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魏海莲等:新型微合金化C-M一Al高强度钢的热变形行为 ·51· 多的再结晶晶粒出现在原始晶界周围.当应变速率 =是a=-4,式(4)可以化为y=6,与+ 6= 降低到0.1s,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明显提高,原 n 始晶粒己经全部被细小均匀的再结晶晶粒取代,再 b2x2+a,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b1、b2和b3,即求 结晶过程完成,如图3(c)所示.图3(d)显示了试样 得A、n和Q的值. 在1100℃和0.01s-条件下变形的显微组织.可以 为了满足热变形数值模拟的需要,用上述方法 看出随着变形温度提高到1100℃,应变速率降低到 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应变量对应的应力下的本构方 0.01s1,动态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粗化 程,得到相应的材料常数Q、n、a和lnA.应变量的 从以上分析得出,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随 取值从0.05~0.80,间隔区间为0.05.所得到的材 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很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料常数Q、n、a和n4与应变量的关系用五次多项 应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动态软 式拟合如图4和式(5),拟合具有较高的精度.该五 化作用增强,达到完全动态再结晶的稳态晶粒尺寸 次多项式的系数如表2所示 也增大.材料在热变形中的组织变化效应会反映在 a=0+1E+a262+a383+a484+a58, 应力一应变曲线上,所以应力一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 n No:N1E:N2e2 N3e'+Nag'+Nse', 随热变形参数的变化趋势互相得到了印证 InA Ao +A16:A2s2+Ase+Ag+Asss, 2.3本构方程的建立与验证 Q=0o+0+0282+03+0+0s.(5)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实验钢在不同热变形条件 为了验证得到的本构方程(式(3)、式(5)和表 下的热变形行为,需要建立实验钢的本构方程.常 (2)的准确性,对实验和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如 用的本构方程有以下三种回 图5所示.可以看出预测值和实验值在大部分变形 在ao<0.8时适用的幂律形式本构方程: 条件下吻合良好.因此,得到的本构方程可以对实 验钢的流变应力给出相对准确的估计. (1) 2.4加工图分析 在a>1.2时适用的指数形式本构方程: 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可通过少量的实验准确 s=4ep(aoe即() (2) 反映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及机 理,进而可以用来优化材料的热加工工艺),而将 在较宽应力范围内适用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 加工图与热变形后的显微组织以及本构方程相互结 8=A5il(ao]rep(器)- (3) 合可以全面的研究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 行为,并起到互相印证的效果. 式中:E是应变速率,s1;A(A1,A)、aB和n(n)是 动态材料模型是根据大应变量塑性变形条件下 与材料相关的常数,且α=B/n1:R是气体常数, 的不可逆热动力学、物理系统模拟和连续力学等方 8.3145Jmol-1·K-1:Q为热变形激活能,J·mol-1; 面的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根据动态材料模 T为温度,K;σ是流变应力,MPa.上述三个方程的 型-,定义了功率耗散效率因子刀如式(6),加工 描述是不完整的,因为其中没有指明流变应力对应 失稳的判据如式(7) 的应变量.目前研究中广泛采用一些特征应力如稳 △J/△P -=m(m+、=2m (6) 态应力、峰值应力或者某一应变量所对应的应力来 刀=(AJ/AP) 1/2 m+1’ 建立本构方程0.由于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在较 专=nm/(m+)] +m<0 (7) 宽应力范围内均适用,故本文选取双曲正弦模型来 alne 建立实验钢的本构方程 式中,m是应变速率敏感因子.同一应变量下,在温 ,和B的值可以分别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取 度一应变速率的二维平面上,画出7的等值线图(即 不同温度下lne-lnc和lne-g斜率的平均值得 功率耗散图),再绘出参数约为负的区域(即热加 到回.为了求得A、n和Q的值,式(3)两端取对数 工失稳图),得到材料的加工图.由于实验钢在不同 经恒等变形得下式 应变量下的功率耗散图的形状和失稳区域随应变量 变化不大,取应变量为0.6时的加工图为例分析,如 In [sinh (oxo)]=LIn+-1InA. (4) 图6所示. 设=lnc,名=7y=Ininh(ao)],6= 1 2.4.1加工图中的功率耗散效率峰区 图6中包含以下两个峰区.第 1 期 魏海莲等: 新型微合金化 C--Mn--Al 高强度钢的热变形行为 多的再结晶晶粒出现在原始晶界周围. 当应变速率 降低到 0. 1 s - 1 ,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明显提高,原 始晶粒已经全部被细小均匀的再结晶晶粒取代,再 结晶过程完成,如图3( c) 所示. 图3( d) 显示了试样 在 1100 ℃和 0. 01 s - 1 条件下变形的显微组织. 可以 看出随着变形温度提高到 1100 ℃,应变速率降低到 0. 01 s - 1 ,动态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粗化. 从以上分析得出,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随 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很敏感.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 应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动态软 化作用增强,达到完全动态再结晶的稳态晶粒尺寸 也增大. 材料在热变形中的组织变化效应会反映在 应力--应变曲线上,所以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 随热变形参数的变化趋势互相得到了印证. 2. 3 本构方程的建立与验证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实验钢在不同热变形条件 下的热变形行为,需要建立实验钢的本构方程. 常 用的本构方程有以下三种[9]. 在 ασ < 0. 8 时适用的幂律形式本构方程: ε · = A1σn1 exp ( - Q ) RT . ( 1) 在 ασ > 1. 2 时适用的指数形式本构方程: ε · = A2 exp( βσ) ( exp - Q ) RT . ( 2) 在较宽应力范围内适用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 ε · = A[sinh( ασ) ]n ( exp - Q ) RT . ( 3) 式中: ε · 是应变速率,s - 1 ; A( A1,A2 ) 、α、β 和 n( n1 ) 是 与材料 相 关 的 常 数,且 α = β /n1 ; R 是 气 体 常 数, 8. 3145 J·mol - 1 ·K - 1 ; Q 为热变形激活能,J·mol - 1 ; T 为温度,K; σ 是流变应力,MPa. 上述三个方程的 描述是不完整的,因为其中没有指明流变应力对应 的应变量. 目前研究中广泛采用一些特征应力如稳 态应力、峰值应力或者某一应变量所对应的应力来 建立本构方程[10--12]. 由于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在较 宽应力范围内均适用,故本文选取双曲正弦模型来 建立实验钢的本构方程. n1和 β 的值可以分别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取 不同温度下 lnε · - lnσ 和 lnε · - σ 斜率的平均值得 到[12]. 为了求得 A、n 和 Q 的值,式( 3) 两端取对数 经恒等变形得下式. ln[sinh( ασ) ]= 1 n lnε · + Q nRT - 1 n lnA. ( 4) 设 x1 = lnε ·,x2 = 1 T ,y = ln[sinh( ασ) ],b1 = 1 n , b2 = Q nR,a = - 1 n lnA,式( 4) 可以化为 y = b1 x1 + b2 x2 + a,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 b1、b2和 b3,即求 得 A、n 和 Q 的值. 为了满足热变形数值模拟的需要,用上述方法 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应变量对应的应力下的本构方 程,得到相应的材料常数 Q、n、α 和 lnA. 应变量的 取值从 0. 05 ~ 0. 80,间隔区间为 0. 05. 所得到的材 料常数 Q、n、α 和 lnA 与应变量的关系用五次多项 式拟合如图 4 和式( 5) ,拟合具有较高的精度. 该五 次多项式的系数如表 2 所示. α = α0 + α1ε + α2ε2 + α3ε3 + α4ε4 + α5ε5 , n = N0 + N1ε + N2ε2 + N3ε3 + N4ε4 + N5ε5 , lnA = A0 + A1ε + A2ε2 + A3ε3 + A4ε4 + A5ε5 , Q = Q0 + Q1ε + Q2ε2 + Q3ε3 + Q4ε4 + Q5ε5 . ( 5) 为了验证得到的本构方程( 式( 3) 、式( 5) 和表 ( 2) ) 的准确性,对实验和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如 图 5 所示. 可以看出预测值和实验值在大部分变形 条件下吻合良好. 因此,得到的本构方程可以对实 验钢的流变应力给出相对准确的估计. 2. 4 加工图分析 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可通过少量的实验准确 反映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及机 理,进而可以用来优化材料的热加工工艺[13],而将 加工图与热变形后的显微组织以及本构方程相互结 合可以全面的研究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 行为,并起到互相印证的效果. 动态材料模型是根据大应变量塑性变形条件下 的不可逆热动力学、物理系统模拟和连续力学等方 面的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 根 据 动 态 材 料 模 型[14--15],定义了功率耗散效率因子 η 如式( 6) ,加工 失稳的判据如式( 7) . η = ΔJ /ΔP ( ΔJ /ΔP) line = m( m + 1) 1 /2 = 2m m + 1 , ( 6) ξ = ln[m /( m + 1) ] lnε · + m < 0. ( 7) 式中,m 是应变速率敏感因子. 同一应变量下,在温 度--应变速率的二维平面上,画出 η 的等值线图( 即 功率耗散图) ,再绘出参数 ξ 约为负的区域( 即热加 工失稳图) ,得到材料的加工图. 由于实验钢在不同 应变量下的功率耗散图的形状和失稳区域随应变量 变化不大,取应变量为 0. 6 时的加工图为例分析,如 图 6 所示. 2. 4. 1 加工图中的功率耗散效率峰区 图 6 中包含以下两个峰区. ·5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