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 科学验证,就会促进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批评者指出了贝茨先人为 3 主的信念和超平寻常的雄心。①但是,贝茨及其同事以较为缓和的语气 重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无论是在这一重新表述之中还是在他们实际 进行的研究项目中,都说明了基于地区的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⑧ 持文化观点的批评者则是从文化一人文立场、有时是一种后现代立场来 批评地区研究的。地区研究将现代国家作为分析单位,这样就把本来 十分不稳定的国家身份因素视为不变的因素,并使之具体化。但是,文 化派的这种批评实际上并没有击中要害,因为在对跨国关系、非政府组 织的全球性活动、跨越国界的杜会运动的研究中,基于地区的知识都发 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基于地区的知识为科学派和文化派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 能够意识到各自偏爱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与20世纪60 年代相比,当今的学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理性主义学者有时愿意承认, 理性主义排斥共同知识的根本假定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他们现在意识 到,在政治游戏的运作之中,参与者是具有相关的知识的,亦即他们具有 共同的知识。地区研究虽然受到文化取向的影响,但不时会衍生出通则 化的结论,这些结论超越了具体的地域范畴。所以,基于地区的知识是 一片肥沃的中间地带,从不同的源泉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终于意识到兼容并蓄使人获益匪浅。不同 思想之间的智识竞争导致了新思想的产生。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在 传统的地区研究学者与流行的行为主义学者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双 方争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不同研究方法的长处和不足上面。20世纪90 年代再次出现了辩论,但这一次的焦点是集中在怎样合理地界定社会科 学和地区研究的作用上面,而正是地区研究产生了关于地区的丰富知 识。经验实际中会出现与理论不符的现象,这使人们意识到不同的研究 途径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比如,在20世纪60到90年代之间,东 亚国家将迅速的增长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东 亚的这些经验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普适性理论无法解释的。》同时, 东亚福利社会的成长是与人口、经济,政治等因素相关的,这些又不仅仅 Bates 1996. Johnson 1997:Elster 2000. 年Ba1e31997.1998. 9可参见Rafacl1994。 Kng2003一2004,166一168 DG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