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7月,中联的第二代砼输送泵产品终于下线,到年底,公司不仅卖出了45台,还 免费换回了前期生产的10台。这一年,中联公司的销售额猛增至4000万元,利税突破120 0万元,一举成为长沙市利税过千万的大户。又过一年,中联公司的销售收入便平稳越过了 亿元大关,利税达到了3700万元。 10年后的今天,提起当年的停产决策,詹纯新仍然津津乐道。他说,当时的产品虽然有一 些问题,在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但如果只顾那点眼前的蝇头小利,不痛下决心停产搞研 发,中联公司就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业绩。 **打破“国产化”怪圈* 研究院十数家大大小小的“诸侯”,在经历了卖图纸一一短期效益使技术低水平重复一一最 终丧失技术市场而转做贸易一一终因非己专长而失败后,纷纷归于詹纯新麾下。研究院恢复 了往日的生机,各研究室核心技术能力的整合,使中联公司产品的研发再一次呈几何形裂 紧接着,一大批技术先进、适应市场需求的科研产品源源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 把独霸一方的德国同类产品赶出了中国市场。他们还开发了系列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布料 两用机等一批高科技产品:获国家专利20多项:完成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 题项目25项 鲜花和掌声开始伴随着詹纯新,他的思想却穿越赞美的重围飞向远方。他来到工业文明的发 祥地欧洲,寻找中联公司与欧洲百年老店的落差。在莱茵河畔和阿尔卑斯山脚下,他发现了 中外企业经营理念的差别:我们做企业往往从立项开始,就把一切与产品相关联的要素全部 囊括其中;而欧美发达国家则不然,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配套企业,如众 星烘月般地为之服务,形成了分工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配套群。核心企业选择配套供应商, 不局限于哪个国家和地区,不考虑是不是国产化,但必须是最好的。由于每个专业厂都只研 究自己最核心的技术,主机厂自然就成了集成创新的总装厂,产品当然是一流的 站在欧洲百年工业文明的高山之巅,詹纯新深深悟道,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运作,中联公司在 许多方面并不落后于欧洲同类企业,巨大的落差集中反映在经营企业的理念上:比如我们十 分看重国产化率,这样尽管中联产品的设计已经趋于完美,但国内配套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 却达不到标准,而中联公司若想自己生产这个零部件,却又发现所需国产材料不合乎要求 再比如欧洲是一个有百余年基础的老工业基地,而我们发展重工机械的历史不过几十年,大 家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任我们怎样废寝忘食地闷头在屋子里搞研发,即使累得呼哧带喘 也无法望其项背。 “那么多拥有创新优势的配套企业,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中联公司科技产业化的目标已经 实现,现在该是利用高位嫁接的手段实施产业科技化了。”詹纯新智慧的闸门一开启,思想 便如滔滔江河喷涌而出 2000年法国巴黎博览会上,詹纯新和他的同事被一个意大利生产的低噪音砼振动器吸引 了。他不顾意大利商人有意抬高出售价格,坚持买回来租赁给建筑单位,并派出技术人员协又是一个 7 月,中联的第二代砼输送泵产品终于下线,到年底,公司不仅卖出了 45 台,还 免费换回了前期生产的 10 台。这一年,中联公司的销售额猛增至 4000 万元,利税突破 120 0 万元,一举成为长沙市利税过千万的大户。又过一年,中联公司的销售收入便平稳越过了 亿元大关,利税达到了 3700 万元。 10 年后的今天,提起当年的停产决策,詹纯新仍然津津乐道。他说,当时的产品虽然有一 些问题,在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但如果只顾那点眼前的蝇头小利,不痛下决心停产搞研 发,中联公司就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业绩。 **打破“国产化”怪圈** 研究院十数家大大小小的“诸侯”,在经历了卖图纸——短期效益使技术低水平重复——最 终丧失技术市场而转做贸易——终因非己专长而失败后,纷纷归于詹纯新麾下。研究院恢复 了往日的生机,各研究室核心技术能力的整合,使中联公司产品的研发再一次呈几何形裂 变。 紧接着,一大批技术先进、适应市场需求的科研产品源源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 把独霸一方的德国同类产品赶出了中国市场。他们还开发了系列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布料 两用机等一批高科技产品;获国家专利 20 多项;完成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 题项目 25 项。 鲜花和掌声开始伴随着詹纯新,他的思想却穿越赞美的重围飞向远方。他来到工业文明的发 祥地欧洲,寻找中联公司与欧洲百年老店的落差。在莱茵河畔和阿尔卑斯山脚下,他发现了 中外企业经营理念的差别:我们做企业往往从立项开始,就把一切与产品相关联的要素全部 囊括其中;而欧美发达国家则不然,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配套企业,如众 星烘月般地为之服务,形成了分工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配套群。核心企业选择配套供应商, 不局限于哪个国家和地区,不考虑是不是国产化,但必须是最好的。由于每个专业厂都只研 究自己最核心的技术,主机厂自然就成了集成创新的总装厂,产品当然是一流的。 站在欧洲百年工业文明的高山之巅,詹纯新深深悟道,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运作,中联公司在 许多方面并不落后于欧洲同类企业,巨大的落差集中反映在经营企业的理念上:比如我们十 分看重国产化率,这样尽管中联产品的设计已经趋于完美,但国内配套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 却达不到标准,而中联公司若想自己生产这个零部件,却又发现所需国产材料不合乎要求; 再比如欧洲是一个有百余年基础的老工业基地,而我们发展重工机械的历史不过几十年,大 家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任我们怎样废寝忘食地闷头在屋子里搞研发,即使累得呼哧带喘, 也无法望其项背。 “那么多拥有创新优势的配套企业,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中联公司科技产业化的目标已经 实现,现在该是利用高位嫁接的手段实施产业科技化了。”詹纯新智慧的闸门一开启,思想 便如滔滔江河喷涌而出。 2000 年法国巴黎博览会上,詹纯新和他的同事被一个意大利生产的低噪音砼振动器吸引 了。他不顾意大利商人有意抬高出售价格,坚持买回来租赁给建筑单位,并派出技术人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