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2002年11月以来 第一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党的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以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 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 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 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 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 化建设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 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 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 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
第十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2002 年 11 月以来) 第一节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党的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共十六大 2002 年 11 月 8 日 至 14 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以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 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 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 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 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 化建设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 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 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 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
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 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二节沿着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贯彻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届中央全会 1、十六届一中全会 2002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 导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提供了组织保证。 2、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十六届二中全会 2003年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深化改革,努力形成行为 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是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 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 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 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十六届四中全会
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 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二节沿着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贯彻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届中央全会 1、十六届一中全会 2002 年 11 月 15 日 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 导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提供了组织保证。 2、 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十六届二中全会 2003 年 2 月 24 日 至 26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深化改革,努力形成行为 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 年 10 月 11 日 至 14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是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 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 “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 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 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 能力 5、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 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 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 举措,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 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 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増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 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 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 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
2004 年 9 月 16 日 至 1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 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 能力。 5、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 年 10 月 8 日 至 1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 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 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 举措,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 的基础上,实现 201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 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 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 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 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 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总要求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 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 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7、十六届七中全会 2007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总结了党的十六大 以来5年的工作,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良 宇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杜世成问题的 审查报告》 第三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与科学发展观 1、党的十七大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 年 10 月 8 日 至 1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 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总要求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 到 2020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 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 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7、十六届七中全会 2007 年 10 月 9 日 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总结了党的十六大 以来 5 年的工作,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良 宇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杜世成问题的 审查报告》。 第三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与科学发展观 1、党的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 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政治报告。 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 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 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 新期待,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 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十七大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 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五个统筹,以及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2007 年 10 月 15 日 至 2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 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政治报告。 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 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 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 新期待,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 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十七大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 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五个统筹,以及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把这个重大 论断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 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 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 充实、丰富和发展 第四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 贯彻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届中央全会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 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 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 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 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 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七届一中全 会 2007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把这个重大 论断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 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 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 充实、丰富和发展。 第四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 贯彻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届中央全会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 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 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 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 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 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七届一中全 会 2007 年 10 月 22 日 在北京举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十七届二中 全会 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贯彻 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 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 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按照到2020年建立起 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把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重要制度保障 3、掌握改革开放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十七届三中全 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今后一个时期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 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 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 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 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 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 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 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増强。 4、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十七届四中全会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 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十七届二中 全会 2008 年 2 月 25 日 至 27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贯彻 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 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 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按照到 2020 年建立起 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把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重要制度保障。 3、 掌握改革开放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十七届三中全 会 2008 年 10 月 9 日 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今后一个时期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到 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 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 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8 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 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 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 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 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 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4、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十七届四中全会 2009 年 9 月 15 日 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 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 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加 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 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 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 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 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 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 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七届五中 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 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 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 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 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6、坚持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十七届六中全会 年10月15日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 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加 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 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 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 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 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 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 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七届五中 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0 年 10 月 15 日 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 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 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 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6、坚持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十七届六中全会 2011 年 10 月 15 日
至18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 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奋斗。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对于加速我国小 康社会建设、促进大同社会的早日实现,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极高的重视。全会提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第五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的最新状况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 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髙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 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 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 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奋斗。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对于加速我国小 康社会建设、促进大同社会的早日实现,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极高的重视。全会提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第五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的最新状况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 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 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 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和党的自身状况,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保持党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 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 党的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在思 想理论建设上,先后部署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出版并 组织全党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在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把思想政 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 部,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先后颁布《公务员法》和一系列法规 性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下发《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 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建立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在党内民主建设上 健全和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 革,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 建立巡视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先后下发加强农村、街道社区、中央企业 高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拨专款加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 党组织阵地建设,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在反腐倡廉建设上,颁布实施《建立健 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 腐败体系建设,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中纪委会议先后召开了六次全会。2004年9月20 日,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的 重大任务 2007年1月8日-10日,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 议。胡锦涛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 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 方面的良好风气
和党的自身状况,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保持党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 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 党的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在思 想理论建设上,先后部署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出版并 组织全党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在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把思想政 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 部,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先后颁布《公务员法》和一系列法规 性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下发《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 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 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建立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在党内民主建设上, 健全和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 革,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 建立巡视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先后下发加强农村、街道社区、中央企业、 高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拨专款加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 党组织阵地建设,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在反腐倡廉建设上,颁布实施《建立健 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 腐败体系建设,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中纪委会议先后召开了六次全会。2004 年 9 月 20 日,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的 重大任务。 2007 年 1 月 8 日 —10 日,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 议。胡锦涛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 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 方面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