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电位B.峰电位C.局部电位 D.正后电位 E负后电位 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C.超射值 D.静总电位绝对值于N阳的平衡电位之和 E.静息电位绝对值于Na+的平衡电位之差 1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 与静息 位大小无关 B.与刺激 度尤 C.与Na通道开放数目无关D.不受胞外Na浓度影响 E.不受胞外浓度影响 16.神经纤维上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的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E低常期之后 17,组织开始兴奋性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测试刺激的阀值为 A零B.低于正常C.等于正常D.高于正常E.无法测出 18.蛙坐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持续时间为2ms,其每秒钟最多能产生和传导动作电 位的次数为 A.50 R.100 C3000.400E50d 1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蜂电位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 20.组织的兴奋性低时,组织的 A静息由位值成小 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刺激值减小 D.反应性增加 E.刺激阀值增加 21.具有局部电位特征的电位是 A终板电位B.峰电位C.心肌动作电位D.神经纤维动作电位E骨骼肌细 陶由位 22.若要产生动作电位,钠通道首先应处于 A备用状态 B.激活状态C.失活状态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23.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阅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一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24.跳跃式传导 A.传导速度慢 B.涉及跨膜离子数较多 C.电阻较大 D.耗能较名 E是一种节能的传导方式 25。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释放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E.甘氨酸 26.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释放递质最关键的是神经末梢处A.阈电位 B.峰电位 C.局部电位 D.正后电位 E.负后电位 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 K+的平衡电位 B. Na+的平衡电位 C.超射值 D.静息电位绝对值于 Na+的平衡电位之和 E.静息电位绝对值于 Na+的平衡电位之差 1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 A.与静息电位大小无关 B.与刺激强度无关 C.与 Na+通道开放数目无关 D.不受胞外 Na+浓度影响 E. 不受胞外 K +浓度影响 16.神经纤维上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的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低常期之后 17.组织开始兴奋性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测试刺激的阈值为 A.零 B.低于正常 C.等于正常 D.高于正常 E.无法测出 18.蛙坐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持续时间为 2ms,其每秒钟最多能产生和传导动作电 位的次数为 A.50 B.100 C.300 D.400 E.500 1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 20.组织的兴奋性低时,组织的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刺激阈值减小 D.反应性增加 E.刺激阈值增加 21.具有局部电位特征的电位是 A.终板电位 B.峰电位 C.心肌动作电位 D.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E.骨骼肌细 胞电位 22.若要产生动作电位,钠通道首先应处于 A.备用状态 B.激活状态 C.失活状态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23.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24.跳跃式传导 A.传导速度慢 B.涉及跨膜离子数较多 C.电阻较大 D.耗能较多 E.是一种节能的传导方式 25.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释放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甘氨酸 26.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释放递质最关键的是神经末梢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