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7.s3.012 1、浇注扁锭的全凝时间; 2、实现扁锭液芯加热的传搁时间范围; 3、实现扁锭液芯轧制的传搁时间和在炉时间范围, 4、实现扁锭液芯加热和轧制的炉温制度和供热制度。 通过研究非在本溪钢铁公司用于生产,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下: · 1、扁锭热装炉的均热炉纯加热燃料消耗由1983年的0.27×10心大卡/吨锭降到 0.082×106大卡/吨锭,下降70%: 2、扁锭氧化烧损(指热锭)由1983年的1.34%降为0.89%,下降1/3: 3、轧机和鼓风机电耗下降3.12度/吨锭, 4、均热炉产量水平与1983年相比提高1.5倍。 以1983年本钢80万吨沸腾钢扁锭产量计算,如有30%实现该工艺则全年仅节约燃 料、减少氧化烧损、降低电耗三项的价值可达72万元,如有充足的钢锭供应,则产量水 平提高可增收扁锭加工费用将在1000万元以上。 本钢现场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是先进的,经济价值是大的。其它厂和其它尺寸的扁 锭可按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得出实现该工艺的控制参数。本工艺可以推广应用于所有沸 腾钢扁锭,在全国轧扁锭的初轧厂研究试用。 本项成果于1984年12月通过了治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并荣获治金部1985年科技进 步二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十种冶金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北京钢铁学院热能系 (1981~1984) 七十年代末,随着节能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炉窑热平衡测定工作也在全国范围 内全面而迅速地展开,非成为炉窑热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各 单位在测试工其的合理性和精确性、测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 准确性、分析建议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有碍于对炉窑的热诊断 和相互间的比较。 基于上述情况,治金工业部于1981年底组织了治金系统的有关单位编制治金炉窑热 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的统一标准。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典型测定的基 础上,制定出“十种冶金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暂行规定”。该规定正式领布和公开 出版后,不仅推动了窑热平衡测定的开展和提高了炉窑热平衡测定的水平,而且与“ 钢铁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方法”-一起获得了首届国家技术进步:等奖。 我院做为主要参加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上述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院研 制的高温气体测温仪和双用气体温度仪已被肯定和推广使用,我院提出的国内外尚未见 线的炉门逸气量的正确计算方法已被采纳于各种炉密,我院提出的用碳平衡计算妙气 8、 浇注扁锭的全凝时 ’ 、 实现扁锭 液芯 加 热的 传搁 时 间范 围 、 实现扁锭液芯 轧 制 的传搁 时间和在炉 时 间范 围, 、 实现扁锭液 芯加 热和 轧 制的炉温 制度和 供热 制度 。 通 过研究并在木溪钢铁 公 司用 于 生产 , 达到的主 要 技术指 泳和经 济 效益 如 卜 、 扁锭 热装炉 的均热炉纯加 热燃料 消耗 由 年的 “ 大 长 吨 锭 降 到 “ 大卡 吨 锭 , 下降 、 扁锭氧化烧损 指热锭 由 年的 降 为 , 下降 、 轧机和鼓风 机电耗 下降 度 吨锭 、 均热炉产量水 平与 年相比提高 倍 。 以 年本钢 万吨 沸腾钢扁锭产量计 算 , 如 有 实现 该工 艺则全 年 仅 节 约 燃 料 、 减少 氧化烧损 、 降低 电耗 三项的价 值可达 万 元 , 如有充 足 的钢锭 供应 , 则产量水 平提高可增收扁锭 加工费用将在 万 元以 上 。 本钢现场 生产实践 表明该工艺 是先进 的 , 经 济价 值是大 的 。 其它厂 和其它尺寸的扁 锭可 按本研究所提供 的方法 得 出实现该工艺的控制参数 。 本工 艺可以 推广 应用于所有 沸 腾钢扁锭 , 在全 国轧扁锭 的 初轧厂研究试用 。 本项成果干 年 月通 过 了冶 金部组织 的技术鉴 定 。 并荣获冶 金部 年科技进 步二等奖 , 年荣获 国家 科委科技进 步三 等奖 。 种冶金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北 京钢 铁 学院 热 能 系 七 十年代末 , 随着节能工 作广泛 而深入地开 展 , 炉窑热平衡测定工 作也在全 国范围 内全面而迅速地 展开 , 少卜成 为炉 窑热诊断 的重 要 手段 。 但是 , 由于缺乏统 一 的规定 , 各 单位在测试 工 具的 合理性和精 确性 、 测 定项 目的必 要性和充 分性 、 计 算方 法 的正确性和 准确性 、 分析建议 的广 度和 深 度 等方 而都 存在程 度 不 同 的 差异 , 有碍 于对炉 窑 的热 诊 断 和 相互 间的 比较 。 基于上述情况 , 冶金工业部于 年底 组织 了冶 金 系统 的 有关 单位编 制冶 金炉窑 热 平衡测 定 与计算方 法 的 统一标准 。 经 过 两年 多的 共同努力 , 在理 论研究和 典型测定 的基 础 上 , 制定 出 “ 十种冶 金 炉窑热平 衡测 定 与计 算方 法暂行 规定 ” 。 该规定正 式颁 布和公 开 出版后 , 不仅推 动 了炉 窑热平衡测 定 的开 展 和提 高 了炉 窑热平衡 测定 的 水平 , 而且 与 “ 钢铁 企 业能源 平衡及 能耗指标计 算方 法 ” 一起获 得 了首 届 国家技术进 步 二三等奖 。 我院做 为主 要参加单位和 主 要 负责 人之一参加 了上 述工 作 。 在工 作过程 中 , 我院研 制的 高温 气体测温 仪和双 用 气体温 度仪 已被 肯定和 推广使用 , 我院提出的国内外 尚未见 载 的 炉 门逸 气 量的正 确 计 算方 法 已 被采纳 于各种炉窑 , 我 院提 出的 川碳 平衡 计 算 炉 气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7.s3.012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