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3)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4)甲。 5、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及其功能: (2)血管:皮肤血管网的结构及其功能: (3)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4)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二)皮肤的功能 1、皮肤的屏障功能:物理性损伤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2、皮肤的吸收功能:影响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含程度,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 3、 皮肤的感觉功能」 4、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5、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6、 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 7、 皮肤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成份、免疫分子成份、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其他分子。 (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异常等。 (2)体征:即皮肤损害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 痂、抓痕、苔藓样变。 2、皮肤性病的诊断 (1)病史: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体查:全身系统检查,视诊包括皮损形态、大小、数目、颜色、表面、基底、边缘、排列及分布、对称与否、毛发、指(趾) 甲,触诊包括皮损的深度、硬度、波动感、温度、压痛及感觉。 (3)特殊检查手段: 真菌直接镜检、皮肤划痕试验、斑贴试验及常见性病的实验室检查。 (四)皮肤性病的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作用机理,常用的第一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2)糖皮质激素:激素的作用、适应证、种类、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3)其他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的作用、常见的适应证及不良 反应。 2、外用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的性能(种类):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 毒剂、杀虫剂、遮光剂、脱色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的剂型 溶液:酊剂、醑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气雾剂 (3)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a. 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b. 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各期湿疹皮炎(急性皮炎、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3、物理治疗 (1)光化学疗法,光疗法: (2)激光:C0,激光、氦氖激光、YAG激光、脉冲激光: (3)光动力疗法: (4)微波疗法: (⑤)冷冻疗法: (6)水疗、浴疗、放射治疗。 4、皮肤外科治疗 (1)皮肤移植术: (2)毛发移植术: (3)体表外科手术。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双语讲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真菌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癣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了解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头癣:常见的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真菌直接镜检、Wood灯检查。治疗方法:服、搽、洗、剪、 消。 2、体、股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鉴别及防治。 3、手足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预防。 4、甲真菌病:常见致病真菌,临床分型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 5、花斑癣:马拉色菌、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治疗及预防。 6、念珠菌病:常见念珠菌,皮肤及粘膜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念珠菌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7、孢子丝菌病:申克氏孢子丝菌、各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细菌性皮肤病(2)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3)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4)甲。 5、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及其功能; (2)血管:皮肤血管网的结构及其功能: (3)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4)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二)皮肤的功能 l、皮肤的屏障功能:物理性损伤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2、皮肤的吸收功能:影响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含程度,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 3、皮肤的感觉功能。 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5、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6、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 7、皮肤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成份、免疫分子成份、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其他分子。 (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l、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异常等。 (2)体征:即皮肤损害。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 痂、抓痕、苔藓样变。 2、皮肤性病的诊断 (1)病史: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2)体查:全身系统检查,视诊包括皮损形态、大小、数目、颜色、表面、基底、边缘、排列及分布、对称与否、毛发、指(趾) 甲,触诊包括皮损的深度、硬度、波动感、温度、压痛及感觉。 (3)特殊检查手段: 真菌直接镜检、皮肤划痕试验、斑贴试验及常见性病的实验室检查。 (四)皮肤性病的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作用机理,常用的第一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2)糖皮质激素:激素的作用、适应证、种类、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3)其他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的作用、常见的适应证及不良 反应。 2、外用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的性能(种类):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剂、腐蚀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 毒剂、杀虫剂、遮光剂、脱色剂、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的剂型 溶液:酊剂、醑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气雾剂。 (3)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a.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b.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各期湿疹皮炎(急性皮炎、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3、物理治疗 (1)光化学疗法,光疗法; (2)激光:C02激光、氦氖激光、YAG激光、脉冲激光; (3)光动力疗法; (4)微波疗法; (5)冷冻疗法; (6)水疗、浴疗、放射治疗。 4、皮肤外科治疗 (1)皮肤移植术; (2)毛发移植术; (3)体表外科手术。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双语讲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真菌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l、了解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癣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了解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l、头癣:常见的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真菌直接镜检、Wood灯检查。治疗方法:服、搽、洗、剪、 消。 2、体、股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鉴别及防治。 3、手足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治疗、预防。 4、甲真菌病:常见致病真菌,临床分型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 5、花斑癣:马拉色菌、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治疗及预防。 6、念珠菌病:常见念珠菌,皮肤及粘膜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念珠菌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7、孢子丝菌病:申克氏孢子丝菌、各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细菌性皮肤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