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赵贵州等:钢渣基高碱度微晶玻璃的一步法制备及工艺参数研究 ·209· 1.3基础玻璃的热处理 将基础玻璃粉末压制成尺寸为50mm×5mm× 5mm的坯体,放入硅碳棒加热炉中,以5℃·min的升 温速率升温至1100℃,分别保温0、30、60、90和 120min后随炉冷却.以上对基础玻璃的热处理制度, 1120 采用类似于陶瓷生产的一步法工艺,此工艺与传统的 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梯级(升温一保温一升温一保温一 降温)工艺相比,只保留一个高温保温(升温一保温一降 温)过程,具有工艺简单、节约能源以及可利用现有陶 瓷生产设备的优点 1.4性能测试方法 -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温度PC 差热分析:对基础玻璃进行差热分析(DTA) 图1基础玻璃的差热曲线 (WTC-2C型微机差热天平,测试温度<1400℃),以 Fig.1 DTA curve of the parent glasses α一A山0,坩埚作对比,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 min-1 120min时的曲线又重新变陡.玻璃粉末在高温下存 在析晶和烧结两种趋势,在玻璃粉末表面和内部析出 性能测试:分别测量坯体在热处理前后的长度,计 算玻璃的线收缩率;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计算微晶玻 的晶体会使玻璃黏度升高,原子迁移率下降,阻碍玻璃 粉末的烧结四.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晶玻璃中析 璃的体积密度:采用YES一300型数显压力试验机和 出的晶体含量增加,晶体开始生长并逐步发育完全,一 MH6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抗折 定程度上阻碍了烧结过程的进行,这可能是导致图2 强度和显微硬度 中微晶玻璃的线性烧结收缩率曲线逐渐平缓的原因. 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日本理学Rigaku DMax--RB 保温90min后,烧结已基本趋近于完成,此时玻璃坯体 型,Cu靶,40kV,扫描范围10°~90°,步进0.02° 中物质的迁移充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气孔, 扫描电镜分析(SEM)和能谱分析(EDS):FEI 从而导致体积密度曲线又重新变陡. Quanta多用途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用5%HF酸侵蚀 7.0 60$,超声波清洗及干燥后喷金处理 一。一收缩率 2.40 6.5 。一体积密度 2结果与讨论 6.0 2.35 55 2.1差热分析 2.30 解5.0 基础玻璃的差热分析曲线如图1所示.玻璃在热 2.25 力学上处于亚稳状态,具有自发向晶体转变的趋势 4.5 2.20 由图1可看出:在875℃附近出现一个明显的放热峰, 4.0 215 说明基础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析出晶体:放热峰 3.5 较为尖锐,说明基础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析晶以整 3.0 2.10 体析晶为主-.在1120℃出现一个小的吸热谷,说 0 20 406080100120 时间min 明此温度接近析出的晶体的熔点,因此在热处理过程 图2微晶玻璃的线收缩率和体积密度 中最高温度不宜超过1120℃. Fig.2 Shrinkage rate and bulk density of the glass-ceramics 2.2性能测试 图2为基础玻璃在不同热处理时间下烧结体线收 图3为微晶玻璃在1100℃下不同热处理时间的 缩率和体积密度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 抗折强度曲线.由图3可见,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 升温速率和热处理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基 晶玻璃的抗折强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基础玻璃升温 础玻璃的线收缩率逐渐增大,但其增大幅度逐渐减小, 至1100℃后不经保温过程而直接随炉冷却时,微晶玻 保温90~120min其线收缩率的变化曲线已经趋于平 璃的抗折强度为30MPa,低于国家标准(35MPa).保 缓,说明基础玻璃的烧结在1100℃保温90min时已基 温时间从0min到30min时曲线较陡,增幅较大, 本趋于完成,保温l20min时烧结收缩率较90min时略 30min时微晶玻璃的抗折强度超过45MPa.这一变化 微增大但增幅很小.基础玻璃的体积密度曲线呈现与 趋势与图2中微晶玻璃线收缩率和体积密度变化趋势 其线收缩率相似的变化趋势,但体积密度在保温90~ 一致,表明微晶玻璃基础粉末的烧结过程主要是在保赵贵州等: 钢渣基高碱度微晶玻璃的一步法制备及工艺参数研究 1. 3 基础玻璃的热处理 将基础玻璃粉末压制成尺寸为 50 mm × 5 mm × 5 mm的坯体,放入硅碳棒加热炉中,以 5 ℃·min - 1的升 温速 率 升 温 至 1100 ℃,分 别 保 温 0、30、60、90 和 120 min后随炉冷却. 以上对基础玻璃的热处理制度, 采用类似于陶瓷生产的一步法工艺,此工艺与传统的 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梯级( 升温--保温--升温--保温-- 降温) 工艺相比,只保留一个高温保温( 升温--保温--降 温) 过程,具有工艺简单、节约能源以及可利用现有陶 瓷生产设备的优点. 1. 4 性能测试方法 差热 分 析: 对 基 础 玻 璃 进 行 差 热 分 析 ( DTA) ( WTC--2C 型微机差热天平,测试温度 < 1400 ℃ ) ,以 α--Al2O3坩埚作对比,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 10 ℃· min - 1 . 性能测试: 分别测量坯体在热处理前后的长度,计 算玻璃的线收缩率; 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计算微晶玻 璃的体积密度; 采用 YES--300 型数显压力试验机和 MH--6 型显微硬度计测量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抗折 强度和显微硬度. X 射线衍射分析: 采用日本理学 Rigaku DMax--RB 型,Cu 靶,40 kV,扫描范围 10° ~ 90°,步进 0. 02°. 扫描 电 镜 分 析 ( SEM) 和 能 谱 分 析 ( EDS) : FEI Quanta 多用途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用 5% HF 酸侵蚀 60 s,超声波清洗及干燥后喷金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 1 差热分析 基础玻璃的差热分析曲线如图 1 所示. 玻璃在热 力学上处于亚稳状态,具有自发向晶体转变的趋势. 由图 1 可看出: 在 875 ℃附近出现一个明显的放热峰, 说明基础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析出晶体; 放热峰 较为尖锐,说明基础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析晶以整 体析晶为主[11--12]. 在 1120 ℃出现一个小的吸热谷,说 明此温度接近析出的晶体的熔点,因此在热处理过程 中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1120 ℃ . 2. 2 性能测试 图 2 为基础玻璃在不同热处理时间下烧结体线收 缩率和体积密度曲线.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 升温速率和热处理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基 础玻璃的线收缩率逐渐增大,但其增大幅度逐渐减小, 保温 90 ~ 120 min 其线收缩率的变化曲线已经趋于平 缓,说明基础玻璃的烧结在 1100 ℃保温 90 min 时已基 本趋于完成,保温 120 min 时烧结收缩率较 90 min 时略 微增大但增幅很小. 基础玻璃的体积密度曲线呈现与 其线收缩率相似的变化趋势,但体积密度在保温 90 ~ 图 1 基础玻璃的差热曲线 Fig. 1 DTA curve of the parent glasses 120 min 时的曲线又重新变陡. 玻璃粉末在高温下存 在析晶和烧结两种趋势,在玻璃粉末表面和内部析出 的晶体会使玻璃黏度升高,原子迁移率下降,阻碍玻璃 粉末的烧结[13]. 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晶玻璃中析 出的晶体含量增加,晶体开始生长并逐步发育完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烧结过程的进行,这可能是导致图 2 中微晶玻璃的线性烧结收缩率曲线逐渐平缓的原因. 保温 90 min 后,烧结已基本趋近于完成,此时玻璃坯体 中物质的迁移充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气孔, 从而导致体积密度曲线又重新变陡. 图 2 微晶玻璃的线收缩率和体积密度 Fig. 2 Shrinkage rate and bulk density of the glass-ceramics 图 3 为微晶玻璃在 1100 ℃ 下不同热处理时间的 抗折强度曲线. 由图 3 可见,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 晶玻璃的抗折强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基础玻璃升温 至 1100 ℃后不经保温过程而直接随炉冷却时,微晶玻 璃的抗折强度为 30 MPa,低于国家标准( 35 MPa) . 保 温时间 从 0 min 到 30 min 时 曲 线 较 陡,增 幅 较 大, 30 min时微晶玻璃的抗折强度超过 45 MPa. 这一变化 趋势与图 2 中微晶玻璃线收缩率和体积密度变化趋势 一致,表明微晶玻璃基础粉末的烧结过程主要是在保 · 902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