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链是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获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1.2.2行业竞争分析(基于五力模型) (1)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是石灰石和石膏,不过它们的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较低,一 般不超过15%和5%,且水泥生产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矿产资源。从水泥制造的成本构成上 来看,水泥生产过程中煤炭和电力的消耗分别占到水泥总成本的35%和25%,是水泥生产成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房地产业是水泥最主要的下游行业。因此,水泥制造业的产业依赖度 主要表现为对其上游煤炭和电力行业的依赖以及下游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依赖。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主要存在以下进入壁垒。 水泥行业作为我国基础原材料行业,由于其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专用设备的 价值较高,且设备专用性较强,行业面临高度的政策壁垒、较高的资金壁垒和较低的技术壁 垒。 一是政策壁垒。目前,我国在政策导向上对进入水泥行业的企业资质、规模、技术装备等提 出了具体的准入标准,对不符合发展方向的新建项目提高了行政核准的级别与审批难度。如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中,己明确规定“除一些受市场 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限制新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此 类项目,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因此,我国水泥行业具有较高的国家产业政策 壁垒。 二是资金壁垒。水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对于政策鼓励的大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 产线,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并且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需要1~1.5年,还需数 额较大的流动资金维持正常的生产周转。此外,对于新建水泥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企业自 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35%以上:政策还规定,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项目,银行根据独 立审贷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及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银行不 得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资源壁垒。水泥是资源高消耗型行业,按矿石开采回收率90%、开采运输损失10%、生 产工艺损失1%计算,1吨水泥熟料约需消耗石灰石1.21吨。近年来,为符合环境保护、生 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风景旅游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不断完善 和落实,我国对矿山资源开采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整顿关停了大量不合格石灰石小矿点,直 接导致石灰石开采量和供应量逐渐减少、石灰石价格不断上升。是否拥有稳定的石灰石供应 渠道将直接限制水泥企业的发展。且按照水泥矿产资源的管理,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 采30年以上的资源保证。 四是区域壁垒。目前在中国,新企业进入一个地区的市场,需要当地政府的允许和支持,而 当地政府更加偏向于支持本地的水泥企业,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壁垒。水泥行业具有很 强的地域性特征,区域市场垄断严重,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实力比较雄厚的水泥企业。比如河 北水泥龙头企业有冀东水泥和太行水泥,甘肃有祁连山水泥,湖北省有华新水泥,新疆有天 山股份,安徽省有海螺水泥、巢东股份,山西有*ST大水和狮头股份,江西省有江西水泥, 陕西省有ST秦岭,内蒙古有西水股份,宁夏有赛马实业,浙江有尖峰集团,四川省有四川 金顶和四川双马,福建省有福建水泥,吉林有亚泰集团。这些地区水泥产量足以满足当地的 需求,新的水泥企业很难进入,当地政府更加倾向于扶植本地的水泥企业,对其他地区的企 业来说有一定的区域壁垒。 退出壁垒。总体上,我国水泥行业的退出壁垒较高,亏损企业难以退出市场,其所承载的资5 链是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获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1.2.2 行业竞争分析(基于五力模型) (1)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是石灰石和石膏,不过它们的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较低,一 般不超过 15%和 5%,且水泥生产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矿产资源。从水泥制造的成本构成上 来看,水泥生产过程中煤炭和电力的消耗分别占到水泥总成本的 35%和 25%,是水泥生产成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房地产业是水泥最主要的下游行业。因此,水泥制造业的产业依赖度 主要表现为对其上游煤炭和电力行业的依赖以及下游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依赖。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主要存在以下进入壁垒。 水泥行业作为我国基础原材料行业,由于其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专用设备的 价值较高,且设备专用性较强,行业面临高度的政策壁垒、较高的资金壁垒和较低的技术壁 垒。 一是政策壁垒。目前,我国在政策导向上对进入水泥行业的企业资质、规模、技术装备等提 出了具体的准入标准,对不符合发展方向的新建项目提高了行政核准的级别与审批难度。如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中,已明确规定“除一些受市场 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限制新日产 2000 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此 类项目,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因此,我国水泥行业具有较高的国 家产业政策 壁垒。 二是资金壁垒。水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对于政策鼓励的大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 产线,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并且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需要 1~1.5 年,还需数 额较大的流动资金维持正常的生产周转。此外,对于新建水泥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企业自 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 35%以上;政策还规定,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项目,银行根据独 立审贷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及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银行不 得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资源壁垒。水泥是资源高消耗型行业,按矿石开采回收率 90%、开采运输损失 10%、生 产工艺损失 1%计算,1 吨水泥熟料约需消耗石灰石 1.21 吨。近年来,为符合环境保护、生 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风景旅游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不断完 善 和落实,我国对矿山资源开采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整顿关停了大量不合格石灰石小矿点,直 接导致石灰石开采量和供应量逐渐减少、石灰石价格不断上升。是否拥有稳定的石灰石供应 渠道将直接限制水泥企业的发展。且按照水泥矿产资源的管理,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 采 30 年以上的资源保证。 四是区域壁垒。目前在中国,新企业进入一个地区的市场,需要当地政府的允许和支持,而 当地政府更加偏向于支持本地的水泥企业,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壁垒。水泥行业具有很 强的地域性特征,区域市场垄断严重,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实力比较雄厚的水泥企业。比如河 北水泥龙头企业有冀东水泥和太行水泥,甘肃有祁连山水泥,湖北省有华新水泥,新疆有天 山股份,安徽省有海螺水泥、巢东股份,山西有*ST 大水和狮头股份,江西省有江西水泥, 陕西省有 ST 秦岭,内蒙古有西水股份,宁夏有赛马实业,浙江有尖峰集团,四川省有四川 金顶和四川双马,福建省有福建水泥,吉林有亚泰集团。这些地区水泥产量足以满足当地的 需求,新的水泥企业很难进入,当地政府更加倾向于扶植本地的水泥企业,对其他地区的企 业来说有一定的区域壁垒。 退出壁垒。总体上,我国水泥行业的退出壁垒较高,亏损企业难以退出市场,其所承载的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