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的一位师长别号“清水闲人”。对这个别号,有些人会望文生义,联想到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不求进取,却哪里知道,人 生于世,无为有为之间,还触及个人操守和追求的大境界。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如水者,本来就 是君子风范。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滋润万物而对万物又无所求,自甘居于最下面,因此而接近于道的境界。人生也应像水一样,无 论置身何处都保持平和的心态,心里像深渊一样波澜不惊,用爱心和人相处,言谈诚信,做事有为,而且善于掌握时机 你看,水流到的地方,不管地面原本怎样凹凸不平,水满了,都保持着它的平面。水所过处,必有痕迹,像人的诚信有 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灌溉良田,涓滴有情,随风潜入,润物无ˉ 时令有寒有暑。严冬,水化为冰雪,凛然、皎洁,像人的坚贞气节。春雷一声惊蛰,大江大河哗啦啦开冻,山川平原间 积雪消融,融水汩汩流淌,汇入一江春水,又去润泽万物。相时而动,正像儒家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求有功,而功业已成。因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世上有趋炎附势的人,炎者,如火之热也,正当红也。这些人 和水的品格相比,一个清冷恬静,一个心急火燎,静躁不同,势同水火而不相容 古人没有镜子,用一种叫做“鉴”的容器盛满水,从里面映出自己的像来,这就是“镜鉴”一词的来由。水既然可以为鉴, 我们不妨拿它来照一照自己 因细腻而伟大 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 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 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 前不久读张光宇《拉萨的月亮》,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 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 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诚“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 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己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我对这段文字惊叹不已。我禁不住批曰:“细腻的心灵。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读到这么好 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我们的心灵当然也只会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西伯利亚人民和拉萨人民都有这样伟大的善良 为什么细腻本身就常常是伟大的,因为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一个人关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所以,在一个彻底丧失了尊严的无赖群体之中,没有真 正的良知和关怀而言。 高处 哲学家说,灵魂和肉体,就像锋利和刀刃一样须臾不可分离。 诗人却说,灵魂在高处。 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抽象,一个形象。虽没有高下之分,诗人也不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然而,“灵魂在高处揭示 的真理却赤裸得令人心灵颤抖 你可能身处逆境,地位卑下,生活于坎坷困顿之中,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没有出头之日,甚至像《复活》中的玛丝洛娃 那样遭逢巨大的不幸,身陷囹圄,但只要你葆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只要你有灵魂在高处,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相反,像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其人虽身居高位,享受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出有宝马香车,入有华屋美人,甚至接 受着顶礼膜拜,但心灵却极为卑劣、低下、阴暗,这样的人,其灵魂只能在猪圈里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保持心灵的高度,远比保持身份的高度要艰难 J人一世,提升灵魂的高度,远比提升身份的高度更重要。因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以灵魂的高度来衡量的。 人们常用高贵来形容心灵,然而,高贵只是定性分析,高处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它简单,让我们很容易就掂出斤 量:它形象,让我们一下子就看见了天堂和地狱:它直观,让纯洁的灵魂仰之弥高,让丑恶的灵魂无地自容 你还有多少愉快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就提出,人们每天感觉心情愉快的时间己经大大的缩短 了,从以往的每天平均三分之一的时间,退减到了每天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这是泛指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群。到了上世纪 九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每天感觉心情愉快的时间却更少了,平均还不到每天的九分之 越来越缺少愉快,已经成了全人类的一个通病。2000年初,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 天都很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20%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 甚至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是的愉快的感觉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仔细想想在简单生活的年代我们曾经每天都有愉快的体验我们大声的欢笑 在街上吹起口哨哼起歌。现在这些出自自然、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是太少了。甚至许多人,几天也找不到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 情。于是,也就出现了“找乐”的现象。既然自然的愉快没有了,人们就花钱去找一些乐子来代替。“找乐”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人 不得已的一项内容 不愉快的人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内在因素。从大面上看,似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觉到愉快、或知足的事情但深入下去就会 发现其中有许多的问題。主要是人们在情感上无法放松,想得到的东西太多。这就破坏了人们内在的自然成分,打破了人们的 许多规律。每个人心中的压抑感都大大地增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被经济社会的浪潮一再地拔高;没有房子想房子,有了房子 的还想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发现还有更大的房子有了更大的房子发现还有更好的房子。没有私人汽车想私人汽车,有了私 人汽车,发现还有那么多比自己的私车更好的私车。这一切都深深地压在人们的心里,使人比以往更加贪婪,更加不满足,而心 情反而变得很糟很坏,十分的脆弱。向四周看,和别人比较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方式越来越无法摆脱 你一个月挣3000元,我就要想法挣到5000元不然心理就不平衡。人们都在如此地拼命,都在为一个“外物”而活着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活中老是没有“完美”。你已经很有钱了,可总还有比你更有钱的。你已经生活得很不错了,可比你生 活好的人又有的是。于是你还是愉快不起来。失败者会感到悲观成功者也会感到悲观。因为这样比来比去成功者也就沦为 了失败者,人家失败了还有几百万元。你是成功者,也不过几十万元。这样一比你反而觉得耻辱、不如人,根本高兴不起来。 天长日久这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问题 经济社会的残酷性大概不是贫富差距。贫富的差距会永远存在而且还会越拉越大。问题是,人们在比什么。如果是比钱2 我的一位师长别号“清水闲人”。对这个别号,有些人会望文生义,联想到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不求进取,却哪里知道,人 生于世,无为有为之间,还触及个人操守和追求的大境界。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如水者,本来就 是君子风范。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滋润万物而对万物又无所求,自甘居于最下面,因此而接近于道的境界。人生也应像水一样,无 论置身何处都保持平和的心态,心里像深渊一样波澜不惊,用爱心和人相处,言谈诚信,做事有为,而且善于掌握时机。 你看,水流到的地方,不管地面原本怎样凹凸不平,水满了,都保持着它的平面。水所过处,必有痕迹,像人的诚信有 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灌溉良田,涓滴有情,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时令有寒有暑。严冬,水化为冰雪,凛然、皎洁,像人的坚贞气节。春雷一声惊蛰,大江大河哗啦啦开冻,山川平原间 积雪消融,融水汩汩流淌,汇入一江春水,又去润泽万物。相时而动,正像儒家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求有功,而功业已成。因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世上有趋炎附势的人,炎者,如火之热也,正当红也。这些人 和水的品格相比,一个清冷恬静,一个心急火燎,静躁不同,势同水火而不相容。 古人没有镜子,用一种叫做“鉴”的容器盛满水,从里面映出自己的像来,这就是“镜鉴”一词的来由。水既然可以为鉴, 我们不妨拿它来照一照自己。 因细腻而伟大 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 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 前不久读张光宇《拉萨的月亮》,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 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 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 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我对这段文字惊叹不已。我禁不住批曰:“细腻的心灵。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读到这么好 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我们的心灵当然也只会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西伯利亚人民和拉萨人民都有这样伟大的善良。 为什么细腻本身就常常是伟大的,因为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一个人关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所以,在一个彻底丧失了尊严的无赖群体之中,没有真 正的良知和关怀而言。 灵魂在高处 哲学家说,灵魂和肉体,就像锋利和刀刃一样须臾不可分离。 诗人却说,灵魂在高处。 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抽象,一个形象。虽没有高下之分,诗人也不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然而,“灵魂在高处”揭示 的真理却赤裸得令人心灵颤抖。 你可能身处逆境,地位卑下,生活于坎坷困顿之中,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没有出头之日,甚至像《复活》中的玛丝洛娃 那样遭逢巨大的不幸,身陷囹圄,但只要你葆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只要你有灵魂在高处,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人。 相反,像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其人虽身居高位,享受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出有宝马香车,入有华屋美人,甚至接 受着顶礼膜拜,但心灵却极为卑劣、低下、阴暗,这样的人,其灵魂只能在猪圈里。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保持心灵的高度,远比保持身份的高度要艰难。 为人一世,提升灵魂的高度,远比提升身份的高度更重要。因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以灵魂的高度来衡量的。 人们常用高贵来形容心灵,然而,高贵只是定性分析,高处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它简单,让我们很容易就掂出斤 量;它形象,让我们一下子就看见了天堂和地狱;它直观,让纯洁的灵魂仰之弥高,让丑恶的灵魂无地自容。 你还有多少愉快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就提出,人们每天感觉心情愉快的时间已经大大的缩短 了,从以往的每天平均三分之一的时间,退减到了每天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这是泛指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群。到了上世纪 九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每天感觉心情愉快的时间却更少了,平均还不到每天的九分之 一。 越来越缺少愉快,已经成了全人类的一个通病。2000 年初,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 25 个经济发达国家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 天都很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 20%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 甚至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是的,愉快的感觉,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仔细想想,在简单生活的年代,我们曾经每天都有愉快的体验,我们大声的欢笑, 在街上吹起口哨,哼起歌。现在这些出自自然、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是太少了。甚至许多人,几天也找不到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 情。于是,也就出现了“找乐”的现象。既然自然的愉快没有了,人们就花钱去找一些乐子来代替。“找乐”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人 不得已的一项内容。 不愉快的人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内在因素。从大面上看,似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觉到愉快、或知足的事情,但深入下去,就会 发现其中有许多的问题。主要是人们在情感上无法放松,想得到的东西太多。这就破坏了人们内在的自然成分,打破了人们的 许多规律。每个人心中的压抑感都大大地增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被经济社会的浪潮一再地拔高:没有房子,想房子,有了房子 的,还想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发现还有更大的房子,有了更大的房子,发现还有更好的房子。没有私人汽车,想私人汽车,有了私 人汽车,发现还有那么多比自己的私车更好的私车。这一切,都深深地压在人们的心里,使人比以往更加贪婪,更加不满足,而心 情反而变得很糟,很坏,十分的脆弱。向四周看,和别人比较,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方式,越来越无法摆脱。 你一个月挣 3000 元,我就要想法挣到 5000 元,不然心理就不平衡。人们都在如此地拼命,都在为一个“外物”而活着。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活中老是没有“完美”。你已经很有钱了,可总还有比你更有钱的。你已经生活得很不错了,可比你生 活好的人又有的是。于是你还是愉快不起来。失败者会感到悲观,成功者也会感到悲观。因为这样比来比去,成功者也就沦为 了失败者,人家失败了,还有几百万元。你是成功者,也不过几十万元。这样一比,你反而觉得耻辱、不如人,根本高兴不起来。 天长日久,这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问题。 经济社会的残酷性,大概不是贫富差距。贫富的差距,会永远存在,而且还会越拉越大。问题是,人们在比什么。如果是比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