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 History of The CCP》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77.4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九章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92年10月至2002年11月) 第一节中共十四大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南巡谈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紧要关头。“左”的思想抬头,国内出现对改 革开放的各项措施进行姓“资”姓“社”的争论,这场争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继续向前推进。 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改革开放成 败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中国的事情 能不能办好,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 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 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共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报告从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仼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建设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了这 个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 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 调。 三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中共十四大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充满改革和求实精神的大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 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九章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92年10月至2002年11月) 第一节 中共十四大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邓小平南巡谈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紧要关头。“左”的思想抬头,国内出现对改 革开放的各项措施进行姓“资”姓“社”的争论,这场争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继续向前推进。 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改革开放成 败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中国的事情 能不能办好,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 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 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共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报告从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建设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了这 个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 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 调。 三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中共十四大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充满改革和求实精神的大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 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任务 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规定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 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制度。《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确定在20 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决定》将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具体化,成为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制度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大 步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 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中国大地呈现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 的蓬勃景象 在加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又岀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以及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等,投资规模过度扩大,物 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呈现加速之势的新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整顿金融秩序和流通环节,控制投资规模,加强价格监督等。 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党中央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1995年9月,党的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经过三年的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从 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避免了大起大落。这在建国以来是没有过的。 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的高潮,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 中国经济增长尽快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转变。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阐述了科 教兴国战略,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极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在教育发展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鉴于一些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可持续发 展”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共中央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确定2010年中 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时,同时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 个重大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四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任务。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规定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 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制度。《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确定在20 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决定》将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具体化,成为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制度。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大 步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 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中国大地呈现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 的蓬勃景象。 在加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以及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等,投资规模过度扩大,物 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呈现加速之势的新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整顿金融秩序和流通环节,控制投资规模,加强价格监督等。 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党中央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1995年9月,党的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经过三年的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从 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避免了大起大落。这在建国以来是没有过的。 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的高潮,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 中国经济增长尽快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转变。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阐述了科 教兴国战略,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极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在教育发展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鉴于一些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可持续发 展”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共中央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确定2010年中 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时,同时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 个重大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十四大明确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为此,中共中央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具体部署和规划,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举措。《决议》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 輿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节中共十五大和跨世纪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海内外出现了种种猜测和一轮,特别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踏步不前?这些问题要求中共给予 回答。中共十五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江泽民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 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大会通过的《中国共 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 行动指南。 大会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大会报告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九个特征,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算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当代中国 社会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会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 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 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进入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祖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恢复了对港澳行使主权,祖国统一进程迈出 了重大步伐。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 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洗血了百年耻辱,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

中共十四大明确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为此,中共中央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具体部署和规划,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举措。《决议》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 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节 中共十五大和跨世纪发展战略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海内外出现了种种猜测和一轮,特别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踏步不前?这些问题要求中共给予 回答。中共十五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江泽民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 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大会通过的《中国共 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 行动指南。 大会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大会报告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九个特征,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算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当代中国 社会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会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 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 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进入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祖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恢复了对港澳行使主权,祖国统一进程迈出 了重大步伐。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 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洗血了百年耻辱,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一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此次,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了西方在中国乃至亚洲 殖民统治的历史。它是继香港问题之后,中国人民向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成功实践。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共十五大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和农村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8年以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着手扭转亏损局面,确保三年脱困,为 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了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制度,1998年开始派遣: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1999 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后,国有企业继续从多层面 向深层次大步推进改革攻坚。与此同时,农村改革也在进一步完善。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对跨世纪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 展做出了进一步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后,党和政府又在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 世纪之交,中共中央还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要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10月中共十 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后,国务院出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具体政策。2000年和2001年,西部大开发 重点工程全面开工。 四、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十四大提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第一次把参政议政列入 政协的主要职能。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 构,完善民主制度,维护安定团结。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199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制定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同年7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机构改 革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变化最大,并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方面效果最为明显的一次。2001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了《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后,中共之所以能够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在迈向新世纪的 道路上前进,关键在于不断加强了自身建设。 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决定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一总目标,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

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此次,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了西方在中国乃至亚洲 殖民统治的历史。它是继香港问题之后,中国人民向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成功实践。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共十五大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和农村改革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1998年以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着手扭转亏损局面,确保三年脱困,为 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了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制度,1998年开始派遣;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1999 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后,国有企业继续从多层面、 向深层次大步推进改革攻坚。与此同时,农村改革也在进一步完善。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对跨世纪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 展做出了进一步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后,党和政府又在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 世纪之交,中共中央还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要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10月中共十 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后,国务院出台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具体政策。2000年和2001年,西部大开发 重点工程全面开工。 四、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十四大提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第一次把参政议政列入 政协的主要职能。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 构,完善民主制度,维护安定团结。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199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制定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同年7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机构改 革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变化最大,并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方面效果最为明显的一次。2001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了《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后,中共之所以能够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在迈向新世纪的 道路上前进,关键在于不断加强了自身建设。 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决定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一总目标,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

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的力度,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1998年11月开始,中共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 的党性党风教育。全党共有70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 的严格锻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论体系。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出席广东高 州“三讲”教育座谈会并到深圳、广州等地考察是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2000年5月至2001年6月,江泽民在北京、吉 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甘肃等地考察党建工作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 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系统第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丰富内 涵、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02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讲话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 略、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外交 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的新发展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的力度,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1998年11月开始,中共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 的党性党风教育。全党共有70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 的严格锻炼。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论体系。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出席广东高 州“三讲”教育座谈会并到深圳、广州等地考察是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2000年5月至2001年6月,江泽民在北京、吉 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海南、甘肃等地考察党建工作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 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系统第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丰富内 涵、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02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讲话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 略、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外交 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的新发展。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