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突触后抑制电位PSP) 突触前膜兴奋)C2+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 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 生去极化。 1.3.3.3非突触化学传递 1.3.3.4突触传递的特性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对缺氧特别敏感; 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1.4神经递质 1.4.1外周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1.4.2中枢递质 1.4.2.1乙酰胆碱(2)突触后抑制电位(IPSP) 突触前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 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 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 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 生去极化。 1.3.3.3 非突触化学传递 1.3.3.4 突触传递的特性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对缺氧特别敏感; 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1.4 神经递质 1.4.1 外周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1.4.2 中枢递质 1.4.2.1 乙酰胆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