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中文版)第9章 神经系统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2,文件大小:6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9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教学学时:6学时 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的机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大脑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 义。 教学难点: 1突触的类型与结构,突触传递的机理、特性及化学介质 2.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及脑干的调节 3.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2.中枢神经元联结的方式及生理意义。 熟悉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调质的概念。 了解 1神经的营养作用: 2.中枢神经递质,递质化学; 3.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第 9 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教学学时:6 学时 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的机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大脑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 义。 教学难点: 1.突触的类型与结构,突触传递的机理、特性及化学介质 2.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及脑干的调节 3.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2.中枢神经元联结的方式及生理意义。 熟悉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调质的概念。 了解 1.神经的营养作用; 2.中枢神经递质,递质化学; 3.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重点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难点] 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1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 系统组成。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大多数神 经元的结构与典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相仿。 1.1.1神经元 基本结构: 1)胞体 2)树突 3)轴突始段 4)N纤维 5)末稍 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重点]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难点] 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1 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 系统组成。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大多数神 经元的结构与典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相仿。 1.1.1 神经元 基本结构: 1)胞体 2)树突 3)轴突始段 4)N 纤维 5)末稍 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1.2神经纤维 1.2.1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特点:(1)动作电位能自动传播 (2)神经纤维兴奋的“全或无”反应 (3)神经冲动的频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以此来表达一定的传 递信息。 1.2.2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 (3)不衰减性;(4)双向传导性: (5)相对不疲劳性。 1.2.3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纤维直径传导速度: 分为:A、B、C三类 A类:A。、AB、Ay、A四种亚型 (3)根据分布部位分:中枢神经纤维,外周神经纤维 (4)根据传导冲动的方向和功能分:传入(感觉),传出(运动),联络神经 纤维 1.2.4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 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2)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3)神经纤维膜的电容

1.2 神经纤维 1.2.1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特点:(1)动作电位能自动传播 (2)神经纤维兴奋的“全或无”反应 (3)神经冲动的频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以此来表达一定的传 递信息。 1.2.2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不衰减性;(4)双向传导性 ; (5)相对不疲劳性。 1.2.3 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纤维直径传导速度: 分为:A、B、C 三类 A 类:Aα、Aβ、Aγ、A 四种亚型 (3)根据分布部位分:中枢神经纤维,外周神经纤维 (4)根据传导冲动的方向和功能分:传入(感觉),传出(运动),联络神经 纤维 1.2.4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 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2)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3)神经纤维膜的电容

(4)温度:(冰冻麻醉的原理) 1.1.5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机理 (1)无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局部电流 (2)有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相邻郎飞氏结的跳跃传导 1.3突触与突触传递 1.3.1突触的分类 传递方式一化学性突触、电传性突触 功能一一一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联系方式一轴突一树突突触、轴突一胞体突触 轴突一轴突突触 1.3.2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一突触小泡,有合成递质的酶 突触前膜一一释放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一一 突触后膜一一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1.3.3突触传递 1.3.3.1化学性突触传递: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兴奋)C2+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Na+通透性增大)后膜 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

(4)温度:(冰冻麻醉的原理) 1.1.5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机理 (1)无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局部电流 (2)有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相邻郎飞氏结的跳跃传导 1.3 突触与突触传递 1.3.1 突触的分类 传递方式-化学性突触、电传性突触 功能---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联系方式-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1.3.2 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有合成递质的酶 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1.3.3 突触传递 1.3.3.1 化学性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 Na+通透性增大➔后膜 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

(2)突触后抑制电位PSP) 突触前膜兴奋)C2+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 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 生去极化。 1.3.3.3非突触化学传递 1.3.3.4突触传递的特性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对缺氧特别敏感; 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1.4神经递质 1.4.1外周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1.4.2中枢递质 1.4.2.1乙酰胆碱

(2)突触后抑制电位(IPSP) 突触前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 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 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 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 生去极化。 1.3.3.3 非突触化学传递 1.3.3.4 突触传递的特性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对缺氧特别敏感; 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1.4 神经递质 1.4.1 外周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1.4.2 中枢递质 1.4.2.1 乙酰胆碱

1.4.2.2单胺类一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1.4.2.3氨基酸:谷胺酸,甘胺酸,Y-氨基丁酸 1.4.2.4肽类 1.4.3调质的概念 1.3.4递质共存 1.5受体 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而起反应,改变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 1.5.1胆碱能受体 (1)M受体,毒曹碱型受体 (2)N1受体,烟碱型受体 N2受体,骨骼肌终扳膜上。 1.5.2肾上腺素能受体 (1)受体的分类:分为ā受体、B受体。 B受体又分为B1受体和B2受体 (2)受体的亲和力: 肾上腺素可与a受体、B,受体、B2受体结合: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和α受体结合。 (3)受体的效应 (4)受体的分布 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2.1反射及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2.2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1.4.2.3 氨基酸:谷胺酸,甘胺酸,γ-氨基丁酸 1.4.2.4 肽类 1.4.3 调质的概念 1.3.4 递质共存 1.5 受体 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而起反应,改变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 1.5.1 胆碱能受体 (1)M受体,毒蕈碱型受体 (2)N1 受体,烟碱型受体 N2 受体,骨骼肌终扳膜上。 1.5.2 肾上腺素能受体 (1)受体的分类:分为α受体、β受体。 β受体又分为β1受体和β2受体 (2)受体的亲和力: 肾上腺素可与α受体、β1受体、β2受体结合;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和α受体结合。 (3)受体的效应 (4)受体的分布 2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2.1 反射及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1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 2.1.1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 2.1.1.1单向传导 2.1.1.2反射时和中枢延搁 反射时: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所需时间。兴奋在中枢部分传递时所需时间较长的现 象。 2.1.1.3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EPSP的总和,才能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爆发动 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总和。 扩散和集中:感受器在接受一个适宜刺激后,一般仅引起较局部的神经反射, 而不产生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局限化(localization)。 但如果用过强的刺激刺激皮肤或过内脏时,均会引起蛙的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 的扩散(generalization)。 中枢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综合,它的神经结构基础是中枢存在多种神经元的 联系形式。 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1)幅散式:(2)聚合式:(3)链锁式;(4)环路 式 2.1.1.5兴奋节律的改变 2.1.1.6后放 2.1.1.7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

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1 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 2.1.1 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 2.1.1.1 单向传导 2.1.1.2 反射时和中枢延搁 反射时: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所需时间。兴奋在中枢部分传递时所需时间较长的现 象。 2.1.1.3 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 EPSP 的总和,才能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爆发动 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总和。 扩散和集中:感受器在接受一个适宜刺激后,一般仅引起较局部的神经反射, 而不产生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局限化(localization)。 但如果用过强的刺激刺激皮肤或过内脏时,均会引起蛙的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 的扩散(generalization)。 中枢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综合,它的神经结构基础是中枢存在多种神经元的 联系形式。 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1)幅散式;(2)聚合式;(3)链锁式;(4)环路 式 2.1.1.5 兴奋节律的改变 2.1.1.6 后放 2.1.1.7 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

2.1.1.8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机体缺氧、体内二氧化碳和酸性代谢产物过多等因素均可影响递质的合成与 释放,改变突触的传递能力。 2.2中枢抑制 2.2.1突触后抑制 (1)传入侧枝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2.2.2突触前抑制 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轴1)电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 抑制。 2.3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I)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每一特定的神经反射需要一定形式的刺激才 能发生。 (2)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是骨骼肌 运动反射弧的最后传出通路。 3)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中枢内在较长时间内兴奋性影响超过抑制 性影响状态,称为中枢兴奋状态(central excitatory state)。反之,中枢在较长时 间内抑制性影响超过兴奋性影响的,称为中枢抑制状态(central inhibitory state)。 其基础是由于环状联系或突触调制的作用。 (4)反射的习惯化(减弱)和反射反应敏感化(reflex response)的形式虽然是 固定的,但并不排除可被修改性。 (⑤)反射活动的反馈性调节(feedback regulation)刺激引起效应器产生效应

2.1.1.8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机体缺氧、体内二氧化碳和酸性代谢产物过多等因素均可影响递质的合成与 释放,改变突触的传递能力。 2.2 中枢抑制 2.2.1 突触后抑制 (1)传入侧枝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2.2.2 突触前抑制 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轴 1)电位使突触后 N 元兴奋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 抑制。 2.3 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1)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每一特定的神经反射需要一定形式的刺激才 能发生。 (2)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 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是骨骼肌 运动反射弧的最后传出通路。 (3)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 中枢内在较长时间内兴奋性影响超过抑制 性影响状态,称为中枢兴奋状态(central excitatory state)。反之,中枢在较长时 间内抑制性影响超过兴奋性影响的,称为中枢抑制状态(central inhibitory state)。 其基础是由于环状联系或突触调制的作用。 (4)反射的习惯化(减弱)和反射反应敏感化 (reflex response)的形式虽然是 固定的,但并不排除可被修改性。 (5)反射活动的反馈性调节 ( feedback regulation)刺激引起效应器产生效应

后,效应器输出的变量中的一部分信息又反过来不断地改变中枢或其它环节的活 动状态,用以纠正反射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以实现调节的精确性。这种调控方式 即是前述的反馈性调节。有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和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两种方式。 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目的与要求]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熟悉 感觉的传入通路 了解 1.感受器的分类 2.鱼类的视觉、侧线觉、味觉和嗅觉 重点]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难点] 感受器编码作用 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3.1感受器 机体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装置。 3.1.1感受器的分类

后,效应器输出的变量中的一部分信息又反过来不断地改变中枢或其它环节的活 动状态,用以纠正反射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以实现调节的精确性。这种调控方式 即是前述的反馈性调节。有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和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两种方式。 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目的与要求]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熟悉 感觉的传入通路 了解 1.感受器的分类 2.鱼类的视觉、侧线觉、味觉和嗅觉 [重点]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难点] 感受器编码作用 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3.1 感受器 机体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装置。 3.1.1 感受器的分类

外、内感受器… 3.1.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1.2.1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每种感受器只对一定形式的能量的刺激发生 反应,这种形式的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3.1.2.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感受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2)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适宜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电位,是一种局部性电位。 (3)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 1)不是“全或无”式的一在一定的范围内,感受器电位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 增大。 2)能引起局部兴奋,能在神经传入纤维的第一个郎飞氏结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 3)几乎没有潜伏期 4)不受局部麻醉药物的影响 3.1.2.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把外界环境刺激转换成动作电位时,不仅是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 的是把包含环境变化的信息也移到了新的电信号中,即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 就是编码。 ①“质”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传入冲动 到达的高级中枢的(终端)部位,即由信号所使用的通路(路径)来决定。 ②量与强度:刺激强度主要靠单一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频率高低和参与信息 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来编码。 ③在感觉过程中,信息每通过一次神经元间的交换,就要进行一次编码,并有

外、内感受器… 3.1.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1.2.1 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每种感受器只对一定形式的能量的刺激发生 反应,这种形式的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3.1.2.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感受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2)感受器电位:感受器在适宜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电位,是一种局部性电位。 (3)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 1)不是“全或无”式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感受器电位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 增大。 2)能引起局部兴奋,能在神经传入纤维的第一个郎飞氏结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 3)几乎没有潜伏期 4)不受局部麻醉药物的影响 3.1.2.3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把外界环境刺激转换成动作电位时,不仅是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 的是把包含环境变化的信息也移到了新的电信号中,即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 就是编码。 ①“质”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传入冲动 到达的高级中枢的(终端)部位,即由信号所使用的通路(路径)来决定。 ②量与强度:刺激强度主要靠单一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频率高低和参与信息 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来编码。 ③在感觉过程中,信息每通过一次神经元间的交换,就要进行一次编码,并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