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1 == TTT2(P 女,代入,式,整理即得 0 %=1-0-1) o x-1 π(0-1) 9-21一架喷气式飞机以每秒200m速度在某高度上飞行,该高度的空气温度为 -33℃、压力为50kPa。飞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图9-16)的进、出▣面积分别为0.6m2、 0.4m2。压气机的增压比为9,燃气轮机的进口温度是847C。空气在扩压管中压力提高 30kPa,在尾喷管内压力降低200kPa。假定发动机进 行理想循环,燃气轮机产生的功恰好用于带动压气机。若 气体比热容cn=1.005kJ/kgK)、C=0.718kJ/kgK), 试计算:(1)压气机出口温度:(2)空气离开发动机时温 度及速度:(3)发动机产生的推力:(4)循环效率。 图9-16 提示和答案:y-工=13785m/kg,9.-=8705kg5,扩压管内过程近 似作等熵过程,P,=P+4p=80kPa,了=T凸 =274.66K。压汽机出口参数 - p3=Pπ=720kPa,T=T =514.55K,w,=c(T-T5)=we=c(T-T), T,=T-(I-)=880.26K,P,=p, =309.7kPa,p,=P=720kPa,喷管出 口截面压为n,=109.7kPa,所以,T=B =654.4K,v6 R=1712m2kg, Ps c6=V2(h-h,)=673.78ms,F=9m△c,=4.12x10N,g=c,(I-)=608.6kJkg, 9=c,(。-T)=416.32kkg,n=1-=31.6%。 的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86 图 9-16 1 1 1 1 2 2 T p 1 T p                , 1 1 4 4 4 3 1 2 3 2 3 T T p T T T T p                     ,代入  t 式,整理即得 1 t 1 ( 1) 1 ( 1)              。 9-21 一架喷气式飞机以每秒 200 m 速度在某高度上飞行,该高度的空气温度为 -33℃、压力为 50 kPa 。飞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图 9-16)的进、出口面积分别为 2 0.6 m 、 2 0.4 m 。压气机的增压比为 9,燃气轮机的进口温度是 847 C 。空气在扩压管中压力提高 30 kPa ,在尾喷管内压力降低 200 kPa 。假定发动机进 行理想循环,燃气轮机产生的功恰好用于带动压气机。若 气体比热容 1.005 kJ/(kg K) p c   、 0.718 kJ/(kg K) V c   , 试计算:(1)压气机出口温度;(2)空气离开发动机时温 度及速度;(3)发动机产生的推力;(4)循环效率。 提示和答案: g 1 3 1 1 1.378 5 m / kg R T v p   , 1 f 1 1 87.05 kg/s m A c q v   ,扩压管内过程近 似作等熵过程, 2 1 p p p     80 kPa , 1 2 2 1 1 274.66 K p T T p            。压汽机出口参数 3 2 p p    720 kPa , 1 3 3 2 2 514.55 K p T T p            , T 4 5 C 3 2 ( ) ( ) w c T T w c T T      p p , 5 4 3 2 T T T T     ( ) 880.26 K , 1 5 5 4 4 309.7 kPa T p p T            , 4 3 p p   720 kPa,喷管出 口截面压为 6 p 109.7 kPa ,所以, 1 6 6 5 5 654.4 K p T T p            , g 6 3 6 6 1.712 m /kg R T v p   , f 6 5 6 c h h    2( ) 673.78 m/s , 4 f F q c     m 4.12 10 N, 1 4 3 ( ) 608.6 kJ/kg p q c T T    , 2 6 1 ( ) 416.32 kJ/kg p q c T T    , 2 t 1 1 31.6 % q q  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