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 道德化”:中国的二次转型 刘建军 内容提要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化”运动,这一运动直接导致 了从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转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间题,也 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1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是表现为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向社会主义道 德化的转型,中国两次转型的重要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力与修复力。对于未来中国来说,她面临着社 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化三重面向的压力,这三重面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如 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资本主义野查化资本主义道德化二次转型 恩格斯曾经提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后续发展动力的基础所在。而与道德化运动相伴 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随的则必然是民主化运动的开启。社会主义市场 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化道德化与民主化这三重面向之间的矛盾与冲 的社会。”①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恩格突,证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还处于探索之中。 斯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在统一这三重面向的理念与制度框架还未成型之 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市场的引入作为起点的,尽管前,中国模式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命题 引入市场的过程是艰难而又曲折的。“社会主义 市场化”这一命题可谓是对中国从计划体系向市 问题的提出 场体系转型的总结。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会自发地导致社会利益 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对的扩大?换言之,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否必然会促 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一进社会公益?对于这一问题,亚当·斯密的回答 背景下,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道德化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 转型也随之启动。当然第二次转型并不是对第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②一只看不 次转型的否定,恰恰相反,第二次转型既是第 见的手在自发地驱动社会公益的呈现。早于亚当 次转型的补充,又是保障第一次转型之成果、开发斯密去世达半个多世纪的荷兰人曼德维尔在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号:10Jm71000的阶段性成果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