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恩格斯的译文。有人描述这种情形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 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 (即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 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 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逐渐否定过去的资产阶级的 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并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19年12月,他在《告 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 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并认为“共和政治为少 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1920年5月,他 在上海积极组织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9月,他发表《谈政治》的长文 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利阶级底时代, Democracy必然 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 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 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些言论和活动表明,他已经把 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毛泽东在五 四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4月,毛泽东与 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同年,他在第一次北京之行期 间,受到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他主编《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 命,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全世界”,“我们应当起而仿效”。1919年12月他第 二次到北京,热心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4月,他从北京 到上海逗留至7月,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思想迅速 发生变化,从理论到实践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恽代 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李汉俊、向警予、髙君宇、何叔衡、余秀 松、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杨匏安、张闻天、罗亦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也先后 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 胧的向往,有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 清晰的。”人们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无政府主义、新 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刊 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恩格斯的译文。有人描述这种情形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 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 (即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 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 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逐渐否定过去的资产阶级的 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并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19年12月,他在《告 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 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并认为“共和政治为少 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1920年5月,他 在上海积极组织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9月,他发表《谈政治》的长文 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利阶级底时代,Democracy必然 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 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 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些言论和活动表明,他已经把 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毛泽东在五 四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4月,毛泽东与 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同年,他在第一次北京之行期 间,受到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他主编《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 命,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全世界”,“我们应当起而仿效”。1919年12月他第 二次到北京,热心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4月,他从北京 到上海逗留至7月,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思想迅速 发生变化,从理论到实践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恽代 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李汉俊、向警予、高君宇、何叔衡、余秀 松、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杨匏安、张闻天、罗亦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也先后 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 胧的向往,有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 清晰的。”人们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无政府主义、新 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刊 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