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冶情操,净化心灵。由人和而天和,进而是人乐而天乐的天人和乐的和合心灵境 界。无论是和而合,合而和,还是和合,合和,都以差异、冲突的存在为"在", 而否定"一律"、独尊、独断,才能构成冲突融合或差分融合的和合体。这个和合 体犹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由各种不同的乐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正因其不 同,才能以其内在的和谐,深刻的意蕴,高超的艺术,呈现人对于自然、社会 人生、心灵的真谛的感受。即使是独奏,也是这一乐器所奏出高低、迟速、轻重 等不同音律的融合。这就是"和六律以聪耳",方成一美妙动听的乐曲,给人以美 的享受一心灵的愉悦,使人心理平衡,思虑静定。若只有一种声音,便"声一无 听",是使人心烦意乱的噪音。 和合五义,即蕴涵着"融突"理论,即关于融合冲突关系的理论,也蕴涵着“中 庸”理论,即不偏不倚,允度适中的理论。尽管这种力图使对立双方所达成的统 平衡经久不渝,永远不超越度的“中庸”思想一度成为阻碍事物发展的保守 理论。但是,贵和尚中思想,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 个构成部分,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作用还是主导方面。由于全民族贵和尚中观念 的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重视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使必不可少的。 四)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 刚健有为思想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 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刚健有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这 两部儒家典籍里充满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 体力行的思想家,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强调人有要坚定性,知识分子有要 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们,对“有为”和“自强”的学说进一步 发挥,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人性善的成分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易传》对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 此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 华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如老庄思想、宋儒思想,但没有占 上风,只是作为刚健有为思想的补充。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的观念在 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社会变革。《礼 记》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后来成为不同历史 时期朝野上下津津乐道的变革观念,成为有道讨伐无道的思想武器 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是刚健自强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孔子认为“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 但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他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坚持独立人格和气节,不为物质利益或暴 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愤然前行的精神力量。冶情操,净化心灵。由人和而天和,进而是人乐而天乐的天人和乐的和合心灵境 界。无论是和而合,合而和,还是和合,合和,都以差异、冲突的存在为"在", 而否定"一律"、独尊、独断,才能构成冲突融合或差分融合的和合体。这个和合 体犹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由各种不同的乐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正因其不 同,才能以其内在的和谐,深刻的意蕴,高超的艺术,呈现人对于自然、社会、 人生、心灵的真谛的感受。即使是独奏,也是这一乐器所奏出高低、迟速、轻重 等不同音律的融合。这就是"和六律以聪耳",方成一美妙动听的乐曲,给人以美 的享受一心灵的愉悦,使人心理平衡,思虑静定。若只有一种声音,便"声一无 听",是使人心烦意乱的噪音。 和合五义,即蕴涵着"融突"理论,即关于融合冲突关系的理论,也蕴涵着“中 庸”理论,即不偏不倚,允度适中的理论。尽管这种力图使对立双方所达成的统 一、平衡经久不渝,永远不超越度的“中庸”思想一度成为阻碍事物发展的保守 理论。但是,贵和尚中思想,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 个构成部分,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作用还是主导方面。由于全民族贵和尚中观念 的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重视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使必不可少的。 (四)刚健有为的文化精神 刚健有为思想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 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刚健有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这 两部儒家典籍里充满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 体力行的思想家,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强调人有要坚定性,知识分子有要 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们,对“有为”和“自强”的学说进一步 发挥,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人性善的成分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易传》对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 此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 华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如老庄思想、宋儒思想,但没有占 上风,只是作为刚健有为思想的补充。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的观念在 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社会变革。《礼 记》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后来成为不同历史 时期朝野上下津津乐道的变革观念,成为有道讨伐无道的思想武器。 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是刚健自强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孔子认为“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 但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他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坚持独立人格和气节,不为物质利益或暴 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愤然前行的精神力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