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江苏社会科学 氏所谓对象性"的反面。 的哲学革命、关于其基本性质、关于其当代性或当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样的阐释是抓住了马克思代意义的任何讨论,都不可能是真正彻底的和内在 的某些词句所作的牵强比附。而我们想说的是,事巩固的。 情根本不是如此。内在性之被贯穿”,并不是偶然 出现在稿》中的规定”,相反,此一贯穿”所开 注释 展的整个地平线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它对形 1参看德里达:克思的幽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而上学的本质超越,从而它所引导的革命,从而它1999年,第21页 的当代意义—的根本前提和枢轴。即使仅就年 2|3JI5213l51921[22J23J[30丁耘编 稿》而论,离开了这一展开过程中的前提和枢轴,也译:娩期海德格尔论马克思》,发表时题改为娩期海德格尔的三天 是难以真正有所理解的。何谓“的自然的本质”与讨论班纪要》,暫学译丛》001年第3期 自然的人的本质”?何谓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 410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人道主义”,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第9页,第19页。 何以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何 I67J8]每德格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 以直接的感性自然界”直接地就是对人说来性71页,第71页、第763页,第77页 地存在着的人”何以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又何 14]18]2627]128132]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 以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最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2页,第127页,第176页,第166- 后,马克思究竟在何种存在论境域中方始能够把167页、第179页,第176-178页,第167页,重点号为引者所加 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理解为“对人说来作为自 f6l17]参见丁耘编译:娩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附 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 录:每德格尔访谈录(节选)》,哲学译丛》2001年第3期 在”呢?尽管这一切都太容易被视而不见(或轻易打 20参看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42卷第122页,并参看第3卷第254页 发),也都很容易被撤入近代形而上学的构架中,然 241131]海德格尔: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而,在当代哲学的不断努力已然开启的视域(虽然 它时常被湮没)中,对这一切的真正阐述难道不正 版,第75页,第77页 25胡塞尔:觌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 应当基于内在性之被贯穿”这一点上吗?遗憾的 是,这样的工作还几乎没有开展,我们希望有机会 [29]海氏说,此-在这一表达中的存在”的意思就是生-存 很快能就此做出重要的发挥和精详的论证 之出-离性( die ek- statik der ek 由此可见,在领会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及 33]34]反面”一词,或有不确。不提示存在论基础上之改弦 意义方面,我们同海德格尔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方更张,姑用之 案和阐释定向。而问题的核心始终关乎存在论的根 基,关乎此一根基之或脱离、或滞留、或复归形而上 货任编辑:陈天庆 学一事。如若此事不明,根基不清,那么关于马克思 The Disintegration of Inherence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Marxism Philosopy -a Critical Dialogue Wu Xiaoming Contents: Marxism philosophy should be approached from existentialism. Heidgegger diverted the problem to the core of disintegration of inherence, despite his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This paper intends to clear up the fact that Marx started the philosophy revolution from the existentialism, that is the philosophical fundamentals and current significance stem essentially from the inherence which is run throw Key Words: inherence existentialism current Marxism philosophy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江苏社会科学 !" 氏所谓“对象性”的反面#$%& 。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样的阐释是抓住了马克思 的某些词句所作的牵强比附。而我们想说的是,事 情根本不是如此。“内在性之被贯穿”,并不是偶然 出现在《手稿》中的“规定”,相反,此一“贯穿”所开 展的整个地平线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它对形 而上学的本质超越,从而它所引导的革命,从而它 的当代意义———的根本前提和枢轴。即使仅就《手 稿》而论,离开了这一展开过程中的前提和枢轴,也 是难以真正有所理解的。何谓“人的自然的本质”与 “自然的人的本质”’ 何谓 “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 人道主义”,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何以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何 以“ ··· 直接的感性自然界”直接地就是对人说来“感性 · 地存在着的人”’何以“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又何 以 “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 最 后,马克思究竟在何种存在论境域中方始能够把 “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理解为“人对人说来作为自 然界的存在”,以及 “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 在”呢’尽管这一切都太容易被视而不见(或轻易打 发),也都很容易被揿入近代形而上学的构架中,然 而,在当代哲学的不断努力已然开启的视域 (虽然 它时常被湮没) 中,对这一切的真正阐述难道不正 应当基于 “内在性之被贯穿”这一点上吗’ 遗憾的 是,这样的工作还几乎没有开展,我们希望有机会 很快能就此做出重要的发挥和精详的论证。 由此可见,在领会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及 意义方面,我们同海德格尔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方 案和阐释定向。而问题的核心始终关乎存在论的根 基,关乎此一根基之或脱离、或滞留、或复归形而上 学一事。如若此事不明,根基不清,那么关于马克思 的哲学革命、关于其基本性质、关于其当代性或当 代意义的任何讨论, ··· ·· 都不可能是真正彻底的和内在 ··· 巩固的。 注释 #*& 参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年,第 +* 页。 #+& #$& #,& #!& #**& #*+& #*$& #*,& #*!& #+*& #++& #+$& #$"&丁耘编 译:《晚期海德格尔论马克思》,发表时题改为《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 讨论班纪要》,《哲学译丛》+""* 年第 $ 期。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 卷,人民出版社 *!-+ 年版, 第 ! 页,第 *! 页。 #.& #-& #/& 《海德格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 *!!. 年版,第 --* 页,第 --* 页、第 -.$ 页,第 --* 页。 #*%& #*/& #+.& #+-&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 卷,人 民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第 *+- 页,第 *-. 页,第 *.. 0 *.-页、第 *-! 页,第 *-. 0 *-/ 页,第 *.- 页,重点号为引者所加。 #*.& #*-&参见丁耘编译:《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附 录:《海德格尔访谈录(节选)》,《哲学译丛》+""* 年第 $ 期。 #+"&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 年版, 第 %+ 卷第 *++ 页,并参看第 $ 卷第 +,% 页。 #+%&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 *!/- 年 版,第 -, 页,第 -- 页。 #+,&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 海氏说,“此 0 在这一表达中的 ‘存在’的意思就是生 0 存 之出 0 离性(123 45 0 678725 139 45 0 62673:;)”。#+& #$$& #$%&“反面”一词,或有不确。不提示存在论基础上之改弦 更张,姑用之。 〔责任编辑:陈天庆〕 !"# $%&%’(#)*+(%,’ ,- .’"#*#’/# +’0 ("# 12**#’( 1,’0%(%,’ ,- 3+*4%&5 6"%7,&,89 : + 1*%(%/+7 $%+7,)2# ;2 <%+,5%’) 1,’(#’(&= <89=26> ?@2AB6B?@C 6@BDA1 E3 8??9B8F@31 G9B> 3=2673:728A26>H I321J3JJ39 12K39731 7@3 ?9BEA3> 7B 7@3 FB93 BG 1262:73J9872B: BG “2:@393:F3”L 136?273 @26 6392BD6 >26D:139678:12:J BG <89=26>H M@26 ?8?39 2:73:16 7B FA389 D? 7@3 G8F7 7@87 <89= 6789731 7@3 ?@2AB6B?@C 93KBAD72B: G9B> 7@3 3=2673:728A26>L 7@87 26L 7@3 ?@2AB6B?@2F8A GD:18>3:78A6 8:1 FD993:7 62J:2G2F8:F3 673> 3663:728AAC G9B> “7@3 2:@393:F3 N@2F@ 26 9D: 7@9BDJ@”H >#9 ;,*0&= 2:@393:F3 3=2673:728A26> FD993:7 <89=26> ?@2AB6B?@C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