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制备正丁醚的较立温度是130一140℃,但开始问流时,这个温度很滩达到.因为正丁醚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 点941C含水3,倒):另外,正丁与水及正丁醇形成三元共沸物(佛点90.6℃,含水2.%,正丁醇346),正丁 也可与水形成共沸物佛点93℃,含水445,故应在100-115℃之同反应半小时之后可达到130℃以上 (3)反应终点判新:出水量3.m1左右: ②反应时间50-60min ③温度140℃(出水量不足可放宽1-2℃): ④反应液桔黄(或棕色) 5阵发性白雾(轻微分解 (4)由于每次萃取时有机层均在上层,因此每次华取完毕只需放出下层水溶液,上层有机层不必倒出即可直接加 入下次洗涤所需水溶液进行下一次毕取洗涤。 思考圆: 1、如何得知反应已经比较完全? 2、反应物冷却后为什么要倒入251水中?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 3、能否用本实验方法由乙醇和2丁醇制备乙基种丁基感?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如里应温度过高反应时过长,可导致什么结里? 来最后前的品中含有醇,能活用分的方法将它去这样微好不 九、思考题: 1、计算强论上分出的水量。如果你分出的冰层时强论数值,试深时其原因。 答:按反应式计算,生成水的量为306g。实际上分出水层的休积要略大于计算量,否谢产率很低。因为所发生 的刚反应生成的水量都会比生成丁感的水量大,例如:分子内脱水生成丁烯、有机物高温碳化脱水、浓硫酸的碳化脱水 等,还有可能仪器未完全干、所用试剂浓硫酸与正丁醇内含有水 2、如果最后燕缅前的粗产品中含有丁,能否用分痛的方法将它除去?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答:能用分增的方法符丁醇除去。但这样做不好,会形成共沸化合物。丁醇会与正丁酷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低泳 物蒸出,前馏分增多,从面降低产率。 3、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答:50%硫酸洗去没有反应的丁醇,两次水洗除去残余的疏酸 4、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可导致什么结果? 答:溶液会先变黄。再变黑。主要是酸使其分子内脱水,或是碳化(2)制备正丁醚的较宜温度是 130 一 140℃,但开始回流时,这个温度很难达到,因为正丁醚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 点 94.1℃含水 33.4%);另外,正丁醚与水及正丁醇形成三元共沸物(沸点 90.6℃,含水 29.9%,正丁醇 34.6%),正丁醇 也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 93℃,含水 44.5%),故应在 100-115℃之间反应半小时之后可达到 130℃以上。 (3)反应终点判断:①出水量 3.5ml 左右; ②反应时间 50-60min; ③温度 140℃(出水量不足可 放宽 1-2℃); ④反应液桔黄(或棕色); ⑤阵发性白雾(轻微分解) (4)由于每次萃取时有机层均在上层,因此每次萃取完毕只需放出下层水溶液,上层有机层不必倒出即可直接加 入下次洗涤所需水溶液进行下一次萃取洗涤。 思考题: 1、如何得知反应已经比较完全? 2、反应物冷却后为什么要倒入 25ml 水中?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 3、能否用本实验方法由乙醇和 2-丁醇制备乙基仲丁基醚?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4、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可导致什么结果? 5、如果最后蒸馏前的粗品中含有丁醇,能否用分馏的方法将它除去?这样做好不好? 九、思考题: 1、计算理论上分出的水量。如果你分出的水层超过理论数值,试探讨其原因。 答:按反应式计算,生成水的量为 3.06g。实际上分出水层的体积要略大于计算量,否则产率很低。因为所发生 的副反应生成的水量都会比生成丁醚的水量大,例如:分子内脱水生成丁烯、有机物高温碳化脱水、浓硫酸的碳化脱水 等,还有可能仪器未完全干燥、所用试剂浓硫酸与正丁醇内含有水。 2、如果最后蒸馏前的粗产品中含有丁醇,能否用分馏的方法将它除去?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答:能用分馏的方法将丁醇除去。但这样做不好,会形成共沸化合物,丁醇会与正丁醚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低沸 物蒸出,前馏分增多,从而降低产率。 3、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答:50%硫酸洗去没有反应的丁醇;两次水洗除去残余的硫酸。 4、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可导致什么结果? 答:溶液会先变黄,再变黑。主要是硫酸使其分子内脱水,或是碳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