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万元,跌幅达83.57%,许多股票价格跌去2/3。但是,这种下降趋势只是昙花一现,10 月以后,上海的物价指数迅即回升,12月已达88,544,比9月上涨5倍。 步入1946年后,物价涨幅加大,12月物价指数为681,600,较上年涨6.7倍:黄 金每10两市价从731,374元涨到3,164,680元,上涨3.33倍:美元从1,390元涨至7,600 元,上涨4.47倍;大米每石从7,625元涨至62,333元,上涨7.17倍。1947年物价涨势更 猛,特别是2月中旬黄金政策失败以后,物价上涨速度成倍提高,全年共发生6次大涨风, 涨势一次比一次猛烈,两次涨风之间的间歇期一次比一次短,年底物价指数为10,063,0, 比上年上涨13.76倍。至1948年,上海物价则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止,涨风的间歇期也 越来越短,从一个月缩短到半个月,再缩短到一星期,6月以后,整个物价已呈疯狂上涨的 态势。至8月19日,物价指数已达564,570,00,比1947年底上涨了55.1倍。 1948年8月19日,为配合金圆券发行,南京政府对物价、工资实行冻结,即" 八·一九″"限价。"”上海的批发商在官定物价公布后,便停止了营业”(注:张公权:《中 国通货膨胀史》,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8页。)。公开交易冷冷清清,黑市交易却 十分火暴,黑市物价上涨约3-10倍。10月,上海突然刮起了抢购风,人们见货就抢,甚 至连锡箔、棺材也在抢购之列。在抢购风潮期间,四大百货公司的存货被抢购去2/3~3/ 4;绸布店的呢绒存货被抢购一空,150万匹棉布只剩1/5。据估计,限价期间上海工商业 的总损失约值金圆券(指初发行的金圆券价值)2亿元。继抢购风潮后,上海又发生了抢米 风潮,″"一天达27处之多″,最后范围扩展到一切可以充饥的食物(注:千家驹编:《经 济通讯》,1948年10月。)。强制执行了70天的限价政策,再也维持不下去了,11月 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于是整个物价犹如决堤的水,一泻千里。11月中旬,米 价已从限价时的每石20元9角,一度突破了2,000元大关,上涨近100倍。其他各类物品 价格也平均超过限价20多倍。11月物价指数比10月上涨675%1949年2月以后上海的 物价己再现法币崩溃前疯狂上涨的状态,4、5月物价已是天天上涨和一天数涨,5月米价最 高每石3亿元以上,金价每10两430亿元,美元8,000万元。物价总指数高达36,366×10[ 的天文数字。 (三)通货不断贬值。通货价值分对内、对外两种。对内价值指货币在国内的实际 购买力,对外价值则通常以黄金、外汇来度量。抗战后中国通货不断大幅贬值,到后来基本 失去了国内实际购买力。100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2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 年只能买2个鸡蛋,1946年只能买1/6块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买1只煤球,1948年8 月19日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每斤16两),1949年5月只能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通货对内价值严重贬低,必然导致对外价值暴落。由于物价疯狂上涨 货币实值持续下跌,受预期心理和恐慌心理驱使,为了保值、增值,除了物资,人们还竞相 追逐黄金、外汇,引致对黄金、外汇的超额需求,价格遂盘旋而上,节节攀高 物价飞涨、币值日跌,货币逐渐丧失了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的职能。人 们拿到纸币后,就象拿了烫手的红薯尽可能马上扔掉。〃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 跳″"。人们在核算成本、利润时纷纷改用米、金、银、外汇等为单位,支付工资 采用米、生活指数或者外汇。上海市场大宗交易,如买卖房屋、地产、机器,甚 至顶房子,都以黄金计价,商品交易甚至蜕化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万元, 跌幅达 83.57%,许多股票价格跌去 2/3。但是, 这种下降趋势只是昙花一现,10 月以后,上海的物价指数迅即回升,12 月已达 88,544,比 9 月上涨 5 倍。 步入 1946 年后,物价涨幅加大,12 月物价指数为 681,600, 较上年涨 6.7 倍;黄 金每 10 两市价从 731,374 元涨到 3,164,680 元,上涨 3.33 倍;美元从 1,390 元涨至 7,600 元,上涨 4.47 倍;大米每石从 7,625 元涨至 62,333 元,上涨 7.17 倍。1947 年物价涨势更 猛,特别是 2 月中旬黄金政策失败以后,物价上涨速度成倍提高,全年共发生 6 次大涨风, 涨势一次比一次猛烈,两次涨风之间的间歇期一次比一次短,年底物价指数为 10,063,000, 比上年上涨 13.76 倍。至 1948 年, 上海物价则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止,涨风的间歇期也 越来越短,从一个月缩短到半个月,再缩短到一星期,6 月以后,整个物价已呈疯狂上涨的 态势。至 8 月 19 日,物价指数已达 564,570,000,比 1947 年底上涨了 55.1 倍。 1948 年 8 月 19 日,为配合金圆券发行,南京政府对物价、 工资实行冻结,即"" 八·一九""限价。""上海的批发商在官定物价公布后,便停止了营业""(注:张公权:《中 国通货膨胀史》,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58 页。)。公开交易冷冷清清,黑市交易却 十分火暴,黑市物价上涨约 3-10 倍。10 月,上海突然刮起了抢购风,人们见货就抢, 甚 至连锡箔、棺材也在抢购之列。在抢购风潮期间,四大百货公司的存货被抢购去 2/3~3/ 4;绸布店的呢绒存货被抢购一空,150 万匹棉布只剩 1/5。据估计, 限价期间上海工商业 的总损失约值金圆券(指初发行的金圆券价值)2 亿元。继抢购风潮后,上海又发生了抢米 风潮, ""一天达 27 处之多"",最后范围扩展到一切可以充饥的食物(注:千家驹编:《经 济通讯》,1948 年 10 月。)。强制执行了 70 天的限价政策,再也维持不下去了,11 月 1 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 于是整个物价犹如决堤的水,一泻千里。11 月中旬,米 价已从限价时的每石 20 元 9 角,一度突破了 2,000 元大关,上涨近 100 倍。其他各类物品 价格也平均超过限价 20 多倍。11 月物价指数比 10 月上涨 675%。1949 年 2 月以后上海的 物价已再现法币崩溃前疯狂上涨的状态,4、5 月物价已是天天上涨和一天数涨,5 月米价最 高每石3亿元以上,金价每10两430亿元,美元8,000万元。物价总指数高达36,366×10[11] 的天文数字。 (三)通货不断贬值。通货价值分对内、对外两种。对内价值指货币在国内的实际 购买力,对外价值则通常以黄金、外汇来度量。抗战后中国通货不断大幅贬值,到后来基本 失去了国内实际购买力。100 元法币 1937 年可以买 2 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 1945 年只能买 2 个鸡蛋,1946 年只能买 1/6 块固本肥皂,1947 年只可买 1 只煤球,1948 年 8 月 19 日只能买 0.002416 两大米(每斤 16 两),1949 年 5 月只能买 1 粒米的千分之 2.45。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通货对内价值严重贬低,必然导致对外价值暴落。由于物价疯狂上涨, 货币实值持续下跌,受预期心理和恐慌心理驱使,为了保值、增值,除了物资,人们还竞相 追逐黄金、外汇,引致对黄金、外汇的超额需求,价格遂盘旋而上,节节攀高。 物价飞涨、币值日跌,货币逐渐丧失了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的职能。人 们拿到纸币后,就象拿了烫手的红薯尽可能马上扔掉。""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 跳""。人们在核算成本、利润时纷纷改用米、金、银、外汇等为单位,支付工资 采用米、生活指数或者外汇。上海市场大宗交易,如买卖房屋、地产、机器,甚 至顶房子,都以黄金计价,商品交易甚至蜕化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