为 动 态 为 。 月︵片 、 ︸卜一一︵︶ 洲︶ 一 一 土 , 士 ℃ 低碳钢 中碳钢 一 一 一 一 天一 不 ℃ 兀一 不 ℃ 图 升温量△ 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关 系 动态控制 “ 讲 ” 代 琳 由此可 见 , 终点 温 度的命 中率是较低 的 。 这 与 转炉 现场 的操作条件 和 检 测 条件有 关 。 为在现有 的条 件下 , 进 一步提 高命 中率 , 本研 究考 虑 了 废钢 比的影 响 。 根据 马钢 转沪 生 产 操作数据 , 我们对 △兀 与 废 钢 比 之 间 的关 系 进行 了 回 归 分 析 , 并 得 到 如下公 式 。 一 一 · 式 中 △双- 实 际温度与计算温 度的差 值 , 即 二 兀一 。 式 与理论 铁水温度 的设定有 关 。 所 以 , 要 提高模型 的命 中率 , 准 确测 量 铁水 温度 是必要的 。 若在 式 的 基础 上 , 采 用 式 对模型 进 行 修正 , 则 模型 的 命中率将 由原来 的 提高到 若取 士 ℃ 为命 中范 围 , 则命 中率可达 。 由动 静态 终点 温 度命 中率还 可 以 看出 , 本温度模型 用于动 态控制 时 , 其命 中率反而不 如静态高 , 这与现场 的检测 条件有 关 。 在分析 实际操 作 数据时 , 发现 了一 些奇怪 的现象 。 如 、 有 的 炉次的终点温度在吹 氧而 未加任何冷却剂 的前提下 , 却 比一倒或二倒 时的温 度还 低 。 相 反 的情况也有 。 图 所示 , 为动 态命 中率的情 况 。 这 与脱碳模型 的情况 是不 同的 参见 图 。 由图 可见 , 除 了建立 合适有效 的模型 以 外 , 还必须认真地考 虑 转炉 的 实 际操作数据 , 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