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谓先生初学为词赋古文,既成,以为空言未足以明道,乃进求诸六经,取汉诸儒传注读之,尤善郑氏礼 尽求郑氏书,得其易注,善其以易说礼而其注残缺不备,乃更求诸易家言。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得所 引虞氏注文,稍完具,遂深思天人之际,性命之理。求其易例,三年乃通,述《虞氏义》《虞氏消息》。”2可 见,张氏治学的变化过程是:由文学转向礼学,再由礼学转向易学 张惠言在易学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虞氏易的辑佚和研究两方面。在虞氏易辑佚的三家中,张 氏最精,所以也被后人作为研究虞氏易的底本。据《古逸书辑本目录(附考证)》说:“孙堂从《周易集解》 《释文》等采庶,辑为十卷。黄奭全袭孙辑,唯别从《周易丛说》等采得十几节为补遗。张惠言《周易虞氏 义》全录经文,载虞注附于各注下,所辑虞注凡见于《集解》、《释文》,皆不复注明,有据他书采得者,则明 其所说,有宋人所引多置不采,以不可全信也。……清儒治虞氏易以张氏为精,故曾钊纪磊、徐昂、李翊 灼诸人皆就其书补缺纠误。”03在虞氏易研究方面张惠言有六本专著,分别为《周易虞氏义》九卷,《虞 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言》二卷,《虞氏易候》卷。此外,“又著《周易 郑氏义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周易郑荀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易纬略义》三卷,《易图 条辨》二卷,尽括汉易各家古义,皆以羽翼虞氏易者。”(清儒学案新编七·张惠言(茗柯学案》》"其中 《周易虞氏义》与《虞氏消息》最为重要,张惠言在《易虞乐义·自序》里特别强调这两本书,他说:“故求 其条贯,明其统例,释其疑滞,信其亡阙,为《鹭氏义》九,又表其大旨为《消息》两卷。4作为《周易虞氏 义》的大旨与要领,《周易虞消息》是张惠言研究虞氏易的精义所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部·易类 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柯劭忞说:“言治虞氏易,潜心探索,三年始通其要领,乃撰成《虞氏消息》以发明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周易虞氏消息》是张惠言对“易阴阳大义”的探索,并以此作为对二千年来古 易传承的拨乱反正。张惠言认为,从孔子、商瞿到田王孙、孟喜、虞翻,存在着一条关于“易阴阳大义”的 传易脉流,他在《易义别录·周易孟氏》说:“史称孟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异书,自言师田生且死 时,枕喜膝,独传喜。梁丘贺以为妄言。喜竟以改师说,不得为博土。今观虞氏所说阴阳消息之序,神明 参两之数,九六变化之用,精变神妙,将非田生之传果有得其秘奥者哉·然遗文所存皆零文碎字,其大义 绝不可见。藉非虞氏,则商瞿所受夫子之微言,其遂歇灭矣。夫学者求田何之传,则惟孟氏此文。求孟 氏之义,则惟虞氏注说其大较也。6 关于“易阴阳大义”,张氏有时又称为“消息”、“阴阳消息”或“易道消息”。他认为,此义自王弼以来 渐被湮灭,在《周易虞氏义·自序》里,张氏说:“孟喜受易家阴阳,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八卦 十四象,四正七十二候,变通消息。诸儒祖述之,莫能具。当汉之季年,…翻传孟氏学,既作《易注》 奏上之献帝。……翻之言易,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于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自王弼 以虚空之言解易,唐立之学官而汉世诸儒之说微,独资州李鼎祚作《周易集解》,颇采古易家言而翻注为 多。其后古书尽亡。而宋道士陈抟以意造为龙图,其徒刘牧以为易之河图洛书也。河南邵雍又为先天 后天之图,宋之说易者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拔,而易阴阳之大义盖尽晦矣。”2 张惠言所作的工作就是要恢复“易阴阳大义”。在张惠言之前,惠栋已对汉易作了初步的梳理,张惠 言在《周易虞氏义·自序》里说:“清之有天下百年,元和徵士惠栋始考古义孟京郑荀氏,作《易汉学》,又 自为解释曰《周易述》。然授拾于亡废之后,左右采获十无二三,其所述大氐宗祢虞氏而未能尽通则旁 他说以合之。盖从唐五代宋元明,朽坏散乱,千有余年,区区修补收拾于一旦而其道复明,斯固难 也。2张惠言认为惠栋对“易道”的恢复还不够,在此基础上,他以虞翻易学为核心,进一步加以完善 《周易虞氏消息》一书,便是张惠言对孔门“易阴阳大义”探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①孙堂所辑虞氏易的本子为《周易虞氏注》十卷本收人《汉魏二十一家易注》。黄奭辑本为《虞翻易注》一卷,收人《黄氏逸书考 在《汉学堂经解》本中可见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谓先生初学为词赋古文 , 既成 , 以为空 言未 足 以 明道 , 乃 进 求诸 六 经 , 取 汉 诸儒传注读之 , 尤善郑 氏礼 。 尽求郑氏书 , 得其易注 , 善其 以易说礼而其注残缺不 备 , 乃 更 求诸易家言 。 于唐 李 鼎柞《周易集解 》得 所 引虞氏注文 , 稍完具 , 遂深思 天人之 际 , 性命之理 。 求其易例 , 三 年乃 通 , 述《虞 氏义 虞 氏消 息 》 。 ’心 〕可 见 , 张 氏治学 的变 化过程 是 由文学转 向礼学 , 再 由礼学转向易学 。 张惠言在易学领域 的成就 , 主要体现在对虞氏易的辑佚 和研究两方面 。 在虞 氏易辑佚的三 家 中 , 张 氏最精 , 所 以也被后人作为研究虞氏易 的底本 。 据《古逸 书辑本 目录 附考证 说 “ 孙堂从《周易集解 》 、 《释文 》等采庶 , 辑为十卷 。 黄爽全袭孙辑 , 唯别从《周易丛说 》等采得 十几 节 为补遗 。 张 惠 言《周易虞 氏 义 》全 录经文 , 载虞注 附于各注下 , 所辑虞注凡见 于《集解 》 、《释文 》 , 皆不 复注 明 , 有据他 书采得 者 , 则 明 其所说 , 有宋人所 引多置不 采 , 以不 可全信也 。 … …清儒治虞氏易以张氏为精 , 故曾钊 、 纪磊 、 徐 昂 、 李栩 灼诸人 皆就其书补缺纠误 。 ” ①阁 在虞氏易研究方面 , 张惠言有六 本专著 , 分别 为《周易虞氏义 》九卷 ,《虞 氏消息 》二卷 ,《虞氏易礼 》二卷 ,《虞氏易事 》二卷 ,《虞氏易言 》二 卷 ,《虞氏易候 》一卷 。 此外 , “ 又著《周 易 郑 氏义 三卷 》 ,《周 易荀 氏九家义 》一卷 ,《周 易郑荀义 》三 卷 ,《易义 别 录 》十 四 卷 ,《易纬略义 》三 卷 ,《易 图 条辨 》二卷 , 尽 括汉 易各家古义 , 皆以 羽翼虞 氏易者 。 ” 清儒 学 案新编七 · 张 惠言 茗柯学案 其 中 , 《周易虞氏义 》与《虞氏消息 》最 为重 要 , 张惠言在《周易虞氏义 · 自序 》里 特 别强 调这两本 书 , 他说 “ 故 求 其条贯 , 明其统例 , 释其疑滞 , 信其亡 阐 , 为《虞 氏义 》九卷 , 又表其大 旨为《消息 》两卷 。 ” 作为《周易虞 氏 义 》的大 旨与要 领 ,《周 易虞氏消息 》是 张惠 言研究虞氏易的精义 所 在 ,《续修 四库 全 书提要 · 经 部 · 易类 · 周易虞氏消息二卷 》柯 肋态说 “ 惠言 治虞氏易 , 潜心探 索 , 三年始通其要领 , 乃 撰成《虞 氏消息 》以发 明 之 。 , , 〕 从更重要 的意义 上说 ,《周易虞 氏消 息 》是 张惠言对 “ 易 阴阳大义 ” 的探索 , 并 以此 作 为对 二千年来 古 易传承 的拨乱反 正 。 张 惠言认 为 , 从孔 子 、 商瞿到 田 王 孙 、 孟 喜 、 虞翻 , 存在 着一 条关 于 “ 易 阴 阳 大义 ” 的 传易脉流 , 他在《易义别 录 · 周 易孟 氏 》说 史称孟 喜好 自称誉 , 得易 家 候 阴 阳灾 异 书 , 自言 师 田生 且 死 时 , 枕喜膝 , 独 传喜 。 梁丘 贺 以为妄 言 。 喜竟 以改师说 , 不得 为博士 。 今 观虞氏所说阴阳消息之序 , 神 明 参两之数 , 九六 变化之用 , 精变神妙 , 将非 田生 之传果有得 其秘奥者哉 · 然 遗文所 存 皆零文碎字 , 其大义 绝 不可见 。 藉非虞氏 , 则 商瞿所 受夫子之微言 , 其遂 歇灭 矣 。 夫 学 者 求 田 何 之 传 , 则 惟孟 氏此 文 。 求孟 氏之义 , 则惟虞氏注说其大较也 。 ”〔 〕 关于 “ 易 阴 阳大义 ” , 张 氏有 时又称为 “ 消息 ” 、 “ 阴 阳消息 ” 或 “ 易道 消息 ” 。 他 认 为 , 此 义 自王 弼 以来 渐被湮灭 , 在《周 易虞 氏义 · 自序 》里 , 张 氏说 孟 喜受易家 阴 阳 , 其说 易本 于气 而 后 以人 事 明之 。 八卦 六 十 四象 , 四 正七 十二候 , 变通 消息 。 诸儒祖述之 , 莫能具 。 当汉之季 年 , … …翻传孟 氏学 , 既作《易注 》 , 奏上 之献帝 。 … …翻之言易 , 以 阴 阳消息六交发挥旁通 升 降上 下 , 归 于 乾元用 九而天 下治 。 … …自王 弼 以虚空之言解 易 , 唐立 之学官而 汉世诸儒之说微 , 独 资州李 鼎 柞作《周 易集解 》 , 颇 采 古易家 言 而 翻注 为 多 。 其后古书尽亡 。 而宋 道士 陈传 以意造 为龙 图 , 其徒刘 牧 以为易 之 河 图洛 书也 。 河南邵 雍又 为先天 后 天 之 图 , 宋之说易者翁然宗之 , 以至于今 , 牢不 可拔 , 而 易阴 阳之大义 盖尽 晦矣 。 ” 张惠言所作的工作就是要恢 复“ 易 阴 阳大义 ” 。 在 张 惠言之前 , 惠栋 已 对汉 易作 了初步的梳理 , 张 惠 言在《周易虞氏义 · 自序 》里说 清之有 天下百年 , 元 和微士 惠栋 始考 古义 孟 京 郑 荀 氏 , 作《易汉 学 》 , 又 自为解释 曰《周 易述 》 。 然 掇拾 于亡废之后 , 左右采 获十无 二 三 , 其所述 大 氏宗称 虞氏而 未 能尽 通 , 则 旁 微他说 以合之 。 盖从 唐 五 代宋 元 明 , 朽 坏 散 乱 , 千 有余 年 , 区 区 修补 收 拾 于 一 旦 而 其 道 复 明 , 斯 固难 也 。 ”图 张惠言认 为惠栋对“ 易道 ” 的恢 复还 不 够 , 在 此 基 础 上 , 他 以 虞翻 易 学 为核 心 , 进 一 步加 以 完善 。 《周易虞氏消息 》一 书 , 便是张惠 言对孔 门 “ 易 阴阳大义 ”探索最具代 表性 的成果 。 ① 孙 堂所辑虞 氏易 的本 子为《周 易虞 氏注 》十 卷本 , 收人《汉 魏二 十一 家易注 》 。 黄 爽辑本 为《虞 翻 易 注 》一 卷 , 收人《黄 氏逸 书考 》 , 在《汉学 堂经解 》本 中可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