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10月至1956年8月)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上个学期党史一共讲了五章。(回顾前五章内容)这个学期学习后六章。前五章讲的是 新民主义时期,后五章讲的是社会主义时期。从全部内容的布局看,很明显第六章是一个过渡章 节:很好地衔接了前五章和后四章。从党史的角度看,1949年10月至1956年8月同样是个非常重要 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医治了战争创伤,巩固了新生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进行 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并且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国社 会历经了重大的变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这时候起,中国实际上进入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方案的确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新政协的召开与新中国成立方案的确定 1、新政协的召开及主要贡献 新中国的政权必须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这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便已确定的。但是,如保使 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人士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将新中国建立在合法的、 坚实的基础之上。为此,中共倡导并领导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本次会议 于1949年9月21至9月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各界人士共622人参加了会 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1)这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一系列 有关建立新中国的法律文件和决议案。 《共同纲领》在序言之下分列了总纲、政权机关、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 政策等7章60条内容。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及新中国的军事制度、 文化教育制定、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共同纲领》作弄为中共建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已成型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构想的延续和确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16人为 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政府府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新中国的诞生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10月至1956年8月)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上个学期党史一共讲了五章。(回顾前五章内容)这个学期学习后六章。前五章讲的是 新民主义时期,后五章讲的是社会主义时期。从全部内容的布局看,很明显第六章是一个过渡章 节:很好地衔接了前五章和后四章。从党史的角度看, 1949年10月至1956年8月同样是个非常重要 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医治了战争创伤,巩固了新生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进行 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并且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国社 会历经了重大的变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这时候起,中国实际上进入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方案的确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一)、新政协的召开与新中国成立方案的确定 1、新政协的召开及主要贡献 新中国的政权必须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这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便已确定的。但是,如保使 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界人士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将新中国建立在合法的、 坚实的基础之上。为此,中共倡导并领导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本次会议 于1949年9月21至9月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各界人士共622人参加了会 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1)这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一系列 有关建立新中国的法律文件和决议案。 《共同纲领》在序言之下分列了总纲、政权机关、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 政策等7章60条内容。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及新中国的军事制度、 文化教育制定、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共同纲领》作弄为中共建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对20世纪40年代初期已成型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构想的延续和确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16人为 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政府府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新中国的诞生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 J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之前,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 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 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机构 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许多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 知名人士和专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新中国的诞 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时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前面已经 讲过) 其一、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 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 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其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党从建立的时候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 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 确道路。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 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其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不单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是继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个人口占全 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 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努力 (一)建国之初的形势和面临的考验 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建国初形势的主流。这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在国内党成为执政 党,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 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政府高效、廉洁地运转,获得解放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 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全国上下呈现出蓬勃兴 旺、万象更新的局面。 在国际上:新中国一经成立,就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先后与苏联及欧亚十多个人民民主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 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之前,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 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 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机构 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许多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 知名人士和专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新中国的诞 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时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前面已经 讲过) 其一、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 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 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其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党从建立的时候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 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 确道路。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 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其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不单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是继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个人口占全 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 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努力 (一)建国之初的形势和面临的考验 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建国初形势的主流。这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在国内党成为执政 党,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 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政府高效、廉洁地运转,获得解放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 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全国上下呈现出蓬勃兴 旺、万象更新的局面。 在国际上:新中国一经成立,就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先后与苏联及欧亚十多个人民民主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和有关协定。同时,在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则下,积极改善、发展同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到1951年,新中国 同印度等四个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及瑞典等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建国伊始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 军事上,战争基本胜利,但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的百万军队仍盘踞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 屿。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败时遗留下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的恶霸势力相勾结,同新生的人民政 权作斗争。很多影视剧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斗争。如乌龙山剿匪记等。 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28个字来形容生产萎缩,交通梗塞 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能不能制止恶性通货膨胀,能不能 抑制物价上涨,能不能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使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站稳脚跟, 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 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反动统 治已被摧毁,但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仍是建国初期人主要矛盾。工 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开始上升,但暂时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 此外,党自身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党能否经得往执政的考验,和从事和平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继 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戒不躁的优良传统,能否在新的任务面前学会领导建设的本领。。这 是当时很多人十分关注的。 总之,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站住脚跟,党是否能管好国家,在当时很多人是有疑问的,这个问 题只能由实践才能作出回答。面对困难和持挑战,中央则保持清醒头脑,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 各项基本方针,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设计提问,建国之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努力 1、全国大陆的统一 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从49年9、10月至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28 万余人,实现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 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在新解放区,也开展了大规模 的剿匪作战,歼灭土匪和武装特务260余万人,使历史上遗留下来匪患得到根绝。使建国初期纷繁复 杂的政府工作迅速打开局面 2、创建各级民主政权
约》和有关协定。同时,在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则下,积极改善、发展同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到1951年,新中国 同印度等四个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及瑞典等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建国伊始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 军事上,战争基本胜利,但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的百万军队仍盘踞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 屿。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败时遗留下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的恶霸势力相勾结,同新生的人民政 权作斗争。很多影视剧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斗争。如乌龙山剿匪记等。 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28个字来形容生产萎缩,交通梗塞, 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能不能制止恶性通货膨胀,能不能 抑制物价上涨,能不能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使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站稳脚跟, 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 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反动统 治已被摧毁,但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仍是建国初期人主要矛盾。工 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开始上升,但暂时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 此外,党自身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党能否经得往执政的考验,和从事和平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继 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戒不躁的优良传统,能否在新的任务面前学会领导建设的本领。。这 是当时很多人十分关注的。 总之,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站住脚跟,党是否能管好国家,在当时很多人是有疑问的,这个问 题只能由实践才能作出回答。面对困难和持挑战,中央则保持清醒头脑,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 各项基本方针,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设计提问,建国之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努力 1、全国大陆的统一 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从49年9、10月至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128 万余人,实现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 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在新解放区,也开展了大规模 的剿匪作战,歼灭土匪和武装特务260余万人,使历史上遗留下来匪患得到根绝。使建国初期纷繁复 杂的政府工作迅速打开局面。 2、创建各级民主政权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在各新解放地区,旧政权被打粹,新政权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 下,建立了一种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军事管制委员会,来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接管国民党的 一切公共机关,维护社会秩序,帮助各地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地方人民政府。到1951年9月 底,全国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省辖市和县,以及直到基层的政权机构基本建立起来。 3、建立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 在新解放区,没收官僚资本是城市军管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根据东北、华北解放战争期间接 管城市的经验,对官僚资本采取了国民党政权机关不同的办法,不是打碎它们的机构,而是保持原 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接收下来。由于官僚资本在解放前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教材 462) 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过程中,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也逐步建立起来。到1950年初,合计接管官僚 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构成了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 同时,人民政府还废除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 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经济等方面的利 益 4、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 财政经济困难的原因 建国之初,我国财政经济异常困难,在当时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大致有:一个是战争还在进 行,支援战争开支巨大。二是为了社会稳定,对旧政府的留下几百万公教人员采取了只要不反抗新政 府,一律包下来的政策。这要当时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薄老所言:包下来,给予工作和生活出路。再 转入生产的办法比较好。这是有秩序地给饭吃,比把社会弄得乱七八糟好。社会安定了,才会较易 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其结果是由政府付给和支付薪金的脱产人员突破了九百万。加重了财政财政负 荷。三是为了恢复生产,疏通交通,也需要大量资金。财政支在飞速增长,财政收入因战争增长很 慢。财政赤字在当时只能靠增发货币来弥补。 措施 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平拟大波动,政府依据实际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比如说:积极参 与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掌握物资,组织抛售,比如说吸收游资,紧缩通货等。特别是为了打击 投机资本而组织的两场战役。即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统一财经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供求平衡。党和人民政府为 此作了大量工作。1950年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现金管理。还决定紧缩编 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发行公债、节约开支等。 这些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使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日趋稳定。有几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上 海的批发指数,1949年6月为100,到期1950年增到2097.9上涨二十多倍:打击投机和稳定物价后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在各新解放地区,旧政权被打粹,新政权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 下,建立了一种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军事管制委员会,来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接管国民党的 一切公共机关,维护社会秩序,帮助各地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地方人民政府。到1951年9月 底,全国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省辖市和县,以及直到基层的政权机构基本建立起来。 3、建立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 在新解放区,没收官僚资本是城市军管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根据东北、华北解放战争期间接 管城市的经验,对官僚资本采取了国民党政权机关不同的办法,不是打碎它们的机构,而是保持原 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接收下来。由于官僚资本在解放前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教材 462), 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过程中,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也逐步建立起来。到1950年初,合计接管官僚 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构成了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 同时,人民政府还废除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 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经济等方面的利 益。 4、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 财政经济困难的原因 建国之初,我国财政经济异常困难,在当时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大致有:一个是战争还在进 行,支援战争开支巨大。二是为了社会稳定,对旧政府的留下几百万公教人员采取了只要不反抗新政 府,一律包下来的政策。这要当时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薄老所言:包下来,给予工作和生活出路。再 转入生产的办法比较好。这是有秩序地给饭吃,比把社会弄得乱七八糟好。社会安定了,才会较易 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其结果是由政府付给和支付薪金的脱产人员突破了九百万。加重了财政财政负 荷。三是为了恢复生产,疏通交通,也需要大量资金。财政支在飞速增长,财政收入因战争增长很 慢。财政赤字在当时只能靠增发货币来弥补。 措施 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平拟大波动,政府依据实际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比如说:积极参 与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掌握物资,组织抛售,比如说吸收游资,紧缩通货等。特别是为了打击 投机资本而组织的两场战役。即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统一财经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供求平衡。党和人民政府为 此作了大量工作。1950年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现金管理。还决定紧缩编 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发行公债、节约开支等。 这些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使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日趋稳定。有几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上 海的批发指数,1949年6月为100,到期1950年增到2097.9上涨二十多倍;打击投机和稳定物价后
以1950年3月全国的批发指数为100,到1950年12月为85.4,1951年12月为85.4,1951年12月为 92.4,1952年12月为92.6保持稳定并略有回落 意义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这 个胜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站稳了脚跟,从经济上巩固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指出其不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它证明中国 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强有力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 5、七届三中全会原因主要内容 原因 财政经济初步好转之后,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p4671950春货币流通量下降、商品 销售额锐减,银行存款剧增,许多工商业呈现萧条,工人失业增多。这些困难,部分是虚假购买力 的迅速消失造成的,部分是私营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当然也与前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有关。不管是 何种原因造成,问题的存在本身说明财政经济的好转,还不是根本好转 主要内容 为了争取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于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分 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即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毛泽东向全会作了 题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奋斗》。提出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即:争取我国财 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报告指出,现在我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状况 开始好转,但还是根本的好转,要争取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 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针对有些地区在对待阶级关系上出现某些“左”的倾向,毛泽东在会上还作了题为《不要四面 出击》的讲话,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 级。完成这项任务的策略方针,即: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 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不能四面出击,树敌太 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必须在某一方面有所让步,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 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这说明建国初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 人民大众同三大敌人之间的矛盾 全会明确反对企图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在当时,劳资关系的紧张和打 击投杋资本的辉煌胜利,使党内很多人误为斗争的主要对象是资产阶段。针对这种情况,会议批评 了认为可以提早可以消灭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团 结他们,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不要把他们推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 斗争为主,是节制资本而不是挤走资本,消灭资本 意义
以1950年3月全国的批发指数为100,到1950年12月为85.4,1951年12月为85.4,1951年12月为 92.4,1952年12月为92.6保持稳定并略有回落。 意义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这 个胜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站稳了脚跟,从经济上巩固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指出其不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它证明中国 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强有力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 5、七届三中全会原因主要内容 原因 财政经济初步好转之后,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p467 1950春货币流通量下降、商品 销售额锐减,银行存款剧增,许多工商业呈现萧条,工人失业增多。这些困难,部分是虚假购买力 的迅速消失造成的,部分是私营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当然也与前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有关。不管是 何种原因造成,问题的存在本身说明财政经济的好转,还不是根本好转。 主要内容 为了争取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于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分 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即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毛泽东向全会作了 题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奋斗》。提出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即:争取我国财 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报告指出,现在我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状况 开始好转,但还是根本的好转,要争取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 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针对有些地区在对待阶级关系上出现某些“左”的倾向,毛泽东在会上还作了题为《不要四面 出击》的讲话,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 级。完成这项任务的策略方针,即: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 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不能四面出击,树敌太 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必须在某一方面有所让步,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 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这说明建国初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 人民大众同三大敌人之间的矛盾。 全会明确反对企图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在当时,劳资关系的紧张和打 击投机资本的辉煌胜利,使党内很多人误为斗争的主要对象是资产阶段。针对这种情况,会议批评 了认为可以提早可以消灭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团 结他们,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不要把他们推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 斗争为主,是节制资本而不是挤走资本,消灭资本。 意义
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 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6、抗美援朝战争 (1)朝鲜内战 正当中国人民全面落实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旗号武装干涉朝鲜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7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由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开入朝鲜作战。朝鲜问 题成为国际问题。 侵朝美军认为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即使出兵也不足为患。因此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 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新中国 面临着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在这严重形势危急关头下,朝鲜党和政府向党和中央政府提出兵援助 的请求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的制定 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敢不敢,能不能迎战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这是一个非同 小可的问题。当时我国的形势是:经济恢复刚刚开始,战争创伤尚待养息,财政状况还很困难,新 区土改还没有进行,人民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武器装备还很落后,海军、空军处于初创阶段。如 果出兵参战,能不能打赢?会不会“引火上身”,“惹火上门”,使经济建设不能进行?党内外的 许多人都心在疑虑,主张暂缓出兵。面对这样的紧急局势,毛泽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出出兵的必要性在于:如果让 美军占领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我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建设,国际国同内反动气焰势必嚣张, 于中国、于东方都极为不利。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在于:反侵略战争的正义 性,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的战斗经验,不怕牺牲的勇敢作战精神,后勤支援近便;同是时作好了美 军轰炸大工业城市的准备,用当时泊话讲:即便如此,等于解放战争晩胜利几年就是了。据此,会 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到1951年6月,志 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八个月,连续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 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敌人被迫同意与我进行停战谈判 1951年7月双方开始谈判,朝鲜战争转入边打边谈阶段。在持续两年的打打谈谈中,美国为了使 朝中方面在谈判中让步,将其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这种军 事压力未能奏效,美国不得不下决心结束战争。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字。 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 际威望空前提髙,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帝国主义
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 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6、抗美援朝战争 (1)朝鲜内战 正当中国人民全面落实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旗号武装干涉朝鲜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7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由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开入朝鲜作战。朝鲜问 题成为国际问题。 侵朝美军认为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即使出兵也不足为患。因此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 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新中国 面临着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在这严重形势危急关头下,朝鲜党和政府向党和中央政府提出兵援助 的请求。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的制定 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敢不敢,能不能迎战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这是一个非同 小可的问题。当时我国的形势是:经济恢复刚刚开始,战争创伤尚待养息,财政状况还很困难,新 区土改还没有进行,人民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武器装备还很落后,海军、空军处于初创阶段。如 果出兵参战,能不能打赢?会不会“引火上身”,“惹火上门”,使经济建设不能进行?党内外的 许多人都心在疑虑,主张暂缓出兵。面对这样的紧急局势,毛泽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出出兵的必要性在于:如果让 美军占领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我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建设,国际国同内反动气焰势必嚣张, 于中国、于东方都极为不利。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在于:反侵略战争的正义 性,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的战斗经验,不怕牺牲的勇敢作战精神,后勤支援近便;同是时作好了美 军轰炸大工业城市的准备,用当时泊话讲:即便如此,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据此,会 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到1951年6月,志 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八个月,连续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 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敌人被迫同意与我进行停战谈判。 1951年7月双方开始谈判,朝鲜战争转入边打边谈阶段。在持续两年的打打谈谈中,美国为了使 朝中方面在谈判中让步,将其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这种军 事压力未能奏效,美国不得不下决心结束战争。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字。 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侵略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 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帝国主义
从此不敢轻易欺侮和侵犯中国,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但 是,由于这场战争和美国的插足,使中国党和政府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7、镇压反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护国民党的一部分反动势力尚未完全清除,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一部 分国民党残余的匪徒与基层恶霸势力,以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又活跃起来。为了巩固新 生政权,镇压反革命成势在必行。 从1950年12月始,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 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女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运动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意义:历时一年的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曾经 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反动会道门等黑社会组织及旧中国历代政府都未能肃清的湘西、广西匪 患基本上被肃清。我国社会秩序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改 革建设工作。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多项民主改革的推行 (一)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约2/3的新解放和等解放地区没有进行土改。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讨 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照这部法律,土改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 来 1、土改的目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 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改政策的新规定 一是调整了富农政策,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改为保存富农经济,即富农自耕和雇人耕种 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一般亦予以保留不动,唯半地主式富农出租大量 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二是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 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财产(如货币、衣物、金银首饰等)不予没收;对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其 保留土地数量的标准,即人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人均土地数量的200%者均不动,特别情况下 超过此标准也可酌情予以照顾 是工作方法,强调土改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坚持把放手发动群众和引导群众 相结合
从此不敢轻易欺侮和侵犯中国,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但 是,由于这场战争和美国的插足,使中国党和政府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7、镇压反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护国民党的一部分反动势力尚未完全清除,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一部 分国民党残余的匪徒与基层恶霸势力,以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又活跃起来。为了巩固新 生政权,镇压反革命成势在必行。 从1950年12月始,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 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女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运动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意义:历时一年的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曾经 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反动会道门等黑社会组织及旧中国历代政府都未能肃清的湘西、广西匪 患基本上被肃清。我国社会秩序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改 革建设工作。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 一、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多项民主改革的推行 (一)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约2/3的新解放和等解放地区没有进行土改。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讨 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照这部法律,土改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 来。 1、土改的目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 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改政策的新规定 一是调整了富农政策,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改为保存富农经济,即富农自耕和雇人耕种 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一般亦予以保留不动,唯半地主式富农出租大量 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二是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 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财产(如货币、衣物、金银首饰等)不予没收;对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其 保留土地数量的标准,即人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人均土地数量的200%者均不动,特别情况下 超过此标准也可酌情予以照顾。 三是工作方法,强调土改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坚持把放手发动群众和引导群众 相结合
3、土改的基本步骤 (1)、发动群众。各地组织了大批工作队到农村中去(每年达30万人以上),深入群众,召开农业 代表会议,举办农民积极分子短期训练班,批判“和平土改”、“官办土改”等观点。宣传土地改 革法,逐步把农民组织起来。由少数的贫雇农小组发展到包括中农在内的农民协会,建立反封建的 统一战线,作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吐苦水”、“挖穷根”、“算 剥削帐”,讨论“谁养活谁”等方式让农民用自身经历进行自我教育,以提高阶级觉悟和政策水 平。然后农民群众自动起来打倒地主。对罪大恶极破坏土地改革的恶霸不法地主,则召开审判大 会,揭发控诉,并由人民法庭依法逮捕、惩处。打击地主阶级的威风,树立起农民阶级的统治权 力 (2)、划分农村阶级。1950年8月4日,政务院第44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 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着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公 布的《怎样分析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稍加删改补充,并易名为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决定》,重新发布,以作为划分阶级的依 据。具体工作中首先通过农民协会组织群众,学习、掌握划分标准;然后进行试划,先把地主富农 划出来,以分清阵线;再在农民内部,充分发扬民主,采取自报公议方式,允许个人反复申辩,由 群众审议评定。最后由乡人民政府批准并张榜公布。经过划分阶级成份,划清了农村阶级阵线,为 分配土地创造了条件。 (3)、没收、分配土地。在划定阶级后,按土地改革法有关规定没收土地和多余财产,然后平 分。以乡或相当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 调整办法,按人口统一分配土地。最后复査分配情况,解决遗留问题,颁发土地证,并整顿加强农 村政权 4、土改的意义 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这次土改中获得了土地,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 度基础一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消灭。这次土改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 村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 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党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阶 级队伍,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为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进步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其它民主改革 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相配合,党还领导人民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主改革 1、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 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要求以足够的力量放手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 揭露和控诉存在于旧企业中、接收后还没有来得及改革的封建把头制等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清除
3、土改的基本步骤 (1)、发动群众。各地组织了大批工作队到农村中去(每年达30万人以上),深入群众,召开农业 代表会议,举办农民积极分子短期训练班,批判“和平土改”、“官办土改”等观点。宣传土地改 革法,逐步把农民组织起来。由少数的贫雇农小组发展到包括中农在内的农民协会,建立反封建的 统一战线,作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吐苦水”、“挖穷根”、“算 剥削帐”,讨论“谁养活谁”等方式让农民用自身经历进行自我教育,以提高阶级觉悟和政策水 平。然后农民群众自动起来打倒地主。对罪大恶极破坏土地改革的恶霸不法地主,则召开审判大 会,揭发控诉,并由人民法庭依法逮捕、惩处。打击地主阶级的威风,树立起农民阶级的统治权 力。 (2)、划分农村阶级。1950年8月4日,政务院第44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 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着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公 布的《怎样分析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稍加删改补充,并易名为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决定》,重新发布,以作为划分阶级的依 据。具体工作中首先通过农民协会组织群众,学习、掌握划分标准;然后进行试划,先把地主富农 划出来,以分清阵线;再在农民内部,充分发扬民主,采取自报公议方式,允许个人反复申辩,由 群众审议评定。最后由乡人民政府批准并张榜公布。经过划分阶级成份,划清了农村阶级阵线,为 分配土地创造了条件。 (3)、没收、分配土地。在划定阶级后,按土地改革法有关规定没收土地和多余财产,然后平 分。以乡或相当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 调整办法,按人口统一分配土地。最后复查分配情况,解决遗留问题,颁发土地证,并整顿加强农 村政权。 4、土改的意义 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这次土改中获得了土地,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 度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消灭。这次土改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 村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 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党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阶 级队伍,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为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进步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其它民主改革 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相配合,党还领导人民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主改革。 1、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 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要求以足够的力量放手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 揭露和控诉存在于旧企业中、接收后还没有来得及改革的封建把头制等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清除
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把一批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行政和 生产管理的领导岗位,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实现企业管 理民主化,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名副其实的主人。 同时,通过运动在工人群众中进行自我教育,消除封建行帮、地域观念所造成的隔阂,加强工 人之间的团结和工人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这样就在企业收归人民的国家所有的基础 上,‘使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在这些企业中进一步体现出来。这是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 为社会主义企业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2、改革婚姻制度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 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几千年 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一个伟大变革,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在一个方面的深入。党和政府为广 泛宣传《婚姻法》和贯彻执行《婚姻法》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和组织工作,使新《婚姻法》的规定深 入人心 以新《婚姻法》的颁布为契机,引发了中国社会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化,这不但有 效地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成为人民 群众由切身利益和切身感受拥护新中国,拥护中共的一个重要原因 3、废除旧社会遗留的各种丑恶现象 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斗争,由于与反恶霸斗争 有密切联系,当时也都带有民主改革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和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取缔卖 淫嫖娼。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先后査封妓院,逮捕并依法惩处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妓 院老板,对收容的妓女则集中起来进行教育改造,她们改造思想,医治性病,组织她们参加生产 学习技艺。经过学习教育,她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择偶成家,过上正常人 的生活。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这种在旧社会绵延几千年的丑恶现象顿时绝迹。 对吸毒、赌博等同旧中国反动统治势力和黑社会势力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病害,党和政府也严加 禁止。一方面发动群众有力地打击、制裁借此谋利的制毒、贩毒者和赌头、赌棍;一方面进行广泛 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觉悟,让吸毒者、嗜赌者自觉地戒毒、戒赌。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这些在 旧中国屡禁不绝、在西方社会也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社会病害,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居然 都被基本禁绝。这不能不引起全世界的惊奇和赞许 、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的初步进展 (一)、经济建设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围绕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来进行,主要内容是调整工商业。 1、调整工商业的原因 帮助资本家渡过生产难关,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通过前面学习可知:1949年11月 人民政府打击投机资本,在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中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 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等原因,发生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
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把一批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行政和 生产管理的领导岗位,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实现企业管 理民主化,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名副其实的主人。 同时,通过运动在工人群众中进行自我教育,消除封建行帮、地域观念所造成的隔阂,加强工 人之间的团结和工人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这样就在企业收归人民的国家所有的基础 上,‘使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在这些企业中进一步体现出来。这是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 为社会主义企业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2、 改革婚姻制度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 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几千年 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一个伟大变革,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在一个方面的深入。党和政府为广 泛宣传《婚姻法》和贯彻执行《婚姻法》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和组织工作,使新《婚姻法》的规定深 入人心。 以新《婚姻法》的颁布为契机,引发了中国社会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化,这不但有 效地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成为人民 群众由切身利益和切身感受拥护新中国,拥护中共的一个重要原因。 3、废除旧社会遗留的各种丑恶现象 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斗争,由于与反恶霸斗争 有密切联系,当时也都带有民主改革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和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取缔卖 淫嫖娼。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先后查封妓院,逮捕并依法惩处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妓 院老板,对收容的妓女则集中起来进行教育改造,她们改造思想,医治性病,组织她们参加生产, 学习技艺。经过学习教育,她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择偶成家,过上正常人 的生活。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这种在旧社会绵延几千年的丑恶现象顿时绝迹。 对吸毒、赌博等同旧中国反动统治势力和黑社会势力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病害,党和政府也严加 禁止。一方面发动群众有力地打击、制裁借此谋利的制毒、贩毒者和赌头、赌棍;一方面进行广泛 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觉悟,让吸毒者、嗜赌者自觉地戒毒、戒赌。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这些在 旧中国屡禁不绝、在西方社会也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社会病害,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居然 都被基本禁绝。这不能不引起全世界的惊奇和赞许。 二、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的初步进展 (一)、经济建设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围绕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来进行,主要内容是调整工商业。 1、调整工商业的原因 帮助资本家渡过生产难关,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通过前面学习可知:1949年11月, 人民政府打击投机资本,在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中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 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等原因,发生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
失业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合理调整工商业的任务,以保 证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各得其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内容和措施 包括调整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业与商业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内外 贸易的关系等,其实质是要理顺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重点是调整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 与私人经济的关系。主要办法是政府采取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以提高农 村购买力、调整税收负担、适当收缩国营商业、教育私营企业工人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等措施,合理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等。 3、意义 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使私营经济很快摆脱了困境,工业产量増加,市场交易活跃,也使国家税收 大幅度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政治建设 、民主建政 政治建设以民主建政为基本内容 建国初期,战争还在继续、国民经济还未恢复,也就是说,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这决定了我 国行政制度鲜明的过渡性特点。在中央一级,由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地方 级,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到1951年10月,全国大多数省、 市、县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其中有17个省会、69个市、186个县的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选举的方 式产生了各级人民政府 1953年,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诞生。根据这部选举法,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经过各级人大的层层选举,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本次会议通过了我国 第一部宪法和政府机构组织法。从此,全国人民代表人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髙权力机关,国务 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中央人民政府。这表明国家的政治基础已经从 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主建政已经跨出新的一步。 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 经结束。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指出:人民政协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 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其任 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通过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团 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国内外重大事项和重要 人事安排进行协商,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政协的部分职能和任务发生了转变。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952年8月,在总结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一级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以来的经验 上,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少数 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了比《共同纲领》更进一步的规定。到1956年9月,全国已建立内蒙 古和新疆维吾尔两个自治区,二十七个自治州和四十三个自治县。到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 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则是在1956年成立筹备委员会,而于1965年正式成立
失业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合理调整工商业的任务,以保 证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各得其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内容和措施 包括调整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业与商业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内外 贸易的关系等,其实质是要理顺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重点是调整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 与私人经济的关系。主要办法是政府采取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以提高农 村购买力、调整税收负担、适当收缩国营商业、教育私营企业工人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等措施,合理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等。 3、意义 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使私营经济很快摆脱了困境,工业产量增加,市场交易活跃,也使国家税收 大幅度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政治建设 1、民主建政 政治建设以民主建政为基本内容。 建国初期,战争还在继续、国民经济还未恢复,也就是说,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这决定了我 国行政制度鲜明的过渡性特点。在中央一级,由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地方一 级,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到1951年10月,全国大多数省、 市、县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其中有17个省会、69个市、186个县的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选举的方 式产生了各级人民政府。 1953年,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诞生。根据这部选举法,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经过各级人大的层层选举,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本次会议通过了我国 第一部宪法和政府机构组织法。从此,全国人民代表人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 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中央人民政府。这表明国家的政治基础已经从 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主建政已经跨出新的一步。 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 经结束。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指出:人民政协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 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其任 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通过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团 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国内外重大事项和重要 人事安排进行协商,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政协的部分职能和任务发生了转变。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952年8月,在总结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一级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以来的经验 上,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少数 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了比《共同纲领》更进一步的规定。到1956年9月,全国已建立内蒙 古和新疆维吾尔两个自治区,二十七个自治州和四十三个自治县。到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 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则是在1956年成立筹备委员会,而于1965年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