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 History of The CCP》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1,文件大小:320.6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和两大历史任务 (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独立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 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 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 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 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 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 盛世已蕴含着衰败,落后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纪中叶,急于向外扩张的英国,以 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这个封建专制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被突如其来的外来因素打断了。 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 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 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 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 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这种情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在十九世纪下半叶, 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的资本主义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但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制度不但 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 着明显优势。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 是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这是一个方面的变化 另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外国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发展,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 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为了这个目的,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和两大历史任务 (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独立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 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 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 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 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 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 盛世已蕴含着衰败,落后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纪中叶,急于向外扩张的英国,以 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这个封建专制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被突如其来的外来因素打断了。 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 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 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 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 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这种情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在十九世纪下半叶, 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的资本主义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但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制度不但 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 着明显优势。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 是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这是一个方面的变化。 另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外国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发展,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 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为了这个目的,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

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尽管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仍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 式,但在实际上已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 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状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 家 上述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 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 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1902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喊出了多少爱国者满腔悲愤的心情。 (二)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 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地主阶级作为统治力量,很多时候变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农民阶级既受封建势 力剥削,又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处境艰难;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队伍不 断壮大。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四)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 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 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

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尽管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仍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 式,但在实际上已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 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状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 家。 上述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 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 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1902年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喊出了多少爱国者满腔悲愤的心情。 (二)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 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地主阶级作为统治力量,很多时候变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农民阶级既受封建势 力剥削,又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处境艰难;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队伍不 断壮大。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四)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封建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 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 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

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 人民痛苦的根源。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 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 程 (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最初是农民 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前者规模之大, 发展之快,组织制度之完备,斗争威力之大,都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巅峰。1853年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 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 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 后的一面,但凭借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斗争,使掀起 瓜分中国狂潮的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 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但是,农 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提不出科学的有远见的斗争纲领,这支强大的反帝反封建 的主力军,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的。 (二)地主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到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上 (三)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首先是维新派。这场以“救亡图存”为号召、以建 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虽然以失败表明资 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却通过对中国制度和文化的反思,把“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推进到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进化论、“天赋 人权”、“三权分立”、政党政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成为反对封建主义和救

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 人民痛苦的根源。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 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 程。 (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最初是农民 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前者规模之大, 发展之快,组织制度之完备,斗争威力之大,都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巅峰。1853年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 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 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 后的一面,但凭借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斗争,使掀起 瓜分中国狂潮的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 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但是,农 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提不出科学的有远见的斗争纲领,这支强大的反帝反封建 的主力军,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的。 (二)地主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到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上 (三)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首先是维新派。这场以“救亡图存”为号召、以建 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虽然以失败表明资 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却通过对中国制度和文化的反思,把“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推进到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进化论、“天赋 人权”、“三权分立”、政党政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成为反对封建主义和救

亡图存的思想武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 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 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 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 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三、辛亥革命 中国人是带着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和签定 《辛丑条约》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片濒临 毁灭的悲惨前景。中国人民在进行各种未能成功的反抗之后,又起来革命了 几乎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轫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从事以推翻清王朝专 制统治为目标的革命斗争。其代表人物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革命 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他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振兴中 华”的口号。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一系列武装起义的革命手段来实现这 个纲领。在此之前,虽然已有人受欧风美雨的影响而提出怀疑君主政治的思想,但他 们不敢设想在中国推翻君主制度和由它代表的社会制度。孙中山鼓吹民主共和,树立 起一种新的目标,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自觉地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进行斗争。毛泽 东曾经这样评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 山开始的。”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是20世 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 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辛亥革命后, 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 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各种各样的政党竞相宣告成立。这无疑有利于 吸引和动员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主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 从此,中国开始走出了家族统治和封建社会形态,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加快了社会

亡图存的思想武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 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 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 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 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三、辛亥革命 中国人是带着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和签定 《辛丑条约》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片濒临 毁灭的悲惨前景。中国人民在进行各种未能成功的反抗之后,又起来革命了。 几乎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轫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从事以推翻清王朝专 制统治为目标的革命斗争。其代表人物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革命 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他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振兴中 华”的口号。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一系列武装起义的革命手段来实现这 个纲领。在此之前,虽然已有人受欧风美雨的影响而提出怀疑君主政治的思想,但他 们不敢设想在中国推翻君主制度和由它代表的社会制度。孙中山鼓吹民主共和,树立 起一种新的目标,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自觉地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进行斗争。毛泽 东曾经这样评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 山开始的。”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是20世 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 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辛亥革命后, 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 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各种各样的政党竞相宣告成立。这无疑有利于 吸引和动员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主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 从此,中国开始走出了家族统治和封建社会形态,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加快了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判断、风俗习惯 等诸多方面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 辛亥革命也有明显的弱点。它没有能提出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 领,没有能比较广泛地发动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 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实 在太微弱了,并且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完全割断的联系,而同广大的下层 劳动群众严重脱离。这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斗争进行到底。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 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 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 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 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 败了,他是“无果之花”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定位的起 点,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它对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巨大冲击,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 无法稳定下来;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这为中 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历史的契机。辛亥革命的成功,鼓 舞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它的失败,又给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人们 逐渐地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探索新的道 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正如林伯渠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 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 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 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的队伍中是不缺少这样的 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 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成果。 总之,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近代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 历史准备。这个历史准备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次重大斗争都程度不同地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判断、风俗习惯 等诸多方面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 辛亥革命也有明显的弱点。它没有能提出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 领,没有能比较广泛地发动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 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实 在太微弱了,并且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完全割断的联系,而同广大的下层 劳动群众严重脱离。这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斗争进行到底。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 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 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 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 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 败了,他是“无果之花”。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定位的起 点,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它对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巨大冲击,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 无法稳定下来;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这为中 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历史的契机。辛亥革命的成功,鼓 舞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它的失败,又给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人们 逐渐地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探索新的道 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正如林伯渠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 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 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 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的队伍中是不缺少这样的 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 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成果。 总之,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近代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 历史准备。这个历史准备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次重大斗争都程度不同地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

面是历次重大斗争的失败表明,西方的道路行不通,中国革命必须在先进阶级的领导 下寻找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 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 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 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 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 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面对残酷的 现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甘于失败。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 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满怀着对实行 议会制的真诚和期望而奔走呼号惨遭北洋军阀的卑鄙暗杀。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 凯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换来的是反动军阀的疯狂镇压。这样那样的救国方 案都试过了,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在中国的 先进分子中,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 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官僚买办资本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和 外国列强势力;民族资本多为中小资本,发展缓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它富于革命性、组织性、纪律性。它有三个特 点:受三重压迫;人数虽少,分布集中,易于形成战斗力,便于传播革命思想;大多 出身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易于建立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五、思想启蒙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在戊戌维新运动 过程中,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民 权、共和旗帜。但是,他们都没有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集中而深刻的清 理,对自由、民主等现代思想的集中而系统的宣传也未曾有过。中国需要一场振聋发 聩的思想启蒙运动

面是历次重大斗争的失败表明,西方的道路行不通,中国革命必须在先进阶级的领导 下寻找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 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 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 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 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 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面对残酷的 现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甘于失败。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 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满怀着对实行 议会制的真诚和期望而奔走呼号惨遭北洋军阀的卑鄙暗杀。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 凯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换来的是反动军阀的疯狂镇压。这样那样的救国方 案都试过了,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在中国的 先进分子中,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 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官僚买办资本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和 外国列强势力;民族资本多为中小资本,发展缓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它富于革命性、组织性、纪律性。它有三个特 点:受三重压迫;人数虽少,分布集中,易于形成战斗力,便于传播革命思想;大多 出身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易于建立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五、思想启蒙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在戊戌维新运动 过程中,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民 权、共和旗帜。但是,他们都没有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集中而深刻的清 理,对自由、民主等现代思想的集中而系统的宣传也未曾有过。中国需要一场振聋发 聩的思想启蒙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 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 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 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并充当撰稿人,北 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以往先觉们进 行的救国斗争之所以失败,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 因。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 为主要思想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 礼教提出全面挑战。通过批判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 网,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 人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生过片面性的缺点,夸大了东方文化的落后 性,甚至把某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糟柏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对新文 化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 旧文化的斗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这也是新 文化运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提倡民 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当时提倡的民 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 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 学知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 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 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 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并充当撰稿人,北 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以往先觉们进 行的救国斗争之所以失败,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 因。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 为主要思想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 礼教提出全面挑战。通过批判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 网,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 人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生过片面性的缺点,夸大了东方文化的落后 性,甚至把某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糟柏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对新文 化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 旧文化的斗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这也是新 文化运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提倡民 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当时提倡的民 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 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 学知识

2、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倡言“文学革命”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使 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 流。但是也有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 必要性;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它的弱点主要是: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 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 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 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 国民性,是不可能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 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 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 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学生3000 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 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在 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 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 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 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 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迫于

2、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倡言“文学革命”。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使 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 流。但是也有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 必要性;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它的弱点主要是: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 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 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 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 国民性,是不可能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 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 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 展。 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学生3000 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下,这 场风暴一度转入低潮。从6月3日起,学生重新走上街头讲演,又有大批学生被捕。在 此重要关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 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 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 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 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迫于

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 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二)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它是由学生 工人和其他民众掀起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 义。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这些 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 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他在 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10月、11月,他在《新青年》上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 和社会主义理论,并认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 来”。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几位留学日本期间接触过马克思 主义学说的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起过重要的作用。李达从 1919年秋到1920年夏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 览》,寄回国内出版,对国内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杨匏安 于1919年10月至12月间连续发表文章,对各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要点及其创始人的生平 进行了介绍,而《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全面而简 要的阐述,是中国人所写的又一篇比较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 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

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 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二)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它是由学生、 工人和其他民众掀起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 义。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这些 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 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他在 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著文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10月、11月,他在《新青年》上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 和社会主义理论,并认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 来”。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几位留学日本期间接触过马克思 主义学说的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起过重要的作用。李达从 1919年秋到1920年夏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 览》,寄回国内出版,对国内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杨匏安 于1919年10月至12月间连续发表文章,对各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要点及其创始人的生平 进行了介绍,而《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全面而简 要的阐述,是中国人所写的又一篇比较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 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

恩格斯的译文。有人描述这种情形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 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 (即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 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 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逐渐否定过去的资产阶级的 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并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19年12月,他在《告 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 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并认为“共和政治为少 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1920年5月,他 在上海积极组织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9月,他发表《谈政治》的长文 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利阶级底时代, Democracy必然 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 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 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些言论和活动表明,他已经把 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毛泽东在五 四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4月,毛泽东与 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同年,他在第一次北京之行期 间,受到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他主编《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 命,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全世界”,“我们应当起而仿效”。1919年12月他第 二次到北京,热心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4月,他从北京 到上海逗留至7月,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思想迅速 发生变化,从理论到实践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恽代 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李汉俊、向警予、髙君宇、何叔衡、余秀 松、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杨匏安、张闻天、罗亦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也先后 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 胧的向往,有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 清晰的。”人们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无政府主义、新 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刊 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

恩格斯的译文。有人描述这种情形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 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 (即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 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 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逐渐否定过去的资产阶级的 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并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19年12月,他在《告 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 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并认为“共和政治为少 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1920年5月,他 在上海积极组织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9月,他发表《谈政治》的长文 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利阶级底时代,Democracy必然 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 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 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些言论和活动表明,他已经把 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毛泽东在五 四运动的推动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4月,毛泽东与 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同年,他在第一次北京之行期 间,受到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后,他主编《湘江评论》,热情歌颂十月革 命,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全世界”,“我们应当起而仿效”。1919年12月他第 二次到北京,热心阅读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4月,他从北京 到上海逗留至7月,同陈独秀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思想迅速 发生变化,从理论到实践已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恽代 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李汉俊、向警予、高君宇、何叔衡、余秀 松、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杨匏安、张闻天、罗亦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也先后 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时,他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 胧的向往,有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 清晰的。”人们还分不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无政府主义、新 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刊 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