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K外流B.K内流C.Ca*外流D.Ca+内流 ENa+外流 27.兴奋通过神 一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可使终板形 儿对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C.仅对Na通诱性增加,发生招极化 D.仅对通透性增加。发生招极化 E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 28.在神经 一肌肉接头处 水解乙酰胆碱的酶是 A.ATP酶 B.胆碱酯酶 C.磷酸二酯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鸟苷酸环化酯 29.骨路肌细胞收缩与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红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粗肌丝E细肌丝 30.骨骼肌细跑中横管的 能是 A.Ca+的贮存库 B.Ca进出L细胞的通路 C.使Ca与肌钙蛋白结合 D.使钙通道开放 E.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31,骨骼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 A.横管系统 B.纵管终末池 C.肌浆D.纵管系统 。三联管结构 32。骨骼肌安静时,其肌下节长度为 A.0.51.01um B.2.0~2.2umC.2.5~3.0umD.3.0~3.2um E.35-4.0nm 骨路肌细胞的肌质网终末池可中存 D.Mg E.ATP 34. 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中增强乙酰胆碱释放的因素是 A.低NaB.高KC.高Ca2+D.高Mg2+E.C1 35肌钙蛋白所含的3个亚单位分别是亚单位 A.G、T和I BT、C和ICI、和BD.A、B和d EI、M和G 36。骨骼肌膜除极的短时间内,肌浆中的Ca+浓度升高的倍数为 A.5倍 B.10倍C.20倍D.50倍 E.100倍 37.直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张力可达单收缩时的 A.2倍 B.4倍C.6倍D.8倍 E.10倍 8.骨路肌的张力一速度曲线中,最达缩短度V的涵义是 A.等长收缩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B.等张收缩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C.完全强直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D.前负荷为零时最大收缩速度 E.后负荷理论上为零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39.肉初长度的大小取决于 A前负B.后负 C主动张力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 40.观察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活动的影响,前负荷应该 L加到最大值B加到最小值 C.随时调整 D.固定于适当数值不变 E先加到最大值后改为最小值 A.K+外流 B. K+内流 C.Ca2+外流 D. Ca2+内流 E.Na+外流 27.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可使终板膜 A.对 Na+、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B.对 Na+、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C.仅对 Na+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 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E.仅对 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28.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水解乙酰胆碱的酶是 A.ATP 酶 B.胆碱酯酶 C.磷酸二酯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鸟苷酸环化酶 29.骨骼肌细胞收缩与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粗肌丝 E.细肌丝 3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细胞的通路 C.使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使钙通道开放 E.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31.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 A.横管系统 B.纵管终末池 C.肌浆 D.纵管系统 E.三联管结构 32. 骨骼肌安静时,其肌下节长度为 A.0.5~1.0цm B. 2.0~2.2цm C. 2.5~3.0цm D. 3.0~3.2цm E. 3.5~4.0цm 33. 骨骼肌细胞的肌质网终末池可贮存 A.K+ B.Na+ C.Ca2+ D.Mg2+ E.ATP 34.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增强乙酰胆碱释放的因素是 A.低 Na+ B.高 K + C. 高 Ca2+ D. 高 Mg2+ E.Cl- 35 肌钙蛋白所含的 3 个亚单位分别是亚单位 A.G、T 和 I B.T、C 和 I C. I、M 和 B D.A、B 和 C E.I、M 和 G 36.骨骼肌膜除极的短时间内,肌浆中的 Ca2+ 浓度升高的倍数为 A.5 倍 B.10 倍 C.20 倍 D. 50 倍 E. 100 倍 37.直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张力可达单收缩时的 A.2 倍 B.4 倍 C.6 倍 D. 8 倍 E. 10 倍 38.骨骼肌的张力-速度曲线中,最达缩短度 Vmax 的涵义是 A.等长收缩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B.等张收缩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C.完全强直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D.前负荷为零时最大收缩速度 E.后负荷理论上为零时的最大收缩速度 39.肉初长度的大小取决于 A.前负荷 B.后负荷 C.主动张力 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40.观察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活动的影响,前负荷应该 A.加到最大值 B.加到最小值 C.随时调整 D.固定于适当数值不变 E.先加到最大值后改为最小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