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什么是人文学? 查常平 内容提要:人文现象的发生场域,是人作为个体生命的文化心理,因此,人文学首先需要对人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加以言说。 不过,在展开这样的言说之前,有必要系统反思什么是人文学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人文学与人文科学在文化背景、历史以及词 源上的区别,建议用英文的造词法形成humanitology这一术语,来指称人文学。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学意味者通过人的存在对人的全 部存在的言说,并且以培养人的整全的人性为目的。通过人的存在,指人文学者需要对自己的存在有独特的体验:言说人的全部存 在,指人文学的对象包括人的全部存在本身,在客体化存在本源中内含人的生命理智、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意识活动,在主体化存 在本源中内含我思、我爱、我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在主观上形成人作为文化心理存在的意识生命体,一方面在客 观上见证人作为文化精神共在的形上、艺术、宗教之精神样式。这三种精神样式本身,又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人文 学必须首先考查人的意识怎样在人的心理中发生的过程,然后具体言说三种精神样式的可能样态。因此,本文在从和自然科学的对照 中,审视了人文学的根据、对象、语言、使命和分类。 关键词:人文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 人文学,乃是和汉语思想语境下的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iberal sciences)相区别的一种学问形态。就目前的汉语思想 语境面言,一种以经典物理学为原型的自然科学的学术范式,正在大学、社科院的学术体制中假借学术规范化的写作要求得到强有力 的推广,并且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成为学术话语的标准表达。其终极的依据,在于科学对于其他学问形态(伦理、美学)与精神 样式(形上、艺术、宗教)的神化,在于科学把自己当成了人的全部活动中唯一的学问形态活动,在于把人仅仅看成是生命理智向者 物质自然体、自然生命体、肉体生命体而去的存在,在于把人的世界仅仅看成是由物质性的在者(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的肉体生命 构成的世界,在于对人的生命情感、生命意志所作用的对象的忽视。其结果,导致在人的存在领域生命情感的感知能力的贫困、生命 意志的决断能力的脆弱,导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学主义的神话化与万能化,仿佛人生、社会、自然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来解 决。于是,人们以科学为迷信,反而丧失了现代物理学在其发展中显现出的在根本上的怀疑、批判精神。于是,科学沦为在传统意义 上的神学。由此推演出的人文科学在体制内的表现形态,就是按照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型设计出的所谓课避申请、项目攻关、论文写 作、定量考评的学术生产与评价体制。大学沦为知识的生产商、传播商,而不再是现代人的思想、意义的提供者,更不是真理的大本 营,并遗到资本的践踏。学者不再有良知面是沉沦为官员、利益的奴仆。一些学者,一方而强调在汉语人文科学研究中要保持研究者 的客观立场、学术规范,另一方面他们在学术成果的评奖、职称晋升的评定、科研基金的分配、论文发表的传播、攻关项目的招标 中,主要依据的还是自己的主观立场、同当事人的个人感情。本来,形形色色的学术委员会的设立,是为了让学术公正、思想真理得 到挥卫,但是,它在今天的汉语思想界却依循现实生活中以人际关系为准则的日常伦理。汉语人文科学中所谓的客观性立场,不过是 玩弄学术权力被边缘化的学者们的烟幕弹。谁为真理而写作,谁就会遗遇现实的戏弄。为了反抗这种科学在学术、杜会、人生中的神 化思潮和人文科学的上述污名,我们决定采用“人文学"这个术语,旨在表明人文科学在根本上就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 学,更不是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范式类比来定义的人文科学。当人们采用人文科学的说法时,汉语思想潜在的语境使人不得不联想 到”自然科学"中的所谓科学”一词的含义,即以经验实证与逻辑实证为依据的科学化的意指。 汉语思想语境下人文学的这种涵义,在英语里没有现成的词汇表达。我用拉丁语中的阴性名词humanitas的词根humanit-和作为 构词用语的0+logY,组成它的英文humanitology。.在希骷语里面,后者即"学(ogy)"的意思,源于表达言说、话语的阳性名词ogos (动词logo)·如此造词,依据类似于etymology(字源学或语源学,希骷语为etymologike)、biology(生物学,词根bio指生命)。 由于希酷语表示”人"的词根anthropo-在英文里已经有anthropology(人类学)一词,所以,只好借用拉丁词humanitas.该词具有人 性(human nature)、人类(humanity),人情(human feeling)、仁慈、同情,殷勤,文化、文明、文雅(refinement)的涵 义·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学意味着通过人的存在对人的全部存在的言说,并且以培养人的整全的人性为目的。通过人的存在,指人文 学者需要对自己的存在有独特的体验:言说人的全部存在,指人文学的对象包括人的全部存在本身,在客体化存在本源中内含人的生 命理智、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意识活动,在主体化存在本源中内含我思、我爱、我为的心埋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在主观 上形成人作为文化心理存在的意识生命体,一方面在客观上见证人作为文化精神共在的形上、艺术、宗教之精神样式。这三种精神样 式本身,又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人文学必须首先考查人的意识怎样在人的心理中发生的过程,然后具体言说三种精 神样式的可能样态。 在起源上,人文学是和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相关联的一种学问形态。英文中的humanities,源自拉丁可humanitatem,既 指希腊、拉丁的语言文学,也指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科学,还指关系到某种文化的特征通常包括语言、文学、皙学 美术、历史、数学等具体的人文学科,最后指关于人的学何、人学。我们正是在humanities的后两种酒义上来确定人文学的所 指."人文学科(humanities).,或者itterae humaniores(拉丁文:'人文研究'),在中世纪教育中包括经典、哲学和当时的文学. 在这种上下文关系中,Humane指关于人的学问”.研习经典,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们最大限度的展示了人类尘世的知识:研究哲学的 原因是它能显示人怎样思考,及其思考的最高限度是什么:研究当时的文学则是为了表明当时最伟大的头脑在想什么·人们以为: 这些研究能使人们准备好去生活,或者如果他们要选择职业,这将使他们适合到军队,外交部或政府(这些都不需要进一步深造), 也可以适应诸如教会、法律之类需要研究生的特殊职业。…人文学科在绝大多数的欧洲大学中,从中世纪末建校起直到20世纪中叶 一直是极受重视的一门课程。”简而言之,古典意义上的人文学科,内含经典研究、哲学、文学,由此延伸出现代意义上的下列学科 范围:”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皙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以及含有人道主义内 容并运用人道主义(这里或许应当翻译为”人文主义”一引者注)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其实,这个出自《大英百科全书》什么是人文学? 查常平 内容提要:人文现象的发生场域,是人作为个体生命的文化心理,因此,人文学首先需要对人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加以言说。 不过,在展开这样的言说之前,有必要系统反思什么是人文学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人文学与人文科学在文化背景、历史以及词 源上的区别,建议用英文的造词法形成humanitology这一术语,来指称人文学。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学意味着通过人的存在对人的全 部存在的言说,并且以培养人的整全的人性为目的。通过人的存在,指人文学者需要对自己的存在有独特的体验;言说人的全部存 在,指人文学的对象包括人的全部存在本身,在客体化存在本源中内含人的生命理智、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意识活动,在主体化存 在本源中内含我思、我爱、我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在主观上形成人作为文化心理存在的意识生命体,一方面在客 观上见证人作为文化精神共在的形上、艺术、宗教之精神样式。这三种精神样式本身,又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人文 学必须首先考查人的意识怎样在人的心理中发生的过程,然后具体言说三种精神样式的可能样态。因此,本文在从和自然科学的对照 中,审视了人文学的根据、对象、语言、使命和分类。 关键词:人文学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人文学,乃是和汉语思想语境下的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liberal sciences)相区别的一种学问形态。就目前的汉语思想 语境而言,一种以经典物理学为原型的自然科学的学术范式,正在大学、社科院的学术体制中假借学术规范化的写作要求得到强有力 的推广,并且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成为学术话语的标准表达。 其终极的依据,在于科学对于其他学问形态(伦理、美学)与精神 样式(形上、艺术、宗教)的神化,在于科学把自己当成了人的全部活动中唯一的学问形态活动,在于把人仅仅看成是生命理智向着 物质自然体、自然生命体、肉体生命体而去的存在,在于把人的世界仅仅看成是由物质性的在者(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的肉体生命 构成的世界,在于对人的生命情感、生命意志所作用的对象的忽视。其结果,导致在人的存在领域生命情感的感知能力的贫困、生命 意志的决断能力的脆弱,导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学主义的神话化与万能化,仿佛人生、社会、自然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来解 决。于是,人们以科学为迷信,反而丧失了现代物理学在其发展中显现出的在根本上的怀疑、批判精神。于是,科学沦为在传统意义 上的神学。由此推演出的人文科学在体制内的表现形态,就是按照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型设计出的所谓课题申请、项目攻关、论文写 作、定量考评的学术生产与评价体制。大学沦为知识的生产商、传播商,而不再是现代人的思想、意义的提供者,更不是真理的大本 营,并遭到资本的践踏。学者不再有良知而是沉沦为官员、利益的奴仆。一些学者,一方面强调在汉语人文科学研究中要保持研究者 的客观立场、学术规范,另一方面他们在学术成果的评奖、职称晋升的评定、科研基金的分配、论文发表的传播、攻关项目的招标 中,主要依据的还是自己的主观立场、同当事人的个人感情。本来,形形色色的学术委员会的设立,是为了让学术公正、思想真理得 到捍卫,但是,它在今天的汉语思想界却依循现实生活中以人际关系为准则的日常伦理。汉语人文科学中所谓的客观性立场,不过是 玩弄学术权力被边缘化的学者们的烟幕弹。谁为真理而写作,谁就会遭遇现实的戏弄。为了反抗这种科学在学术、社会、人生中的神 化思潮和人文科学的上述污名,我们决定采用“人文学”这个术语,旨在表明人文科学在根本上就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 学,更不是可以按照自然科学的范式类比来定义的人文科学。当人们采用人文科学的说法时,汉语思想潜在的语境使人不得不联想 到“自然科学”中的所谓“科学”一词的含义,即以经验实证与逻辑实证为依据的科学化的意指。 汉语思想语境下人文学的这种涵义,在英语里没有现成的词汇表达。我用拉丁语中的阴性名词humanitas的词根humanit-和作为 构词用语的o+logy,组成它的英文humanitology。在希腊语里面,后者即“学(logy)”的意思,源于表达言说、话语的阳性名词logos (动词logō)。如此造词,依据类似于etymology(字源学或语源学,希腊语为etymologikē)、biology(生物学,词根bio指生命)。 由于希腊语表示“人”的词根anthropo-在英文里已经有anthropology (人类学)一词,所以,只好借用拉丁词humanitas。该词具有人 性(human nature)、人类(humanity),人情(human feeling)、仁慈、同情,殷勤,文化、文明、文雅(refinement)的涵 义。 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学意味着通过人的存在对人的全部存在的言说,并且以培养人的整全的人性为目的。通过人的存在,指人文 学者需要对自己的存在有独特的体验;言说人的全部存在,指人文学的对象包括人的全部存在本身,在客体化存在本源中内含人的生 命理智、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意识活动,在主体化存在本源中内含我思、我爱、我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在主观 上形成人作为文化心理存在的意识生命体,一方面在客观上见证人作为文化精神共在的形上、艺术、宗教之精神样式。这三种精神样 式本身,又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人文学必须首先考查人的意识怎样在人的心理中发生的过程,然后具体言说三种精 神样式的可能样态。 在起源上,人文学是和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相关联的一种学问形态。英文中的humanities,源自拉丁词humanitatem,既 指希腊、拉丁的语言文学,也指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科学, 还指关系到某种文化的特征通常包括语言、文学、哲学、 美术、历史、数学等具体的人文学科, 最后指关于人的学问、人学。 我们正是在humanities 的后两种涵义上来确定人文学的所 指。“人文学科(humanities),或者litterae humaniores(拉丁文:‘人文研究 ’),在中世纪教育中包括经典、哲学和当时的文学。 在这种上下文关系中,‘Humane ’指‘关于人的学问 ’。研习经典,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们最大限度的展示了人类尘世的知识;研究哲学的 原因是它能显示人怎样思考,及其思考的最高限度是什么;研究当时的文学则是为了表明当时最‘伟大 ’的头脑在想什么。人们认为: 这些研究能使人们准备好去生活,或者如果他们要选择职业,这将使他们适合到军队,外交部或政府(这些都不需要进一步深造), 也可以适应诸如教会、法律之类需要研究生的特殊职业。……人文学科在绝大多数的欧洲大学中,从中世纪末建校起直到20世纪中叶 一直是极受重视的一门课程。” 简而言之,古典意义上的人文学科,内含经典研究、哲学、文学,由此延伸出现代意义上的下列学科 范围:“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以及含有人道主义内 容并运用人道主义(这里或许应当翻译为“人文主义”——引者注)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其实,这个出自《大英百科全书》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