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赵熹等:一种铅基快堆用高硅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及铅铋相容性研究 ·1491 蚀实验采用尺寸为25mm×10mm×5mm的片状抛 2热处理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光样品,热处理工艺为淬火(1050℃60min,水 冷)+回火(750℃/120min,空冷).腐蚀后的样品没 2.1淬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不同温度淬火处理后的11Cr-1Si不锈钢金相 有对表面铅铋进行清洗,直接采用线切割截取横 组织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由于Cr、Si等铁素体形 向截面后镶嵌,经过砂纸打磨抛光后利用扫描电 成元素含量较高,且奥氏体形成元素Ni含量较低, 镜观察样品腐蚀界面的完整性、铅铋渗透情况和 轧态不锈钢中的铁素体相在加热过程中难以完全 氧化膜生成情况 转化为奥氏体,从而在淬火后不锈钢呈现出铁素体/ 应力腐蚀实验在铅铋环境慢应变速率拉伸测 马氏体双相结构,并且铁素体相保留了沿轧制方向 试装置(图3(b))中开展,该装置具备饱和氧和低 分布的特点,同时在晶内和品界处能看到均匀分布 氧浓度环境测试条件,最高运行温度为550℃.实 的碳化物和氮化物析出相.此外合金品粒尺寸随着 验采用标距段长l5mm、直径3mm的小尺寸样 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不同加热温度淬火 品,样品表面未经过抛光处理,以增加与液态铅铋 后形成的铁素体相含量有明显区别.采用ImageJ 的接触面,样品调质处理工艺与静态腐蚀实验一 软件对金相照片中的铁素体含量进行统计(表2), 致.实验温度选择350、400和450℃,拉伸应变速 发现1050℃淬火后铁素体相含量最少,950℃和 率设定为5×10s,每个温度条件均在氩气环境 1000℃加热淬火形成的铁素体相比例接近,900℃ 中开展了对照实验.样品在开始加载前先在450℃ 和1100℃由于温度偏低或过高,导致α-铁素体向 铅铋中浸泡24h,之后再调节温度到目标试验温 奥氏体转变的过程不完全或发生奥氏体向高温铁 度开始加载.浸泡的目的是使样品初始状态表面 素体的转变,从而形成较高的铁素体含量.淬火态 附着的氧化膜松动,使液态铅秘与样品基体表面 铁素体含量过高会导致合金强度过低,且加热温度 在加载过程中充分接触.断裂后将样品取出,放入 过高会使得8-铁素体含量增加,导致合金冲击韧性 由乙醇(C2HOH)、冰乙酸(CH3COOH)和过氧化 下降,不能满足服役需求.因此11Cr-1Si不锈钢淬 氢(H2O2)按照体积比1:1:1配制的混合溶液中 火加热温度考虑选择950℃~1050℃ 进行浸泡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铅铋后,采用扫描 2.2淬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电镜对样品断口进行观察. 在淬火温度对组织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 (a) b (c) um Rollig dircouph Rolling direction SU um (d) e Rolling direction Rolling directon 图411Cr-1Si不锈钢不同温度淬火后扫描电镜形貌.(a)900℃:(b)950℃:(c)1000℃:(d)1050℃:(e)1100℃ Fig.4 SEM images of11Cr-1 Si steel after water quench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a)900℃;(b)950℃,(c)1000℃,(d)1050℃,(e)1100℃蚀实验采用尺寸为 25 mm×10 mm×5 mm 的片状抛 光样品 ,热处理工艺为淬火( 1050 ℃/60 min,水 冷)+回火(750 ℃/120 min,空冷). 腐蚀后的样品没 有对表面铅铋进行清洗,直接采用线切割截取横 向截面后镶嵌,经过砂纸打磨抛光后利用扫描电 镜观察样品腐蚀界面的完整性、铅铋渗透情况和 氧化膜生成情况. 应力腐蚀实验在铅铋环境慢应变速率拉伸测 试装置(图 3(b))中开展,该装置具备饱和氧和低 氧浓度环境测试条件,最高运行温度为 550 ℃. 实 验采用标距段长 15 mm、直径 3 mm 的小尺寸样 品,样品表面未经过抛光处理,以增加与液态铅铋 的接触面,样品调质处理工艺与静态腐蚀实验一 致. 实验温度选择 350、400 和 450 ℃,拉伸应变速 率设定为 5×10−5 s −1,每个温度条件均在氩气环境 中开展了对照实验. 样品在开始加载前先在 450 ℃ 铅铋中浸泡 24 h,之后再调节温度到目标试验温 度开始加载. 浸泡的目的是使样品初始状态表面 附着的氧化膜松动,使液态铅铋与样品基体表面 在加载过程中充分接触. 断裂后将样品取出,放入 由乙醇(C2H5OH)、冰乙酸(CH3COOH)和过氧化 氢(H2O2)按照体积比 1∶1∶1 配制的混合溶液中 进行浸泡清洗. 去除表面附着的铅铋后,采用扫描 电镜对样品断口进行观察. 2    热处理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1    淬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不同温度淬火处理后的 11Cr−1Si 不锈钢金相 组织如图 4 所示,可以看到由于 Cr、Si 等铁素体形 成元素含量较高,且奥氏体形成元素 Ni 含量较低, 轧态不锈钢中的铁素体相在加热过程中难以完全 转化为奥氏体,从而在淬火后不锈钢呈现出铁素体/ 马氏体双相结构,并且铁素体相保留了沿轧制方向 分布的特点,同时在晶内和晶界处能看到均匀分布 的碳化物和氮化物析出相. 此外合金晶粒尺寸随着 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不同加热温度淬火 后形成的铁素体相含量有明显区别. 采用 ImageJ 软件对金相照片中的铁素体含量进行统计(表 2), 发现 1050 ℃ 淬火后铁素体相含量最少,950 ℃ 和 1000 ℃ 加热淬火形成的铁素体相比例接近,900 ℃ 和 1100 ℃ 由于温度偏低或过高,导致 α-铁素体向 奥氏体转变的过程不完全或发生奥氏体向高温铁 素体的转变,从而形成较高的铁素体含量. 淬火态 铁素体含量过高会导致合金强度过低,且加热温度 过高会使得 δ-铁素体含量增加,导致合金冲击韧性 下降,不能满足服役需求. 因此 11Cr−1Si 不锈钢淬 火加热温度考虑选择 950 ℃ ~1050 ℃. 2.2    淬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淬火温度对组织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 (a) 50 μm Rolling direction (b) 50 μm Rolling direction (d) 50 μm Rolling direction (e) 50 μm Rolling direction (c) 50 μm Rolling direction 图 4    11Cr−1Si 不锈钢不同温度淬火后扫描电镜形貌. (a)900 ℃;(b)950 ℃;(c)1000 ℃;(d)1050 ℃;(e)1100 ℃ Fig.4    SEM images of 11Cr−1Si steel after water quench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 900 ℃; (b) 950 ℃; (c) 1000 ℃; (d) 1050 ℃; (e) 1100 ℃ 赵    熹等: 一种铅基快堆用高硅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及铅铋相容性研究 · 149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