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数 案 姓名于智泉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时间2011.0618节次1~2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 授课专业及层次 11级卫生检验本科 授课内容 休克1 学时数 2学时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及特点,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 教学目的 代偿意义、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熟悉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概念、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及特点,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 重点 意义、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自学内容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教学法 课堂讲授、问题提示及回答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复习上次课程重点内容。 第三章病理学基础 第五节休克 ·、概述 Smin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微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 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 理过程。 二、病因与分类 1病因 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过镇、急性心力衰竭、强烈的神经刺激。 2.分类 (1)按病因分米 10min (2)按始动环节分类 血容量降低、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3)按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低动力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两类。 三、分期与发病机制 (一)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或微循环痉李期)(Ischemic hypoxic stage) 微循环灌流的变化 微循环灌流特点:为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0min 微循环缺血的机制 此期病理变化主要与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 10min 体酶释放(心肌抑制因子) 教 案 姓名_于智泉 2011~2012 学年 第 2 学期 时间_2011.06.18 节次 1~2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 授课专业及层次 11 级卫生检验本科 授课内容 休克 1 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及特点,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 代偿意义、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熟悉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重 点 休克的概念、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及特点,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 意义、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难 点 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自学内容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教 学 法 课堂讲授、问题提示及回答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复习上次课程重点内容。 第三章 病理学基础 第五节 休克 一、概述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微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 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 理过程。 二、病因与分类 1.病因 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力衰竭、强烈的神经刺激。 2.分类 (1)按病因分类 (2)按始动环节分类 血容量降低、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3)按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低动力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两类。 三、分期与发病机制 (一)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或微循环痉挛期)(Ischemic hypoxic stage) 1.微循环灌流的变化 微循环灌流特点:为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2.微循环缺血的机制 此期病理变化主要与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 酶体酶释放(心肌抑制因子)。 5min 5min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